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廖莹莹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 石庆雄
面对“双减”这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从顶层设计到区域推进,再到学校层面的实践,学校是迫切需要改革突破的最前沿。如果不想让教育被资本裹挟,同时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必须在教育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和主体地位。这需要丰富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下文简称:武珞路中学)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让学校成为落实“双减”的主阵地。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武珞路中学坚持思想理念的“两转变”,迅速启动“六提高”的减负提质行动,切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因此,武珞路中学提倡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理念方面的“两个转变”。
“双减”政策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尊重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使义务阶段的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当前校内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重压力之下,良好的教育生态是无法形成的,更不可能重建社会教育的新格局。因此,武珞路中学将“立德”融入办学理念之中,确立了“以德立校,突出主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学校切实贯彻“三自德育”理念,其内涵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自律精神。倡导学生做到“五无五有”,促进良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系统性、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德育教育的五大体系,即习惯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人格教育系列。同时,学校系统建构德育课程,建设好德育阵地,做实德育常规。总之,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用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过去由社会所承担的教育职能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开始转移到学校。尽管教育本身并不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业负担大小主要受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单位,学校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特定风格和展现自己独特优势的道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武珞路中学探究和践行的是“主体教育的办学模式”。一是立足教育以生为本——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体作用,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二是突出办学以师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学校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师为本,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按照“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着力建设“轻负高效”的课堂文化。持续开展“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高效课堂文化建设,创新科技教育、社团活动以及学科建设,形成“学在566,教在566,成长在566”的教育品牌,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
为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以立德树人为初心,坚持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武珞路中学迅速启动“六提高”的减负提质行动,切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倒逼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想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地,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赋能。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了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武珞路中学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坚持扎根本校办学实际,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构建了富有本校特色的“四疑”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来“导疑”;以点亮学生思维,设计合理探究学习活动来“探疑”;以体验知识建构和成功喜悦,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来“释疑”;以培养学生能力,理论结合实践来“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情景”为依托,追求教学过程的返璞归真,生活化的真实情景,知识形成的真实过程,能力生成的真实台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养”为核心,脚踏实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呈现知识学习的发现过程、思考过程、探究过程和运用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说,这种朴实的具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双减”能否真正落地,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为了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武珞路中学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师权益,减少非必要的非教学性事务,提供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塑造了一支高素质、高能力,能够担负起“双减”使命的教师队伍。学校探索推行师徒结对机制,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学校还定期召开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等,让在教育教学或者班级管理方面表现突出,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典型发言,让全校教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同时,学校持之以恒地落实“讲一听十”制度,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评、互促的氛围。学科教研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集体备课的深入,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武珞路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拥有话语权,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主人翁的作用。学校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重视对教师工作的激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用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带动专业成长。学校让教师将“双减”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助推“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减负不减质”的育人目标。
“双减”政策亟需改革的问题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学校要落实“双减”政策,关键的环节是进行作业设计的改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从而实现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效益的目标。武珞路中学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理念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优化作业设计结构,同时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取得了既提升教师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
一方面,学校对作业设计环节进行优化,包括对作业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作业分层、设计有特色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教师利用现有的不同资料,从中选择合适的题目或材料,进行组合整编,提高资料使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同时,鼓励教师根据班级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劳动成果,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建立了作业校内QQ群公示制度和作业总量年级主任审核制度,严格执行市、区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在保障学生睡眠的基础上,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作业情况反馈制度,通过定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来把握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作业类型设计以及教师批改和评讲等情况,结合教师自我改进与家校外部督促,合力改善作业布置情况,在有效减轻作业负担情况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武珞路中学立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抓手,统筹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二维育人空间,为推动“双减”工作的有效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方面,学校实施家校共育。学校每学期设置校园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教师不定期根据班级学生需求进行家访,深入学生家庭,增进家校沟通。同时,学校还积极整合家长资源,邀请事企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或者有特殊专长的家长,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以班级或者年级组为单位举办讲座,给学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另外,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举办家长专题讲座等活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真正达成家校合作的共识,形成共同的育人观念,才能使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育人。目前,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为“双减”落地见效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学校加大投入建设智慧教室,改造教师端和学生端,让人人都拥有终端,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的需要。学校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微课教学、一对一在线辅导、一对多直播辅导以及实时在线答疑等方式,多样化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智力资源的共享,促进学习资源的公平获得,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各个学校重视对课后服务质量不断进行改进与提升。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后延时课程也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武珞路中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学科指导+兴趣拓展”的辅导模式,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
一方面,学校践行早、中、晚辅导的延时课程。早自习,学生可以提前到校,由班主任进班管理;午自习,学生可以在学校午餐、午休,同时,由科任老师进班辅导;晚自习时间,科任老师进班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进行安排,可以是辅导答疑或者试题讲解。如果家长有需求,学校可以提供延时服务,努力确保家长有充足的时间接送学生。
另一方面,学校着力建设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学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推行阳光社团活动,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推进,逐渐从课外活动完善为校本社团课程。目前,已开发四大社团课程群,共25门校本社团课程,活动内容覆盖文学、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课后服务的质量,最终决定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状况和程度。因此,学校不遗余力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成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舞台。
要实现“双减”目标,学校还需要立足公平公正,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建立一套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
一方面,武珞路中学完善了试卷命题与管理制度,加强了试卷内容和难度管理。学校内的考试不像中高考那样具有甄别、选拔功能,以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教育教学内容为目标。因此,学校每月的抽查或者期中考试体现了这种导向性,在题型设计方面,以考察课本的知识内容为主,其中基础题占大部分,再辅以适当难度的拔高题,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从而促使学生重视基础的落实,重视课本的内容和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另一方面,武珞路中学建立了考试数据应用与管理制度。学校应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转变传统的评价手段,从对试卷、问卷的评价转向大数据采集分析,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单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转向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综合性评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以数据驱动的精准的多元智能评价,能够有效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教研活动。每次大型考试结束以后,学校都会以备课组、年级组以及学校为单位开展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教师可以将过去的经验式教学与基于数据分析的证据式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校也能够基于数据对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反思和创新,实现精准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总之,“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因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落实“双减”政策,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也是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在“双减”政策中担任育人主导,家长要履行“双减”政策落地的协同职责,学生始终是“双减”政策落地的核心与根本。“双减”如何既能让学生切实地减轻学业负担,又能达成优质教育的目的,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在实践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