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敏
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铁艺行业,带来新潮的思想、多元的文化、创新的理念等,将传统铁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巅峰时代。
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招待廳门外,竖立着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远看,铁松的树干和树枝苍劲如龙,酷似张开手臂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近看,万根松针垒落层叠,传神而巧妙。这就是由安徽芜湖铁画大师储炎庆主持创作、由200公斤熟铁锻造而成的铁画巨作,令人叹为观止。周恩来总理曾大为赞赏:“铁打的迎客松,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
铁画指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图画的一种工艺品,一般涂成黑色或棕红色,是我国传统技艺之一。芜湖铁画原名“铁花”,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储氏铁艺代代传
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铁到芜湖自成钢”的说法。这里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春秋时期起,就有人在这里炼铁。明末清初,冶铁业兴盛,芜湖周边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了许多技术精湛的铁匠工。得天独厚的资源、炉火纯青的技艺为芜湖铁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百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的艺人创造了芜湖别具一格的铁艺文化,进而催生了铁艺的一朵奇葩——铁画。芜湖铁画借鉴了国画的章法布局,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汲取了雕塑、剪纸、木刻、金银镶嵌等工艺元素,以铁为原料,依据画稿取料入炉、冶炼,经过锻打、焊接、钻锉、整形、防锈烘漆,然后衬以白底,装框成画,所谓“巧夺万代所未有”,打造出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
说起芜湖铁画,储炎庆的大名享誉四海。被尊为一代宗师的储老是近代芜湖铁画的领头人,悉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铁画技师,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他不仅创作了不同题材的传世佳作,而且独具匠心,与各界艺术大师共同深入探讨画理,将国画、铁画的技艺融合,大大提高了铁画作品的艺术性。与《迎客松》同时创作的《梅山水库》和铁艺书法《沁园春·雪》也被陈设在人民大会堂,铁艺书法《长征诗》则陈列于毛主席纪念堂。在国际舞台上,储老将作品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展会,为芜湖铁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让传统的中华文化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
储氏铁画展示厅内展示了诸多大师在不同时代的作品。储炎庆大师的外孙、储氏铁画负责人李庆老师一边给我们介绍作品,一边讲述储氏铁艺三代传承的故事。第一代储老,第二代储老的大女儿褚金霞、外甥杨家辉,第三代外孙储铁艺,如今个个都是芜湖铁画界大师级的人物,在不同时期为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在众多作品中,李庆老师着重介绍了《赏松图》。这是著名画家、篆刻大师韩天衡老师与储氏铁画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画面黑白分明、虚实相生,风格苍劲有力、潇洒豪放,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雕塑的立体美,充分彰显了铁画“铁为肌骨画为魂”的艺术特质。另一幅以铁为框的四格山水作品,是非常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曾获得第二届铁画行业创意大赛的金奖作品。在铁画艺术创作中,看似越简单,越考验功力的深厚。
“你看这个画面里一根柳枝上的片片嫩芽,不是焊上去的,而是用一根铁线条锻出来的,这个对技艺要求极高,无论是工还是艺,都代表着铁画目前的最高技艺水平。”李庆老师半蹲着,细致地给我介绍储铁艺的一幅作品,言语间掩饰不住对弟弟储铁艺精湛技艺的赞赏,更掩饰不住对储氏铁艺成就的自豪感。
作品裱框以铁艺为材质,锻造成传统的如意纹,看起来更像在古老的宣纸上作画。这不仅是储铁艺一直追求的复古风,也是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国潮风。
铁画大师储铁艺
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一处幽静的徽派院落里,储氏铁画第三代传承人储铁艺的工作室正坐落于此。
储铁艺生在铁画世家,本为李姓,却因为肩负了外公的期望,被储老赐名储铁艺。内心对铁画艺术的热爱和使命感,成就了如今的铁画大师储铁艺。即便如此,他仍笑着说:“目前来说,我还没有很满意的作品。”听起来谦虚的一句话,透露着储铁艺对技艺的极致要求。
1988年,17岁的储铁艺进入芜湖工艺美术厂,开始了继承祖业的铁画创作生涯。由于师父也要完成计件,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做细致的讲解,好在储铁艺从小就在厂里,耳濡目染,有一定基础,上手制作并不算太难。初入职场的储铁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完成的作品都在同期师兄弟中出类拔萃。三年后,储铁艺进入铁画研究所,正式拜师自己的姨妈、国家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储金霞。
在铁画技艺研究上,储铁艺有自己的想法:“铁画制作的流程差不多,我也是在借鉴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的风格。”
在铁画制作过程中,储铁艺最重视两个流程:敲打和焊接。说着,他从工作台旁的铁丝堆中取出一根细铁丝,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比如制作一根竹子,竹叶每一笔都是国画的效果,厚薄和粗细都不同,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就必须一小段一小段地敲打,再焊接到一起。如果一幅画中有上万根松针,则每一根松针就是在这样一段一敲打、一段一焊接的重复工序中完成的。”
铁画作品大多是由线和面组成,材质主要是铁丝和铁板。“比如马尾,就要用铁板。要想达到国画中飘逸的效果,要先用榔头砸,一半砸出来,后一半再用剪刀修剪。”这就是储铁艺对铁画技艺的独特感悟,真正是“谁叫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钩鏁笔”。
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储氏铁画代表安徽的传统文化项目,过关斩将走到最后,不仅为安徽省争得了荣誉,也为铁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和储铁艺钻研铁画技艺不同,李庆并没有从事铁画创作,而是撑起了对外事务、推广和传承工作。在他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不是墙上的铁画作品,而是身后书架上满满的书籍,关于市场营销、艺术创作等。兄弟俩默契分工,各司其职,为芜湖铁画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作出各自的贡献。
使命与传承
以储氏铁画如今的造诣,作品获奖无数自不必说,打破传统、走近年轻人是他们面临的新挑战。除了传统作品,储氏铁画很早便做了不同的尝试:把铁画做成活动纪念品,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将吉祥图案用铁画的形式呈现在原木上,传统与现代结合,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家居装饰画,比如《喜从天降》等。除此之外,与校方合作打造铁画基地,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传承中华技艺,是储氏铁画兄弟俩正在坚持的工作之一。
“在技艺上,我承认还是不错的,动手能力很强。”储铁艺自我剖析,“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缺少文化积淀,包括构思、创意等方面,我们需要年轻的血液。”
在储铁艺工作台后面的墙上,一台蒸汽火车正缓缓驶来,这幅独特的铁画作品不仅吸引了我的眼球,也深得工作室内一位正在低头创作的年轻小伙的喜爱。
小伙名叫储汉,是储铁艺的儿子,或许是储氏铁艺第四代传承人。作为父亲,储铁艺并没有强迫儿子一定要接班,但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铁艺行业,带来新潮的思想、多元的文化、创新的理念等,将传统铁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巅峰时代。
(编辑 谢云凤 2861126366@qq.com)
3658500218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