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瑞 张 瑞 赵 莹
(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金融领域加大了扶持力度,河南省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新政策,创新科技金融新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动力源泉。但目前河南省金融与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不高,相应的科技金融管理机制亟须完善。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实例,分析科技与金融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科技金融助推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对策建议。
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科技金融,目前业界尚未明确定义,大家普遍接受的科技金融是指财政改变了对科技企业的投入和支持方式,如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科技企业服务方式,改进金融产品,创建服务科技的金融平台,激发金融资本服务科技创新的活力,全方位助力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科技金融一般包括“科技贷”“转化基金”“科技信贷”等金融产品。
科技金融和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科技金融是创新主体、实体经济发展的“甘霖”,是支撑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活水”,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能有效反哺科技金融建设,促进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融合了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两个重要部分,可有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等现实问题,对河南形成一流创新链条,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1]。
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是河南省科技厅联合银行金融机构等为省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一款小企业经营性贷款产品,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科技研发、技术升级等,重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科技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2021年底,已与16家银行开展“科技贷”合作业务,科技信贷准备金累计达2.4亿元,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1 402家,贷款72.26亿元。“科技贷”业务推出以后,由于对贷款企业实物资产抵押要求低,且贷款利率较低,深受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欢迎。随着“科技贷”业务不断优化升级,“科技贷”支持政策越来越好,科技企业从少用实物资产走向“零”抵押。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型企业,在研发转向生产的关键期,得到银行1笔290万元的“零”抵押“科技贷”支持。此外,河南省科技厅不断探索科技信贷业务,推出了“郑科贷”“高科贷”“洛科贷”“新科贷”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0年底,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五年内共为316家企业发放授信522笔,累计授信金额26.76亿元。2021年河南省科技厅又与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合作,5年内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1 000亿元的融资支持。各类“科技贷”的持续升级是助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强有力的支撑。
为更好地服务省内的各级孵化器平台、众创空间内的创业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动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河南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2]。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例,2017年,河南省科技厅通过转变财政资金资助形式,整合预算资金,专门设立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瞄准高端材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多项战略性新产业、新领域,主抓省内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弥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短板。截至2021年底,转化基金共投资金额达5.19亿,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34家(其中2家已退出)。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申报IPO,转化基金助力科创成果落地,投资成效显著,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迎来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河南省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持续深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建设“科技银行”试点,构建“政银企”信贷融资新模式,探索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出现的资金困难等问题,进而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银行河南首家专业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郑州科技支行揭牌,开启“科技银行”专业服务科技企业之路,随后,中国建设银行郑州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入。2022年4月,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正式启动,郑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揭牌运行。针对创新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短板,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郑州银行为主体,开展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这是河南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具体行动。其间,郑州银行与10家科创企业代表签约,授信总额9 700万元,未来3年每年支持科创企业不低于1 000户,力争到2025年支持科创类企业授信达到1 500亿元。
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当前,河南省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有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资金和技术研发资金的支持渠道。尽管河南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金融工作的政策文件,逐渐形成“科技贷”“转化基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多种与市场运作匹配的科技金融产品。但是,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方面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存在风险投资政策涉及不全面,科技金融资金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在政策引导方面,大多文件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对科技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推进缺乏具体有效的推进措施,导致政策实行效果不佳。
科技金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谋,河南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不仅需要科技和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撑,更需要专业化的科技和金融人才助力。但是,目前河南省在科技金融人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的数量少、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储备不足,科技金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应用型人才,懂科技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科技,缺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金融领域是新兴产业,缺少完善的柔性人才引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多种因素导致众多科技型企业面临科技金融人才用工难现象,这严重制约着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3]。
科技金融资金持续供给是赋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支撑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河南省出台了大量科技金融政策中较为创新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是“科技贷”。但河南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 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15 000多家,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比例有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仍大范围地存在于河南境内。因此,持续加大科技金融资金供给力度是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促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是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题中之义。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建设,需要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尚未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总体而言,河南省的金融服务体系面临以下问题:如证券市场基础薄弱,规模相对偏小,证券化率依旧很低,缺乏针对企业上市、挂牌和融资等专业化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因此,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成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绊脚石”。随着国内证券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财政、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不能满足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巨大需求,倒逼河南加快金融证券市场建设。同时,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还存在信息接收和反馈不对称问题,科技金融领域缺少相应的金融服务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没有形成立体有效多层次的信息支撑。因此,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活跃的科技金融市场体系势在必行[3]。
促进科技金融持续深入融合,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科技创新,从而更好地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在出台的《河南省政府关于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政策措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实施方案》《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实施方案》和修订《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等现有政策文件基础上强化政策落地实施,根据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需要,通过扩大协调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范围,及时出台科技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同时,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动态调整,结合河南省情,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主体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重要支撑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
河南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依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金融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复合型的科技金融人才。要实现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应当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专业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创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搭建科技金融领域人才交流和培养平台,同时积极从外部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采取“一人一策”的方案,利用利好待遇和激励机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管理等。推动高校紧跟时代需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力度,不断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河南国家创新高地建设[4]。
为了保障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资金需求,河南省科技金融工作要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加强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金融资源重点向有技术含量的初创企业和优秀的中型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企业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明确各个阶段资金支持方向和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科技贷”放款金额,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授信规模,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库,探索建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为银行、投资机构等提供科技企业精准画像,推动金融资源与科技企业实现精准匹配。积极开展科技贷款利息补助和科技保险保费补助,进一步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探索与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开展创新性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题债等工作,发挥开发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动建立多政策协同、多元化投入的推进机制[5]。
科技和金融相互融合促进,服务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多方协同做好科技企业精准服务,充分发挥河南省科技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好河南省科技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各地市建设科技信息平台,共享工商、知识产权、税务等信息,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数据库,缓解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等情况。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强化科技企业金融精准服务,尝试借鉴浙江龙湾区建立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打通科技企业融资障碍,统筹科技银行、创投机构、保险机构和地市科技金融联络员等各方力量,围绕科技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的充分融合和良性循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