王苗媛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最令人兴奋且最具创新趋势的领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是人类思考、创造、创新和设计能力的内在表现,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它属于跨学科综合产业,借鉴于文化理论、历史地理、数字媒体、时尚视觉等。国家政策的支持、新兴技术的迭代以及文化创意市场的需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诞生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在经济上,文化创意产业为所有市场创造就业机会,是公司增效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巨大贡献者。从市场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正产生和引领潮流的新商业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分销和采购模式。
例如,近年来,北京798艺术区、成都东郊记忆工业创意区都促进了文化艺术市场蓬勃发展,这些优秀的产业园区范例都表明创新设计人才、材料综合运用以及技术进步的协同组合带来的发展红利。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即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文化性高附加值产品。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就是“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它是产品创意创新的物化形式,其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
文创产品小众而精美,它让文化形式不仅局限于建筑、文物或抽象的符号,优秀的博物馆文创、奥运文创、校园文创等无一不是这场变革的践行者,这些深入人心的产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拉动了消费,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与精神通过产品这一载体广泛传播,文创产品得以成为走得进大众生活的物品,称得上是一种带得走的“文化”。
雕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在城市设计和建筑以及室内和室外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雕塑以硬质材料或塑料为主,辅以创作手段被加工成三维空间视觉艺术品,其具体使用的材质包括黏土、蜡、石头、金属、织物、玻璃、木材、石膏、橡胶和随机发现的物体。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过减除材料来造型)及塑(通过叠加材料来造型)的方式,后来,通过模塑、铸造、焊接、缝制、组装、镶嵌等方式形成雕塑作品。
雕塑的形式既有形又可见,它们可以强烈而直接地吸引触觉和视觉敏感性,20世纪的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认为,雕塑应该被视为一种触觉的艺术。
1. 从表现方式来看,雕塑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及透雕
圆雕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的立体艺术品,大多情况下以单块石雕为主,也有将多块石料组合后再拼接而成的,包括各种石雕人物、石雕动物、石雕佛像等类型;浮雕是指在平面上完成的雕刻,一般分为石雕和木雕,其中木浮雕经常被发现是作为宫殿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装饰品,根据石材表面上凸出的深浅程度分为低浮雕、高浮雕和下沉浮雕;透雕又称为“镂空雕”“镂雕”,透雕分为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单面透雕只雕塑雕刻正面透雕,双面透雕则雕塑雕刻正面背面。
2. 从工法来看,最常见的是雕刻、模塑、铸造、冲压等方式
举例来说,雕刻指的是用凿子去除多余的部分,只留下构成所需部分,“雕”是将材料从作品上移除,“塑”则是利用材料塑形的方式来完成作品;模塑的方式适用于软质材料(如黏土、蜡或橡皮泥),艺术家用手或各种金属工具塑造软质物雏形,然后使其干燥并变硬定型。
文创产品是一种兼具欣赏性与功能性的新兴产品,脱离自然环境却饱含着思想和文化内涵。雕塑艺术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关联性,可以理解为:文创产品是雕塑艺术的微型化、创意化的表现形式,只是碍于尺度和空间定位的局限,它不能与自然环境以及场地装饰很好地配合而呈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其实,2007年“泛雕塑”一词的提出就标志着人们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开放的雕塑实体整合各科所长,利于雕塑艺术融合发展,展现其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所以,在雕塑艺术与文创产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用一种微观设计的思维对雕塑作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以便雕塑作品能够单独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创意设计个体,以弥补尺度缩放的局限性和空间转移对实体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也要对雕塑作品的功能性做出更多的思考。
雕塑艺术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关联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雕塑艺术与文化创意产品都是真实的、具象的物体,通过在三维空间中塑造立体的形象传达出设计师的创意构想与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雕塑艺术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受限于原材料、生产技术、机械设备的影响。事实上,每个时代中的艺术家或设计师都能利用时代环境下的相应材料或工具,凭借自身的意识与想象创造出各种艺术品。例如,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布劳耶的设计师,借助于所处年代环境下的先进技术,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把无缝钢管椅“瓦里西椅”。
雕塑艺术与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是两者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文创产品的设计所关注的重点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体现特定的功能,而雕塑艺术源自艺术家个人才情、灵感和智慧,反映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它是一种具有精神关怀、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活动,传达了各种微妙而有力的感受,从最温柔、最细腻到最暴力、最欣喜若狂的内心世界。雕塑艺术侧重点在于产品是否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功能。
雕塑艺术与文创产品设计融合是提高艺术创作效率、文化传播广度的方式之一,是促进产业集成化、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文化的多渠道传播,拓宽受众群体。艺术感与文化价值并驾齐驱,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丰富产品价值内核,在顺应文化创意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
有时候,人们认为艺术是遥不可及的,对它充满了向往。因为大多数博物馆或者是城市中著名的雕塑是不允许触摸的,人们只能拍照留念。但是当雕塑艺术与产品设计相融合起来,雕塑艺术就不再那么遥远,且能深入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如果人们对某一著名雕塑感兴趣的话,可以以此为原型,设计出在这个外观下的一些智能家具、书包文具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家中进一步了解它的艺术理念,体验它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雕塑艺术与产品设计的跨界融合有利于雕塑艺术深入大众的生活中,调动我们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增加对它的了解。
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变革,催生着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的融合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着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的升级,艺术创作效率不断提高,双方在文化性与功能性上兼具优势,消费者也更加青睐这一趋势下的创意产出。
1.功能方面
如果功能鲜明的雕塑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生活空间中,或与公共设施中的物品造型结合,或与建筑的实用空间相结合,这样无疑会使环境变得更艺术化,也更人性化,人们能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2.材料使用方面
陶瓷材料的特点是硬度高、色泽好,但易碎,不适合修复,这限制了它在很多产品中的使用。塑料材料便宜且易于控制,但它的性能不稳定,不耐高温和寒冷,这使得一些经常在极冷和极热环境中工作的产品无法使用塑料材料。对于具有雕刻特性的产品,设计者必须过滤产品材质,使用多种材料工作,通过考虑属性,并在创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测试后生产出产品。此外,天然材料的色彩,对人的视觉有着激烈的冲击,黄金的辉煌、白银的高贵、青铜的凝重、不锈钢的亮丽、花岗石的永固、大理石的细腻、木材的淡雅,不同的材质、色彩、光泽给人以不同的观感。所以雕塑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任何材料在设计师手中都可以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如果对材质的运用更加灵活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为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不同材质带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雕塑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结合,不仅是功能与材质的融合,更体现为科技与创意的融合,走在时尚制造的最前沿,用极高的效率实现创意产出。
雕塑艺术最初是用石头等天然材料创作的,艺术家们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艺术灵感,用朴素的手法(雕、刻、塑等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没有雕塑长,作为时代的“宠儿”,它天生有一套全新、便捷、高效的生产模式。将产品设计的优势融入雕塑艺术当中,如果仍坚持手工制作的模式,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材料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迭代,参数化设计日益成熟,雕塑不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品,它需要注入科技的血液为其打开新的市场,以创作更加便捷、造型更加灵活多变的产品。例如,当下流行的3D打印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3D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可固化成型的“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三维数字模型变成实物。雕塑若要实现快速生产,就需要通过软件技术与3D打印机结合使得高效生产成为可能。例如,3D打印公司Fluxaxis被要求参与设计一个艺术装置,以提高人们对血癌的认识。全程使用3D打印,只花了8个小时就打印了每个雕塑单体,充分利用了新技术的卓越速度和价格优势。相比之下,大多数真人大小的雕塑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手工雕塑完成。
现在,许多生产厂家通过在电脑相关程序内部快速创建模型,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定制生产。艺术家可以基于以数字方式存储的、易于保存的、成本低廉的设计产品的生产过程,高效地开展工作,并可以完成大量的复制产品。
设计师要大胆推出系列产品设计,进行不同品类之间的相同设计素材、设计形象的运用,相关专业人士也应配合设计师着力打造创意产业链,做好市场调研,完善社群运营,提高公众号影响力,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与清晰的产业链思路,成功的运作模式是创作群体、展会、经纪机构、策展机构和媒介相互作用才能打造出的。
由于文创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创产品的原始生态价值,也就是说,在文创产品的生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和文化表达诉求,如果需要手工制作的产品还应该选择手工制作来更好地体现产品的自身价值。例如,手作的陶器、竹编器具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们应该保护并且传承这些宝贵的工艺及工艺品。
一方面,雕塑的落成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可供改编的艺术模板,在这一艺术发挥空间的基础上,文创产品设计者针对雕塑作品的细节进一步提炼、增减、修饰,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文创产品的制作方法(即选择手工还是机器生产)、所用材料、配色以及功能;另一方面,文创产品的功能性为雕塑提供了更加亲民的延展空间。上述过程就是艺术关联、融合的全过程,体现了艺术思维、不同学科间的迁移转化。
艺术是时代的音乐,创意是无边界的乐符。当代设计师和企业家要齐心协力,努力把艺术和设计衔接起来,培养人们的艺术认知,推动艺术走进生活,让人民大众过上一种更加“艺术化”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