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的高品质学校建设变革路径
——以泸州市江南小学校为例

2022-03-17 21:31:01刘正芬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高品质江南学校

■刘正芬

2012年以来,以“高品质学校建设”为旨归的四川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回应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中国教育历史命题,以“全人、全纳、共生、共赢”的价值取向深化实践与研究,为中国未来学校建设贡献了“四川经验”。这一理论与实践、思想与方法交汇融通的“四川经验”,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激活了众多学校内生发展的主体意识,更在于它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成果借鉴、动态生成、不断进取的机会,让“一校一品”在校本化实践与校本化创造中成为可能。主动变革落实到“一校一品”的系统思考中,必然个性与共性并存。泸州市江南小学校作为四川省第二批高品质实验校,自觉打通“实践-反思-批判-重构”的思维通道,在自我检视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问题、改进方法,大力培植契合本校实际的“1+3+N”项目,以项目推进方式助力学校高品质建设走上了整体性变革之路。

一、项目式: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应然选择

(一)项目式的内涵与特性

所谓项目式,是指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式。

项目式作为一种现代集约化管理的优选方式,在生活中的某些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广告设计、产品开发、工程施工、旅行安排等。它具有几个特性:一是指向性,项目式组织往往基于具体任务而组建,目标指向较为明确,有利于主题聚焦、重点攻坚;二是统整性,项目式组织按项目划分资源,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范围内享有最大限度的决策自主权,有利于进程控制、全面统整;三是协调性,项目从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减少了职能式组织形式或矩阵式组织形式的羁绊,有利于沟通协调、提高效率;四是激励性,项目实施涉及计划、组织、用人、指挥与控制等多种职能,能够为员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平台,有利于员工锤炼本领、成事成人。

(二)项目式应用于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意蕴

把项目式这一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策略移植到高品质学校建设这一富有时代特质的现代学校治理中,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1.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响应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密集出台文件,“高质量体系”成为高频词,蕴含着国家的方向、需要、标准及前沿。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更加先进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的结构体系、更富质量的育人体系和更加现代的治理体系”四大支柱,这也意味着作为“体系”终端的基层学校,更应把握教育的趋势和前沿,打开格局和眼界,勇于将高品质学校建设放在宏大背景下展开思考和筹划,以系统化思维聚焦校本化变革,在学校层面贡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生动实践。

2.对高品质追求的呼应

高品质学校应该有着怎样的特质与样态?其建设路径应有怎样的特点和要求?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个性化解读。比如,高品质学校建设是具有完整的框架意识和愿景导向的结构性变革,其逻辑起点在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实现“全人、适性、全纳、共生、共享”五个价值要素是基本导向[1];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谈到“决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命运的四个关键问题”时强调,以“育人”为天职的“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决定了只靠某一方面、某一维度、某一类型或某一层次的教育改革,无法达成教育的目标,只有通过综合的方式来解决[2][3]。从上述建立在对“高品质”理念内部结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表达可以看到,采用项目式推进的行动策略能高度契合高品质发展靶向目标,充分顺应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本质规律。

3.对学校现实困境的回应

泸州市江南小学于2018年被确立为江阳区首批高品质实验校,2021年被确立为四川省第二批高品质实验校,在各级党政与教研部门引领下对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校本化表达进行了有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高品质学校发展蓝图,学校与理想中“高质量、高品位”的高品质样态仍有很大差距,学校文化不够上位、教学质量不够“绿色”、课程表达不够充分、教师团队高水平发展价值体认感不够强烈等问题普遍存在。深究其背后的成因,根源在于工作推进整合性差、随意性强,具体地讲,一是主题不聚焦,把高品质学校建设当作一个框,什么常规工作都往里面装,“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堵点难疏通;二是各项改革措施分离,学校的主要工作维度之间没有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强化的关系;三是主要改革措施的创新性不突出,聚焦关键维度进行改革力度不够;四是忽视持续的资源建设,“见物不见人”“多元主体参与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成为高品质学校“治理”的羁绊。基于此,管理者将点状式思维转化到整体式综合思维,以项目推进方式突破发展瓶颈,不失为一种理性的路径选择。

二、“1+3+N”: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结构化改进样态

四川省“高品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发布的题为《新阶段:10位专家对高品质学校建设提出殷切希望》的推文,指出“高品质学校建设”研究实践进入“后课题时期”,鼓励各学校要直面新发展阶段基础教育面临的更多机遇和挑战,突出问题导向和过程贯穿,朝向重点、难点和热点真问题的解决,持续放大实践研究效益。这一“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主张,体现着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和实践情怀,也让众多有志于持续探索“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学校主体能够近距离理解、接受、复制、活用和创新先行者的实践成果。这里提出的“1+3+N”的项目式路径结构,正是对该课题其中一个核心成果的深度认同、深入解读和深刻践行。

(一)“1+3+N”的理论溯源

“高品质学校建设”课题组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普遍规律,将高品质学校建设改革的内在结构概括为“1+3+N”:以一个主张科学、表达清晰的“理念”贯穿改革,形成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条主线;抓住“课程、教学、评价”三大要素协同推进,形成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基本路径的三个重点;以“队伍建设、民主治理、校本研修、信息化、家校共育”等N个项目为改革的抓手,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治理效能。

“1+3+N”理论建构体现了双重价值:一是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发展规律,对学校高品质发展做出靶向定位,为学校自我诊断提供了实用工具;二是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改革模式,任何学校都可从“1”出发,在“3”中发现问题和短板,从“N”中挖掘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订契合本校实际的改革方案。

(二)“1+3+N”的“江南表达”

一是理念重塑,突出“1”的引领作用。泸州市江南小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城郊向城市转型的学校,老百姓对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呼声很高。在此背景下,江南小学究竟要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办学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提出符合新时代教育意蕴的办学主张,来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心的问题。经过反复研讨,学校大胆走上了“传承+创新”的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之路。传承多年积淀的“花香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花香童年·诗韵江南·韵美教师·书剑少年”的办学理念与愿景。巧借校名“江南”二字的诗性文化符号意蕴,以“诗韵江南”表达对未来美好教育的理想追求;寄寓“韵美教师”,不断“修炼诗韵教育人生,享受美好教育生活”,成就“修德之美、修业之美、修身之美”;挖掘传统诗性文化里最核心的两个精神符号“书”与“剑”,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同学们要学好文武艺,报效祖国与人民”的殷殷嘱托,以“崇德向善、腹有诗书、刚健阳光”定义“书剑少年”,勉励江南学子不仅要会读书、会学习、有书卷气,还要会生活、会做人、有刚健体魄、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不断生成的“诗性教育·书剑文化”,让高品质学校建设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也让项目式推进有了坚强的依托。

二是重点培育,突出“3”的核心价值。在“诗性教育·书剑文化”统领下,江南小学以“短板”“问题”为导向,瞄准师生阅读、劳动种植、艺体教育等核心部位与关键事项精准发力,构建了首批三大重点项目。承接“诗韵江南”的美好意蕴,将三大重点项目分别命名为“书韵江南·阅读行动”“绿韵江南·种植行动”“健韵江南·艺体行动”。

三是分批打造,突出“N”的聚集效应。随着三大重点项目的确立与实施,江南小学不断挖掘重要突破口,不断拓宽育人路径,形成了N个项目聚焦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集群效应。比如,“礼韵江南·文明行动”聚焦德育,着力创新“三全”德育实践路径,培养书剑少年良好行为习惯;“智韵江南·自导式课改行动”聚焦课堂,力图破解低效课堂难题;“思韵江南·论坛行动”聚焦校本研修,培养“想得出、做得出、说得出、写得出”的韵美教师;“励韵江南·评价改革行动”聚焦评价改革,融合教育评价改革省级试验区试点工作要求,探索“双减”背景下评价改革的路径;“食韵江南·光盘行动”聚焦“食育”新样态,寻求“五育”融合之道;“雅韵江南·美境行动”聚焦环境文化,对校园外显文化进行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彰显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效,等等。

三、项目式驱动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变革策略

李政涛教授指出,学校的任何变革都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是一种制度创新与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过程组成的过程系统。江南小学“1+3+N”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这一整体性变革如何落地,也面临着变革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独特性和艰巨性问题。在推进过程中,学校管理团队深研细究,深入把握各项目共同指向与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动态生成关系,以“六精”策略凝聚起了整体变革的内生力量。

(一)精准把握目标方向

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项目行动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让各项目目标能精准对接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明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语境下着力“怎样培养人”的思考与实践。

(二)精心选择项目内容

牢牢把握“扬长补短”这一项目选择的原则,让项目的生成不是“拍脑袋”产生,而是直击热点、难点、痛点,靶向定位,动态培育。比如,“绿韵江南·种植行动”项目的选择,即是扬“校园有宽阔种植场地”之长,补“有种植无课程”之短;“健韵江南·艺体行动”项目选择,是基于江南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地缘特点决定了家庭对孩子艺体特长发展的支持度较低,需要学校集中力量强化艺体教育主阵地的责任与担当;“书韵江南·阅读行动”“智韵江南·自导式课改行动”“励韵江南·评价改革行动”等项目的选择,既是对国家“双减”新政的校本化回应,又是对学校所在区域开展的“五育融合试验区建设”“自导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回音。

(三)精巧架构组织体系

项目确立后,由谁来执行?项目管理与日常行政管理之间的职能交叉与融合如何协调?日常管理中成事与成人彼此割裂的常见现象如何消弭?这一系列问题考量着项目式推进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打破常规,重建基于个体愿景趋同的价值共同体,追问好“事情成了,人成了没有”的哲学问题。基于此,江南小学从多方面着力,以期达成“诗韵江南,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一是着力愿景价值趋同,引导广大教师深度参与《学校章程》《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方案》的制定以及学校理念文化的挖掘生发过程,形成共同的愿景追求和价值取向;二是着力组织结构优化,整合中层管理部门力量,科学设置学校内部职能机构,以项目行动变革为立足点,成立“课程管理中心”“德艺体综合处”,对各项目实行“1+2+3”(1名牵头分管领导,2名来自不同处室的中层干部,3名志愿者教师)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行政领导与学术引领的有机融合;三是着力民主管理协同,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建立少代会等学生自治组织,扩大师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四是着力支持人人出彩,依托项目精心搭建各种发展平台,创设多元项目特色岗位,鼓励教师挖掘潜力,积极投身项目的实践探索,凝聚职业成就感、价值感与荣誉感。

(四)精密链接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支撑力量,是学校高位发展的必由之路。“因问题成项目”“凡项目必课题”“项目组即为课题组”,江南小学以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科研态度,将项目做成科研课题,形成了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交替上升的良好工作格局。目前,“‘五育融合’视域下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研究”立项为泸州市“十四五”资助金重点课题,有“书韵江南·阅读行动”“绿韵江南·种植行动”“健韵江南·艺体行动”等3个重点项目,“N”中“礼韵江南·文明行动”“食韵江南·光盘行动”“智韵江南·自导课改行动”等项目先后立项为区级课题,教师人人一个微型课题也围绕各项目主题展开,形成了“1+3+N”项目课题的集群效应。由30多名主研人员组成的“江南研行者”学习共同体,定期组织专业阅读与分享,并以“以终点谋起点,以申奖谋开题”的强烈意识促成了各项目阶段成果的产生。改革每周教师例会,“思韵江南·论坛行动”项目组精心组织“江南论坛”,营造“大科研”学习场域,每次论坛做到“五个确定”(确定项目,有序分享;确定时间,按期分享;确定主题,聚焦分享;确定人员,人人分享;确定文稿,广泛分享),努力让做、读、写、说,问、思、辨同时发生,淬炼教师阅读习惯、思维品质、书写能力三大新基本功,丰盈教师的精神长相,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实践动力。

(五)精妙创生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载体,是培养人的蓝图。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课程观认为,要给学生提供适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高选择性的多种机会。围绕“崇德向善、腹有诗书、刚健阳光”的书剑少年培育目标,江南小学着力构建了以书剑活动课程、书剑学科课程、书剑拓展课程三个领域组成的书剑少年修炼课程体系,同时引导与鼓励各项目创生特色课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比如,“绿韵江南·种植行动”项目架构了以“植绿、护绿、创绿、美绿”为主线的“四绿”劳动课程体系,并由此创生了“金葵朝阳·红心向党”向日葵种植以及“清正廉洁·白玉人生”白萝卜种植两个特色课程。丰富的课程资源成就了江南小学独特而鲜活的“田野教育”,放大了固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特别是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种植课程还成了聚焦作业创新设计及低段无纸质评价的小切口,学科拓展和综合实践结合的“劳动性作业”“实践体验性作业”“归纳整理性作业”亮点纷呈,“收、卖、做、品、画、写、算、唱、演”等情境性、游戏性、融合性实践评价活动,打开了学生学习成长的新模式,给予学生更自由、更全面、更和谐的持续发展空间。

(六)精彩呈现联动成效

现代学校治理观强调,学校管理者应以整体式综合思维,设法把学校变革中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细节,都放置到整体的社会生态与教育生态关系的现实背景之下,放置到历史和当下共同构成的教育改革的时空背景下,给予其定位和属性的诊断分析。江南小学的项目式推进秉持这一理念,努力减少将不同要素盲目累积叠加而产生的重复低效及“两张皮”现象,大力促成各项目整体内不同要素的综合融通。一是项目与课堂融通,比如“健韵江南·艺体行动”项目,对接教育部“每名学生1-2项艺术技能、1-2项体育技能”的培养目标,将口风琴、合唱、足球学习纳入课表全园推进,产生了良好效果;二是项目与项目融通,比如,“礼韵江南·文明行动”项目与“食韵江南·光盘行动”“绿韵江南·种植行动”等项目对接,联合组织开展“收获节”“书剑梦想班级争章”等活动,联手推出文明就餐、“爱绿护绿”系列课程与考核激励体系,也为“励韵江南·评价改革行动”项目组提供了多元评价的载体,同时,“绿韵江南·种植行动”还与“雅韵江南·美境行动”融合,共同打造集绿化、美化、文化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三是项目与家校共育融通,比如,坚持开展“亲子阅读”“班级种植联盟”“爸爸篮球队”“金葵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建立家校共育协同机制,聚集外部资源、社会力量,内外融通,为项目发展护航。

猜你喜欢
高品质江南学校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7:00:00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①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30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电影(2016年8期)2016-12-26 07:08:18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绣江南
广播歌选(2010年8期)2010-01-20 09: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