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室超声参数的影响

2022-03-18 06:20:58高春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精神病

高春迎

(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江苏 常州 213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重型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临床治愈率却较低,预后较差,给个体、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医疗负担,这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目前,长期服用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的首要方法,其中,喹硫平、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选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且相比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不良反应相对更少[1]。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仍会对患者的脏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2-4]。既往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5],但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次研究观察喹硫平、利培酮这两种常用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室超声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评分在40 分及以上;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病程<12个月;④首次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⑤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②合并智力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视听障碍以及色盲者;③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⑤存在物质依赖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每组各33例。利培酮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3~53岁,平均(35.23±11.11)岁;受教育年限6~15年,平均(10.41±4.09)年;病程3~12个月,平均(7.13±3.3) 个月;PANSS评分67~96分,平均(81.24±7.63)分。喹硫平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1~52岁,平均(34.41±12.71)岁;受教育年限6~15年,平均(6.38±3.78)年;病程5~12个月,平均(6.73±2.9) 个月;PANSS评分65~90分,平均(80.11±6.83)分。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利培酮组:患者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口服,初始治疗剂量为每日1 mg,在14 d内逐渐将服用剂量增加到每日4~6 mg,并以此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喹硫平组:患者采用喹硫平片进行治疗,口服,初始治疗剂量为每日50 mg,在14 d内逐渐将服用剂量增加到每日300~600 mg,并以此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

1.2.2 影像学检查 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GELOGIQ700pro)对患者的左心室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 MHz~4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探头在患者胸骨左侧的第三、第四肋间进行扫查,在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功能参数。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Rc、Cc、Rpe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Rpe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c、Cc、Rpe、nRp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续)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超声参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LVESD、LVED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明显高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超声参数比较(x- ± s)

2.5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都按照既定剂量完成了治疗,其中,利培酮组肝功能指标轻微异常2例、嗜睡2例、失眠1例,喹硫平组肝功能指标轻微异常1例、失眠2例、口干1例、便秘1例,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重型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显示[6-7],心血管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而导致心脏结构或者功能改变密切相关。Pillinger等[8]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患者存在早期弥漫性纤维炎性心肌过程,此过程独立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风险因素。因此,明确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的影响,对临床用药选择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有利培酮、喹硫平等,其中,利培酮与喹硫平都是通过抑制5-HT受体2A以及多巴胺受体D2来发挥治疗作用,二者有着相似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并且引发患者锥体外系反应都较少[9-10]。但是,关于利培酮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喹硫平、利培酮在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方面效果相当,与孔令光等[11]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对喹硫平、利培酮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这两药物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使用利培酮治疗的老年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不良反应表现为睡眠障碍、肝功能指标异常以及胃肠道不适等[12]。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喹硫平组患者与利培酮组患者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无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年龄总体较为年轻,患者机体的代谢功能优于老年患者,从而可能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

据临床调查显示[13],85%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特别是在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执行能力方面损害明显。认知功能损害不仅严重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而且极大地影响病情控制效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认知功能改善成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喹硫平、利培酮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效果相近,与凌秾喜等[14]研究结果一致。

既往的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大鼠模型中的D2受体,削弱了对心脏保护作用,从而导致心血管变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LVESD、LVEDD治疗前后比较变化不明显,利培酮组治疗后LVEF水平明显高于喹硫平组,提示,相比于喹硫平,利培酮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少,与文献[11]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为首发精神分裂症,而后者研究对象为非首发患者有关。

综上所述,喹硫平、利培酮在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方面的效果相当,二者引发的不良反应率也相近,但喹硫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利培酮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相对更小,这可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尚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方面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临床观察期相对较短,后续将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期来进一步明确喹硫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喹硫平利培精神病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喹硫平治疗酒精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