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荆州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2-03-18 13:41吴婧莲刘久波李大珍郭道生
湖北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荆州市赤霉病病虫

吴婧莲 王 玲 刘久波 李大珍 郭道生

(1.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荆州 434020;2.荆州市金穗家庭农场 湖北荆州 434012)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对小麦危害严重,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50%-80%,部分地区减产30%及以上,江汉平原属易发区,该病是导致小麦产量不高不稳品质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给全市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病害的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1 发生情况

2021年小麦赤霉病在荆州市大发生。5月10日市植保站定局调查,小麦赤霉病病田率100%,病穗率平均80.2%,最高100%,大部分田块病情指数10-40,发生较严重田块病情指数50左右。全市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222.6万亩次,防治面积371万亩次,挽回损失4.51亿t。

2 发生原因

2.1 菌源基数高

3月22日调查,小麦赤霉病稻蔸带菌率100%,稻株带菌率48.8%,而近十年平均稻株带菌率11.5%,今年是近10年平均值的4.2倍,田间较高的菌源基数,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菌源条件。

2.2 气候条件有利

上年入秋至次年3月天气的温湿状况是影响菌源量的重要因素。去年9-11月江汉平原各月降水明显偏多,以荆州站为例,2020年10月降水量为152.8mm,较常年同期偏多9成。2021年1月以来江汉平原大部降水量超过100.0mm,且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1.5℃,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繁衍生成充足的赤霉病菌源。

3月份以来,荆州市平均气温13.6℃,比历史同期偏高3.6℃,排历史同期第1位;累计降水量31.5mm,距平-41.9%,平均相对湿度77.9%,接近历史平均水平(表1)。

表1 荆州市3月1日~23日主要气象要素统计

2021年,荆州市小麦抽穗扬花期在3月25日-4月15日之间,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快,雨水多,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及侵染发病。22天中,荆州区平均气温15.1℃,比去年同期高1℃,降雨量116.8mm,比去年同期多33.9mm,雨日数12d,比去年同期多4d,平均日照2.2小时,比去年同期少1.7h,平均相对湿度89.2%,比去年同期高12.9%(表2)。小麦抽穗扬花期与这种阴雨寡照天气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3月下旬至4月中旬荆州区、松滋市、公安县、洪湖市、监利市、石首市雨日天数为20-25天,阴雨天多,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很多农户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

表2 2020年2021年3月25日-4月15日天气情况

2.3 主栽品种不抗病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为郑麦系列、鄂麦系列、西农系列等,均感赤霉病,即使鄂麦DH16被审定认为中感赤霉病,今年赤霉病发病也较重,感病品种面积较大,也是赤霉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2.4 防治措施不到位

一是部分农户对小麦赤霉病防控认识不足,惜本思想严重。如公安县埠河镇太平口村一承包大户表示防治一次的药费、临时工工资、燃油费用等较高,去年没打药,收成也不错,今年不愿多投入。市植保部门曾经3次催他打药,他只打一次,结果造成小麦赤霉病严重。5月上旬小麦出现枯死现象,得知麦子病情严重,十分后悔。类似事例较多。二是部分群众选择农药不当,不能保证防控效果。当前各县市区农药经营户良莠不齐,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弱化,造成不少农户选药不当,防治效果难保证。

2.5 农药防效不理想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为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福美双等及其复配制剂,这些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均不理想。

3 主要防控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2日,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副市长邓应军同志要求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当天,市农业农村局抽调种植业生产专班和技术骨干9人组成3个工作组,分赴8个县市区督导,抓紧抓实小麦、油菜病害防控工作。4月15日,全市春季农业现场会上,邓应军副市长再次强调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强调要抓好粮食生产,推进稳产保供。荆州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迅速下发《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动员各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各县(市、区)也相继召开现场会和推进会,发布《病虫防控紧急通知》,迅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3.2 强化监测预警

加强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发布《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和《荆州市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预报》。同时,成立专家组,联合各级植保技术人员、村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地,逐块排查,密切掌握虫情动态。各级植保部门充分利用微信、抖音、QQ群等平台广泛发布《病虫情报》和《小麦病虫防治紧急通知》等信息。松滋市自办《松滋农业》小报,每期发行17.76万份,所有农户户平一份,小报的发行入户对农户及时掌握病虫发生信息起到了很大作用。

3.3 抓实技术指导

在小麦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全市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跑田间到地头,调查病虫发生动态,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病虫防治。各地召开技术培训会和现场会,组织专家对种粮大户进行现场授课,提升病虫防控技术水平。联合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电视节目指导病虫防治。荆州广播电台每周一96.3频道播发病虫防治技术专题;3-5月份荆州广播电台智能广播网多次连线专家讲解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荆州日报开辟了农技专线栏目,及时发布阶段性病虫防治信息与技术。

3.4 开展统防统治

全市大力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市农技推广中心投入省级现代农业粮棉油专项资金30万元在荆州高新区太湖农场梅槐分场建设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示范片。石首市在小河口、横沟市镇、天鹅洲开发区联合当地企业牧原公司进行千亩统防统治示范活动。松滋市小麦重点生产乡镇(八宝、涴市、老城等)相继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推进会,举办500亩小麦赤霉病防控示范样板推动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荆州区和公安县也在4月上旬相继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确保小麦病虫害防治到位。

3.5 做好试验示范

3.5.1 开展农药筛选试验

2021年,荆州市植保站同时在荆州区、洪湖市、公安县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示范,试验药剂包括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20%氟唑菌酰羟胺SC、15%丙唑·戊唑醇SC、48%氰烯·戊唑醇SC、40%戊唑·咪鲜胺SC、36%丙环唑·多菌灵SC、25%氰烯菌酯SC、36%丙环唑·多菌灵SC、430g/L戊唑醇SC、0.3%四霉素AS、30%戊唑·福美双WP、30%氟环唑·多菌灵SC、50%多·频道硫SC等常用杀菌剂以及酯化烯酸植物油、桔油制剂、8.6%聚乙二醇等几种助剂。

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特大发生的前提下,虽在防效绝对数值上与正常年份和其它小麦赤霉病轻发生区域有一定差距,但大部分供试药剂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是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和20%氟唑菌酰羟胺SC两种药剂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酯化烯酸植物油和桔油制剂两个助剂与药剂混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3.5.2 开展小麦秋播拌种试验

全市各级植保部门认真落实全国秋粮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议精神,在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科学选择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等绿色防控措施,实施苗期病虫综合治理。2020-2021年,市农技推广中心在荆州区弥市镇开展了四冠(苯醚甲环唑+咯菌清+噻虫嗪+芸苔素内酯)、枯草芽孢杆菌、三唑酮等不同拌种剂拌种对秋播小麦麦苗素质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用四冠包衣拌种后小麦出苗率、株高、根重、根长、地上部分重量有明显提高,能够起到促根壮苗增产的明显作用。但是,受客观因素影响,此次试验未能对试验拌种剂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效果进行验证。目前,已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规范技术流程,并开展新一轮小麦秋播药剂拌种试验。在做好试验示范基础上,加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技术的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意识,为来年小麦丰收和品质安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猜你喜欢
荆州市赤霉病病虫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