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桢,胡敏杰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弯。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角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已不多见,但小角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仍较为常见[1-2]。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两侧肩胛高度不一、双乳发育不对称、一侧后背隆起、腰部一侧有皱褶、两侧下肢不等长、腰痛等。此病可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其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肺发育异常等并发症。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施罗斯SBP疗法联合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年龄为9~18岁;其监护人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脊柱器质性病变;有颈背部外伤史或手术史。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施罗斯SBP疗法联合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施罗斯SBP疗法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为10~18岁,平均年龄为(13.25±2.41)岁;其中,女性患者有26例(占52.00%),男性患者有24例(占48.00%);胸椎侧弯的患者有14例(占28.00%),腰椎侧弯的患者有16例(占32.00%),胸椎和腰椎均侧弯的患者有20例(占40.00%);病程为6个月~2年的患者有21例(占42.00%),病程为3~7年的患者有29例(占58.00%)。单独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为9~18岁,平均年龄为(12.62±2.42)岁;其中,女性患者有27例(占54.00%),男性患者有23例(占46.00%);胸椎侧弯的患者有15例(占30.00%),腰椎侧弯的患者有17例(占34.00%),胸椎和腰椎均侧弯的患者有18例(占36.00%);病程为6个月~2年的患者有22例(占44.00%),病程为3~7年的患者有28例(占56.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施罗斯SBP疗法对单独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依据施罗斯脊柱侧弯分型对患者进行肩部正向及逆向牵引治疗,并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腰肌协同训练、肌肉训练等,纠正其坐、卧、站立等状态下的不良姿势。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动作指导,每次治疗15 min,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施罗斯SBP疗法联合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施罗斯SBP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同上,对其实施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双手置于头后,检查其脊柱侧弯的情况,并找到疼痛部位。依据患者的体态与脊柱侧弯的方向,找到其筋膜链力线紊乱的部位。依据筋膜链力线紊乱部位的长短强弱,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强化、拉伸、松解肌肉筋膜的训练,以促进其肌肉恢复本体感觉。每次训练30 min,每天训练1次,持续训练1个月。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两侧竖脊肌的表面肌电图指标,包括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和平均肌电值(AEMG)。在室温为24℃、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对患者进行体表肌电图测试,收集并记录其两侧竖脊肌肌电信号的MF、MPF、AEMG。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旋转角、Cobb角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的评分。患者的SRS-22评分越低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3]。脊柱旋转角采用脊柱旋转测量仪进行测量。Cobb角的测量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脊柱X线检查,将侧弯椎体的上下椎体确定下来,在上端椎体上缘划一条横线,在下端椎体的下缘划一条横线,在两条横线上各做一条垂直线,对两条垂线的夹角进行测量,即得到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痊愈、好转、无效评估其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对其进行X线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其Cobb角<5°。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其进行X线检查发现其有较轻的阳性体征,其Cobb角较治疗前减小≥5°。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两侧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MF、MPF、AEM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侧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MF、MPF、AEMG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两侧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MF、MPF、AEMG均高于单独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1、1-2。
表1-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侧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的比较(Hz,±s)
表1-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侧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的比较(Hz,±s)
组别 时间 MF MPF AEMG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 85.14±9.35 98.25±9.24 58.14±9.62治疗后 96.62±9.04#* 116.76±9.42#* 95.63±9.64#*单独治疗组(n=50)治疗前 83.75±9.26 98.75±9.51 60.15±9.15治疗后 89.24±9.75# 106.26±9.86# 91.25±9.35#
表1-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右侧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的比较(Hz,±s)
表1-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右侧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的比较(Hz,±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F MPF AEMG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 79.35±9.04 89.86±9.14 50.35±9.14治疗后 97.35±9.26#* 112.26±9.54#* 97.35±9.14#*单独治疗组(n=50)治疗前 80.05±9.64 91.35±9.62 51.75±9.05治疗后 86.15±9.56# 105.13±9.34# 86.41±9.54#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脊柱旋转角、Cobb角及SRS-22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柱旋转角、Cobb角和SRS-22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脊柱旋转角、Cobb角和SRS-22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脊柱旋转角、Cobb角及SRS-22评分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脊柱旋转角、Cobb角及SRS-22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单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脊柱旋转角(°) Cobb角(°) SRS-22评分(分)联合治疗组(n=50)治疗前 10.27±2.31 23.65±2.45 59.81±3.67治疗后 4.11±1.18#* 13.97±1.95#* 24.21±2.63#*单独治疗组(n=50)治疗前 10.14±2.38 24.12±2.54 58.66±3.78治疗后 7.83±1.78# 18.85±2.22# 39.26±2.45#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单独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0%(41/5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中,采用传统的佩戴脊柱矫形支具、手法复位、牵引等手段的效果欠佳[4-6]。德国施罗斯博士认为,采用传统的整脊手法和推拿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不仅难以有效纠正患者的脊柱侧弯,反而会降低其脊柱的稳定性,而依据脊柱侧弯的分型指导其进行个体化的训练可有效纠正其脊柱侧弯[7-9]。近年来,肌筋膜链理论在医学界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指出,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各种致病因素中,躯干肌筋膜链紊乱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两侧竖脊肌的表面肌电图指标、脊柱旋转角、Cobb角、SRS-22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独治疗组患者。这与相关文献[10-11]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采用施罗斯SBP疗法联合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扩大患者的椎体间隙,提高其竖脊肌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恢复其脊柱的力学平衡和相关功能。
综上所述,用施罗斯SBP疗法联合SPS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竖脊肌的表面肌电图指标,纠正其脊柱侧弯,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