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

2022-03-18 22:39许冬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加工创作信息技术

● 案例背景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7章第2节的内容,作为初中信息技术必修内容的最后一个章节,其教学的内容比较多,学习难度比较大,涵盖了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发布一整套流程。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来看,它既是独立的视频作品创作,又为今后的多媒体创作、网页制作等积累相关素材,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完整的视频作品创作有着全局的感知,因此本课在学期整体教学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

● 教学目标

了解视频表达的意义,了解视频的获取途径与方法,了解视频的格式并学会常用格式的转换,学会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视频的剪辑合成等简单编辑方法。

● 案例设计

1.创设氛围,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传递着一种爱的情感,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里,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呢?要求学生观看同学制作的视频——《爱的礼物》。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进入情境,展开联想与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视频,创设一种能够触动学生情感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学会欣赏优秀视频,从中感受所表达和传递的思想内涵,激发创作的热情,利用所学的知识为母亲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2.获取素材,认识格式

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创作视频作品前,我们首先要做什么?(确定主题、收集素材)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收集视频素材?下载是一种常用的獲取方法,请同学上台展示一下。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网络下载、从光盘里获得、用DV拍摄等)。学生上台展示视频的下载方法,其他同学观察学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视频图像的原理及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关于视频的获取,学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网络下载,教师一方面要告诉学生网络资源的使用要尊重原作者的知识版权,不可盲目依赖,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创作,如DV拍摄。本环节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进行引导和梳理,扩展知识面,利用学生展示激发表现欲望和学习热情。

教师活动: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视频文件是有区别的,仔细观察一下文件的属性(如图1),看看有什么不同?布置练习任务一:找不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播放任务1中的几段视频,观察文件类型与特点,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对视频文件的格式和大小等要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并归纳出特点,引出对视频格式的理解和认识,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3.格式转换,剪辑视频

教师活动:视频文件的格式五花八门,为了方便使用常常需要统一格式,如何转换呢?引出“格式工厂”软件,讲授格式转换的方法(如图2)。布置练习任务二:将素材包中视频文件转换成mpg格式。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讲授,观察学习转换的方法。分小组选择练习素材,进行格式转换。

教师活动:(任务拓展)在视频转换中发现有些不需要的内容如何剪辑?布置任务二(拓展练习):剪辑视频中间的图片部分(如图3)。

学生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分层任务,在换格式的过程中,掌握剪辑的关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类似格式转换成的问题,通过需求驱动实践学习,讲解格式转换的必要性和方法,主要的知识点集中在:①根据不同需要转换相对应的格式;②对不需要的部分在转换中可以直接进行剪辑。

4.合成视频,分享发布

教师活动:一部优秀视频作品都是由多个素材(片段)合成制作完成的,合成制作通常称之为后期制作,先由老师演示讲解合成步骤:选择输出格式—导入素材—合成视频。接下来布置练习任务三:合成片视频。巡视课堂,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活动:先观察教师操作方法,再参照学件,实践练习,保存并上传作品。小组代表展示作品,评价同学作品,畅谈体会,分享收获,思考小结学习。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已经不再陌生,故此环节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利用作品展示学会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离导演的距离已经不远了,只要继续学习下去,就一定能够制作出优秀的视频来回报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练习,在创作中体验软件的各项功能,学会选择合适的视频编辑软件。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在分享完成作品的喜悦的同时,学生对视频制作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观印象,同时也开始不满足于简单加工,渴望学到更高级的处理技术。

● 案例反思

本课以主题创作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视频的获取、文件格式转化以及简单的剪辑合成操作,将各个知识点有选择性地进行整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自然串接。选择比较简易的工具进行加工,化解学习难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呈现出一个简单的视频作品,激发学生视频创作的成就感和学习信心。统观本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笔者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1.活用教材——融合彰显智慧

教学内容围绕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有效整合。现在的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迅速,生活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视频信息,如车载移动电视、商业广告、公益宣传、电影、手机、网络视频等,视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对视频的了解已经不再陌生。在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驱动下,引发了对视频加工的需要,如手机视频格式的转换、网络视频的下载、DV视频的刻录等。此外,《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到,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与应用的工具。因此,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笔者以新课标为依据,活用教材,为避免在学习中增加对复杂工具使用的障碍,在学习工具的选择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格式工厂软件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工具软件,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合适的土壤,有助于其对视频加工处理内容的学习。

2.形式多样——助力兴趣培养

笔者通过课前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视频的获取方法(如优酷、迅雷的下载,DV视频、手机视频的导入等),但对视频的编辑技术知之甚少,他们对视频的编辑充满兴趣,可又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压力。笔者抓住这一心理动机,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已有知识,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从熟悉的事物入手,避难取易,放大学习兴趣,激发潜能,使得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后,都能受到一定的启发。此外,在课堂的活动形式上,采用师生交流、语言激励、小组比拼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视频处理的技术和理解视频表达的意义。

3.情景交融——内驱转换真功

信息技术教学强调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技术,又要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因此,筆者让学生在视频的获取与加工中探究、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良好习惯,构建一个“情”与“景”交融的信息技术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将生活融入课堂,以情生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应用所学创造美好生活的信息意识。

4.多样操作——实践产出思考

实践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命脉,只有让学生进行全面的、有梯度的、创造性的操作练习,才能加深其对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理解。笔者通过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探究合成方法,加深了对学习视频处理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从而学会视频获取和格式转换的方法。例如,当学生播放不同格式视频出现播放不了的现象时,笔者引导其思考格式不同可以怎么操作,由此想到格式转换,以及怎么转换和用什么工具,也顺势进入视频加工的学习环节。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让学生在思维与实践的交流中迸发智慧,让课堂呈现生机勃勃、高潮迭起的精彩,这应该是一堂好课所应有的样态,也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终级目标。

点  评

许冬梅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立场、实践取向,是一节不错的操作类信息技术典型课例。

第一,本节课坚持了学生立场。课前,教师针对学生原有学习基础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提供支持、进行评价。在本节课中,许老师无声地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由学生来掌控学习的进程,做项目选择的主人,使其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成就感。

第二,本节课体现了实践取向。信息技术操作类内容如果仅依靠讲练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会看似会了操作,但未必能够灵活地迁移应用。而许老师在本节课中使用主题创作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创作中学习操作技能,学习操作技能是为了创作,技能掌握与灵活迁移相得益彰,真正加深了学生对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理解和迁移。

因此,本节课虽然不是一节内容创新的信息技术课,但却是一节让课堂生机勃勃的精彩课。

(点评人: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向永)

3481500589290

猜你喜欢
加工创作信息技术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Jazz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