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经龙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用户可借助相应的程序或编码完成快捷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如此便得到了真正所需的数据资源,这也真正体现了大数据的实际价值。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来的产业建设迫切需要精通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先进人才,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国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对计算机理论及专业教学的实施展开深入探究,以确保育人目标的圆满完成。
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切体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其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望得到快速的改进,并且也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快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这对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根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形势和价值,对日常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并依托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全面落实计算机实践技能训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来有力推动了教学手段的革新,二来明确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上述几点内容,积极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均会采用说教式的方法,“一言堂”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做法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导致整体上的课堂效果不好,不能达到理想教学水平;二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满足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教师往往习惯于完全依照教材进行授课,至今仍未制定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再加上部分高校本身不够重视实践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设,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继而影响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从专业考核方面来看,大多也是以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考察,并且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够健全,以上问题均需得到高校的重视。
根据上文内容我们知道,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教材上的内容几乎是他们对计算机行业所了解到的全部内容,但这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材的更新速度是否能跟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显然眼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未能良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环节,无论是一些基础教学活动的规划,还是要求学生亲自上机练习,都一味地参照书本上的内容,然而书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这显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及行业发展的系统性认知。再者,教师本身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课程资源的拓展与更新,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资源体系比较薄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严重缺失,不能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知提供价值。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考量,没有明确落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未来有待改进的问题之一。[1]
在我国全面推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各地高校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努力推进教学革新,而这条道路上处处布满荆棘和机遇。得益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很多高校开始转变思路,尝试从“互联网+”的角度思考教学改革的实现办法,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性研究,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仅仅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对于一小部分高校来说,当前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落后,与新时期下我们所倡导的理念不符,不利于教改任务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运营和发展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应用普遍化,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实现信息资源获取的效率越来越高,并且成本极低,这种特性完全符合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需要,对加快经济产业建设也非常具有优势。受此影响,我国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又一次的变革,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规划教学活动的实施,成了很多教师高度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法,有效突破了专业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受限性。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全班学生建立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及时获知他们的想法和学习状态,以促进课堂质量的全面提升。如在“通讯课堂”这一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连麦,此时学生便可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帮助他们快速突破学习困境。此外,教师可通过该软件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任务,若他们在实际探究学习中发现难题,同样可借助软件本身带有的聊天功能获取教师的帮助,如此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2]
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代人越来越习惯通过互联网分享和传播信息,而这也为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程资源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前提。通过详细地分析和筛选大数据资源,教师可从中找到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教学素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技巧性,再科学利用这些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步完善他们的计算机认知体系,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计算机领域的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如在进行“Excel 表格制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网络浏览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以此为参考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和课件做出适当的改进,明确本次教学中的重难点,以确保教学成效。其次,根据目前Excel 表格在各种办公环境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将Excel 表格中的函数使用列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练习项目,第一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函数写法,使他们逐渐掌握常用表格函数的使用方法及技巧;第二是要以此为基础,将教学过渡到难度更高的函数表达式的使用上,从而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借鉴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师也可针对Excel 表格在企业日常办公中的使用收集一些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Excel 表格的用法和价值,以加快他们职业技能的发展。[3]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这方面,首先高校应重视教学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入配置更高的软硬件设备,使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一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自主钻研;二来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新鲜的行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使用,由此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其次,高校必须合理调整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占比,确保实践实训等活动的比例达到均衡,同时借助大数据应用去实现技能操作,为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和潜能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最后,要切实根据学生的所在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调整,如面向文秘专业,要着重锻炼学生使用Word 软件的技能;面向市场营销专业,应利用大数据应用多开展Powerpoint 有关的训练,通过将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与教学改革密切联系起来,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非常帮助的。[4]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作业的批改和学习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判断他们是否较好地掌握了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据此安排接下来的教学进度及计划。然而作业的设置、辅导、检查和批改无疑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会为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学习检测和答疑系统。
在作业设置和批改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相关重难点设置作业,并将其同步到网上作业系统中,让学生利用手机或者计算机进行答题,完成之后点击提交。此时教师通过登录系统,便可清晰地看到每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们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方便后续上课的时候做出针对性的讲解答疑。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教师首先应该确保网上习题库的充足,同时按照实际的教学进度对习题类型和习题难度做出不断的调整,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测的需求。并且,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水平,他们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相应时长和相应次数的测试题,从而迅速精准地找出自身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促进学生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也为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实现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路径,与新时期下倡导的“创新”理念相符,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我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教学改革,我们要有层次有目的地推进这项任务的落实,而期间发生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适当提供给他们一些指正和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的大数据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数据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最大优势就是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学习状态更加积极乐观,并且他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控好“放权”的尺度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教师不再对学生们“穷追不舍”,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惰性提高,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预习复习效果不好,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
就以上问题来讲,教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必要时候应介入督促与指导;第二,要善于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既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要减轻个人备课压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加强教师考核评价,不定期检查教师授课情况,以确保大数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真切落实,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大数据背景下,推进计算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各地高校及相关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探索科学可行的实践路径。基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要分别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活动的改进上融入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和实践技能,确保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计算机行业发展相适应,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