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炜 徐东升 高婷婷 张国良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迈入了全面内涵发展的新时期。2018年,教育部先后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振兴本科教育的举措,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这也为西安文理学院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2019年7月,学校的第三次党代会审议了《西安文理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 年)》,对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做出了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基于以上背景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审视当下学校教学工作,面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学校今后一段时期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本科教育迈入内涵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明确了发展目标,也给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教育在面向行业、对接职业标准方面作用不明显,这就导致就专率和行业从业资质获取率不高,特别是在大部分师范类专业中存在教育领域从业者占比和教师资格证获取率均比较低的问题。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偏少,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短缺和结构上的缺陷,特别是具有基础教育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比例偏少。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教师教育类实验实训条件还无法满足认证要求。
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及达成度分析、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析都还未实施。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仍需进一步科学设计及论证,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仍需按照OBE 教育理念导向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规范及完善。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欠缺,存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和形式化。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活跃度偏低,资源利用率偏低,通过平台开展的有效教学过程欠缺。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专业认证这个契机和发力点,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坚持地方性、应用性、开放式办学,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成为西安人才培养基地、特色研究中心、决策咨询智库、文化创意高地,彰显综合服务功能,成为西安的城市品牌、闪亮名片的发展总体目标。为落实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科专业的顶层布局问题。一是要按照学校师范做优、文史做强、工管做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同时紧跟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态和产业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西安市委提出的“6+5+6+1”现代产业体系超前布局。全力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新兴专业,聚焦产业发展新业态,弥补西安高等教育短板,构建新的专业集群,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设置,使学校学科专业更好地匹配西安需求,将立足西安、依靠西安、服务西安落实到学科专业布局之中。多数老专业要在专业新内涵新方向上努力,使一批现有专业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方向;少数老专业要更换或适当增设新专业弥补西安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短板。二是要明确面向产业发展的办学方向和面向职业发展的办学定位。面向优势产业优先打造多学科交叉、多专业支撑的特色产业学院,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布局的二级学院。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明晰专业办学定位,将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资格认证及就业创业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贯穿专业教育始终,提高就专率和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三是要以校企、校政、校所、校校等多种形式的校地合作为突破口,加强合作办学。坚持强化应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彰显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鼓励联合办专业、共建教学科研平台、共建教学科研联合实验实训室、联合人才培养订制班和联合双师型师资培训培养等合作模式,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八大专业群”建设目标。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树人,就是要树能力,树方法,结合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贯彻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方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目标。为落实总目标,学校从四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别要关注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群体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团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不断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第一课堂中加强公民道德和社会文化类课程建设,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传递正能量的各类活动。二是要对标职业岗位标准,在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指引下,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好专业发展内涵和方向;持续深化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同一专业的多元标准、个性化选课项目、多方式方法教学等,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加强对人文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加强对理工学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满足学生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三是进一步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拼搏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劳动意识,努力创造积极向上、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育人环境和氛围。四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视全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每个岗位的育人功能,创新机制,营造氛围,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保障。
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四个一流”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学校加快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进程提供了助推器,是学校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发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随着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五大“金课”的出台,内涵发展的导向从宏观深入到微观,这就要求高校要对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聚焦到影响专业办学的核心资源建设上。
(1)对标标准切实推进专业认证,给一流专业认定创造条件
师范教育专业群建设在学校发展历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范做优”既是学校新时期的学科专业定位,又是专业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陕西省内高校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更好地抢占先机和扶优扶强,学校率先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一是随着《西安文理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认证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建立校院两级专项组织机构,安排部署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进度。二是通过专题研讨、报告的形式加强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宣讲,督促各相关学院加强对认证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交流、研讨,保证其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能学懂悟透,切实参与认证工作。三是督促检查相关学院根据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结合相关专业实际,按学期设定目标任务,发动全体教师,借助第三方机构,收集整理专业基础性办学资料,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强化师范类专业师范教育定位。相关学院要将面向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内容贯穿专业教育始终,要将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关的内容有效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中,采取相关硬约束,确保在教育领域从业者占比和教师资格证获取率上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五是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规范进程,组织第一批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实施校内自评,申报二级专业认证,努力提高认证申请的受理率和通过认证的合格率。六是加强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一系列教师聘任、培养和能力提升制度,建立与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机制,切实开展选聘、培养等相关工作,使专兼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和来自行业的教师数量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七是优先改善教师教育类实验实训条件。采用“通用+专业”建设模式,由学校统筹建设适用于所有师范生的通用型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由各相关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对照认证标准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实训室。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层面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专业建设总体布局的深入推进,学校将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采用优势先行、试点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逐步实施非师范专业的相关专业认证。一是遵循学校组织、学院主导、专业主体的原则,由相关学院及专业主动申请试点认证工作,拟定专业认证工作方案,宣讲并培训相关人员,掌握认证标准,熟悉认证流程,做好进校前、进校中和离校后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学校做好认证全程指导、监控、协调、服务和保障工作。二是非试点认证的专业在各学院给予的充分关注和支持下,对标认证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力度,持续向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靠拢,涵养专业发展。
(2)秉承OBE 教育理念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一流本科教学基础
专业认证的内在逻辑客观地反映了OBE 教育理念。对照认证核心教学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拓宽OBE 教育理念运用的广度。一是根据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关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科学关系及图表表示,以首批认证专业为抓手,分批进一步修订完善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制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及达成情况、毕业要求的评价办法,引导学院及认证专业定期论证及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合理性及达成度。三是对照工程教育等其他专业认证标准,试点修订完善非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照认证的课程与教学指标在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从教学实施的微观层面加深OBE 教育理念运用的深度。一是重构专业课程设置及体系,师范类专业要符合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非师范类专业要符合其行业职业标准,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做到课程设置合理及学分比例恰当,师范类专业要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有机结合,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均达到认证标准要求,非师范专业要满足其行业职业课程认证标准要求。三是依据毕业要求制订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要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以目标为导向,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创新课程考核机制,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具体情况,可采用笔试、口试、写作和实操等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加大过程性评价,把理解、应用作为考核的重点。四是构建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的课程评价及修订完善机制,依据中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系统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根据教学双边性特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注重课程教学评价的反馈和调控,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运用评价结果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内容。
融入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对照认证的合作与实践指标,在学校前期三个类别、四条主线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师范类专业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幼学校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加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非师范类专业要对照其专业认证标准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和相关基地。二是扩大行业企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的参与度,鼓励联合企业共同申报中省级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项目,鼓励通过共同出资、成果共享的方式共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鼓励企业参与以满足创新性实验实训活动为目标的传统专业实验实训平台改造升级;统筹规划一批专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基础通用类实验实训平台;根据行业职业标准统筹建设符合标准和实际的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习实训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与资料存档,推行教学技能常态化训练,注重达标考核,提倡开放管理,复合使用,切实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三是建立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机制。制订关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实施方案,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四是不断深化“33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完善专创融合“1+X”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的方式使专业创新创业试点课程(特别是实践类课程)产生规模和质量效应,编撰专创融合创新教程;加强与独角兽或行业标杆企业以专业孵化器等各类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加大中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力度,加大教师科研、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创业项目之间的联动和转化;鼓励二级学院组织承办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高层次学科竞赛获奖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竞赛品牌。
(3)加快“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使一流课程建设提质增效
随着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印发,从国家层面明确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导向、要求和内容,吹响新一轮课程建设冲锋号。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是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育一批中省级五大金课,提升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设立校级一流课程培育专项项目,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中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二是通过“外引资源、内培项目”方式加强线下金课的网络资源建设,打造线上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三是加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培育力度,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打造虚拟仿真金课。四是充分发挥各类创新性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学科竞赛社团和精品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打造社会实践金课,形成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企业主角、学校主体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学生通过线上教学过程获得的能力提升和学习成效是衡量课程资源运用效果的唯一标准。为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要切实强化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运用效果。一是明确在线课程建设要求,规范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效。二是改革课程评价机制,把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运用效果的优劣作为评价达标的首要条件。三是借助国内知名在线课程制作领域相关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加大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海内外高水平学者和重点高校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积极拓展渠道,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学历层次提升、国内外进修培训访学和企事业挂职锻炼,深入行业企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出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探索新的人事制度,积极采用双聘、特聘等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招聘制度,优先保障优势学科专业的师资配备。
要更好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是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试讲、考核等环节,获得教师发展中心颁发的证书后方可主讲课程。二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研交流、学习和研讨,达到教师培训常态化,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三是在以赛促培,以赛促教理念指引下,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四是加大标志性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竞赛成果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硕士教育突破及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8 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如何提升本科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事关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要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思考并拿出有效举措,加快推进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扎实工作,推进改革,创新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