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及其启示

2022-03-17 18:52崔海亮王丽雪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蔡和森建党革命

崔海亮,王丽雪

(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佳话,但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突出贡献的,并非只有李大钊和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济南已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之外,在法国和日本的留学生中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114-115蔡和森是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之一,无论是其建党思想还是中共党史学思想,蔡和森在中共党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20年9月,蔡和森就提出要“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是“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第一人”[2];1926年,他写出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该文“可被视为党史研究的第一部通史类著作”[3]。虽然学术界已经对蔡和森建党思想和中共党史学思想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还不够,需要对蔡和森的建党思想作进一步研究。

一、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形成

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其建党思想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轨迹,并非李大钊、陈独秀直接影响的结果,也不是共产国际指导的产物。[4]

(一)湖南第一师范时期改造社会思想的形成

蔡和森189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由于受到资本家的盘剥难以维持生计,在他4岁那年,一家人不得不回到了湖南老家双峰县永丰镇。由于家境贫困,他曾经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也曾经当过三年学徒工,受尽老板的欺侮和压榨。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蔡和森对工农群众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和同情感。

1913年,蔡和森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他结识了毛泽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在学校期间,蔡和森的思想受到墨子和谭嗣同的影响,而同辈人中蔡和森最称道的是毛泽东。[5]135-137蔡和森认为,墨子代表了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利益,墨子的“兼爱”思想可以改变当时“饥者不得食,寒着不得衣,劳者不得息”[6]27的不平等社会现状;他也赞赏谭嗣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对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同情。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蔡和森与毛泽东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1918年春,两人对洞庭湖区5个县市进行了农村社会调查,“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 读‘无字书’,路上还详细商谈组织新民学会问题”。[7]33这次调查活动使他初步认识到,农民的贫困和工人的失业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必须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农村的状况。

由于自身阅历的增加以及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蔡和森产生了改造社会的思想,其实际行动就是成立新民学会。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其宗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他们希望借助团体和组织的力量来改良社会。虽然其宗旨还没有上升到“改造中国与世界”(1)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于蒙达尼开会,会议决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确定为学会方针。但对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是蔡和森提出的,主张仿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方式来改造中国与世界;另一种意见是萧子升提出的,主张采用温和的无政府主义的革命方法,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蔡和森的意见。的高度,也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但新民学会作为一个进步的社会团体在沿着改良社会的道路发展。

(二)留法期间建党思想初步形成

1918年6月,蔡和森到北京筹办赴法勤工俭学事宜,通过杨昌济的推荐,他结识了蔡元培、李大钊等人,开始接触列宁学说。1918年10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初步的宣传介绍。受此影响,蔡和森“对列宁、苏俄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党大加赞扬”,“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5]99

1919年,通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蔡和森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强烈愿望。他也是带着这种愿望赴法留学的。另外,蔡和森亲自参与了五四运动,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萌发了依靠工人、农民阶级来变革社会的思想。

1919年12月,蔡和森从上海乘船到了法国,开始“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根据李维汉的回忆,蔡和森从法文翻译而来的马列主义著作主要有:《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若干关于宣传十月革命的小册子。[5]23-24蔡和森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书信与毛泽东交流。1920年8月13日,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他认为,中国走俄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8]56,“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8]57。同时他认为,要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四种利器”,即党、工团、合作社和苏维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建共产党。“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8]57毛泽东赞同蔡和森的主张,反对萧子升和李维汉提出的“用平和的手段,谋全体的幸福”的无政府主义改良主张。

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又给毛泽东写信,主要阐述唯物史观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他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理论基础,还列出了一个公式:“俄社会革命出发点=唯物史观。方法=阶级战争+阶级专政。目的=创造共产主义的社会。”[8]68由此公式来看,蔡和森对俄国革命的方法、目的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也符合《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理论。蔡和森还提出,中国的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流血的,因此组建党组织十分重要:“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然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8]75蔡和森是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响亮口号的卓越领导人。在法国,蔡和森在没有和陈独秀、李大钊交流的情况下,能独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与他“猛看猛译”马列主义著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直接关系,也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

1920年,蔡和森向周恩来提出,必须尽快成立一个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的共产主义团体。周恩来欣然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1921年7月,蔡和森和留法的工学世界社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具体问题,随后,他和周恩来、赵世炎一起酝酿成立旅欧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学生的反政府斗争被强行遣送回国。周恩来、赵世炎领导留法学生于1922年6月在巴黎正式成立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而蔡和森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我党早期的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三)党的二大后,蔡和森建党思想进一步发展

1922年,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蔡和森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9月,蔡和森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的主编。蔡和森撰写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和政论性文章,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探讨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对各种错误的、有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

1.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

所谓“合法马克思主义”,是指把无产阶级政党变成研究马克思主义专门学会的思想倾向。[9]这种思想倾向严重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中国共产党内“合法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李汉俊。李汉俊在中共一大、二大上连续提出了“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反对工人运动,反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党的纪律,企图使党成为一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会。”[5]9李汉俊主张建立专门的学校来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央集权制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有人吃革命饭、领薪水(即职业革命者)。李汉俊观点的实质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党的组织活动原则,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道路。

蔡和森针对“合法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如果放弃了自己的组织原则,纪律就会涣散。没有铁的纪律,各级党组织就没有战斗力,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也会最终丧失。如果没有民主集中制,党的方针、政策就不可能有效地上传下达,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执行。只有培养一大批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职业革命家,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才可能取得胜利。蔡和森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得到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拥护,清除了错误思想对党的不良影响,使党员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组织原则,对于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坚持党的纯洁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对于要不要同国民党合作、如何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蔡和森的思想认识经过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共二大提出要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决定同国民党合作。但蔡和森认为,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是不同的。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工农阶级的利益,如果同国民党合作,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党的宗旨和原则,模糊了党的无产阶级立场,就会丧失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这个时候的蔡和森实际上是反对同国民党合作的。

1923年初,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了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使蔡和森认识到联合国民党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必要性,而且当时刚成立的国民党还是具有进步性的,这个时候蔡和森改变看法也是顺应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但是,在“党内合作”还是“党外合作”的问题上,蔡和森坚持党外合作。他认为国共两党的指导思想、组织方法和革命手段都不相同,如果实行党内合作,会丧失共产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中共三大最终还是确立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但同时吸收了蔡和森的部分观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时,必须保持其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不过,在当时国民党领导国共合作的框架中,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在事实上是难以保证的。虽然蔡和森对国民党和孙中山的认识并不一定客观,但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独立性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正因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忽视了党的独立性和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最终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3.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1925年10月,蔡和森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1926年上半年,他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这个长达五万字的报告……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为研究我党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0]15这个报告的副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报告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政治生活与劳动运动的发展、从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等等。[11]蔡和森的报告是“中共党内最早的党史研究专著”[12]32,它不仅详细客观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5年来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正确的党史观,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4.与党内“左”右倾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蔡和森对党内的“左”右倾错误思潮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党的机会主义史》(1927年)和《论陈独秀主义》(1931年)这两篇著作集中反映了蔡和森对“左”右倾思想的批判。

在八七会议刚结束不久,1927年9月,蔡和森撰写了《党的机会主义史》这个长篇报告。这是中共党史领域第一部关于党内机会主义发展史的专门史著作,对于消除“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影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时有人诬蔑中国共产党从产生起便存在机会主义的错误观点,蔡和森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党成立初期只有一些零碎的错误,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党中央领导人,主要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加上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消极影响,才使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主导。蔡和森还分析了党内机会主义思想的根源在于没有密切联系群众,忽视群众的力量,使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占了上风。虽然党内存在机会主义错误,但蔡和森对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认为“我党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绩,是非常伟大而不可磨灭的”[8]910。

1928年,蔡和森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在发言中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错误,认为八七会议以来,中央政治局所认为的革命高潮论是非列宁主义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8]939。1930年12月,他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关于立三路线的讨论”的发言中坚决反对立三路线。1931年,蔡和森写成了《论陈独秀主义》的长文,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产生、发展、影响以及根源、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12]238。蔡和森认为,陈独秀是中国原始的“孟塞维克路线之典型的代表”,陈独秀忽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他崇拜资产阶级,轻视无产阶级与农民”,“根本不知道民主革命的胜利就是工农民权独裁,而认革命胜利一定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8]985,陈独秀对中国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中国革命性质与前途进行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中国革命胜利后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犯了“二次革命论”的右倾错误。蔡和森认为,陈独秀主义的思想根源就是一条资产阶级路线,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清除陈独秀右倾错误必须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把党的思想作风改造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

中共二大后,蔡和森对于坚持党的原则进行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斗争,维护了党的独立性和纯洁性,为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为工农群众服务的宗旨,为保证党沿着正确道路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内容

蔡和森作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在留法期间,基本形成了建党思想,他对于建党的必要性、方法、原则等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中共二大后,蔡和森又进一步发展了其建党思想。

(一)建党思想的理论来源

蔡和森建党思想的直接来源是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共21条,简称“21条”)。正是在此文件的影响下,蔡和森提出了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13]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 是在1920年7月19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这个文件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建立马列主义政党指明了方向。[14]25蔡和森通过阅读法国《人道报》上登载的《加入共产国际许可条件》,了解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方法步骤等,直接启发了蔡和森要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思想。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蔡和森先后给毛泽东写了两封信,交流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在后一封信中,蔡和森提出,中国流血的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组建党组织十分重要。他在信中提出,“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然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8]75蔡和森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

(二)建党必要性

蔡和森认为,当时世界分裂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敌对的阶级,无产阶级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抛弃改良的调和路线,采用“阶级战争+阶级专政”的方法,才能打破中产阶级的国家机关,建立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才能维护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主要靠的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布尔塞维克党”的领导。1919年,第三国际党(蔡和森称为“万国共产党”)成立后,“万国共产党即世界革命的总机关,这是无产阶级极彻底的……真正的国际组织”[8]70。当时英、法、美、德、西班牙等国成立的共产党都纷纷加入“万国共产党”,中国社会流血的暴力革命不可避免,那么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一个唯一无二的选择,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也必须建立中国的共产党,在“万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三)关于建党的方法步骤

蔡和森认为,实行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共产党、工团、合作社、苏维埃“四种利器”,其中最重要的是组建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8]57,有了共产党的这个“神经中枢”,才能领导工人运动,建立苏维埃政权。他明确提出了党的名称就是“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建党的步骤。

从1920年下半年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两封信来看,建党的步骤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联合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同志组成一个团体,创办报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其次,联络同志们进行要求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的运动,争取合法的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的权利;再次,挑选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进入全国各地的工厂、农场、政府机构等机关,积极发展党员,团结群众建立自己的革命机构。最后,等到时机成熟,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这也就是说要在思想上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理论上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组织上要成立各地的共产党组织,在行动上要进行工农群众运动,取得他们的支持。“这种方法,我得之于布尔塞维克”[8]58,蔡和森明确说,他所阐述的建党方法是来自于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

(四)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关于党的性质。蔡和森认为,中国除少数军阀、财阀、资本家以外,基本上都属于无产阶级,“中国完全是个无产阶级国”,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蔡和森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俄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因为唯物史观关注工农群众的物质利益,区别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唯理论。唯物史观也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15]4关于党的奋斗目标。蔡和森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标。“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8]56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社会唯一正确的道路。他还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社会问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国际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战争乃是国际的阶级战争”[8]82。中国的无产阶级受整个世界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实上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此在组建中国共产党时,必须重视“国际色彩”,要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也是《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道理。

三、蔡和森建党思想的现实启示

学术界对蔡和森的建党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我党最早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正确地提出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的人”[16]。他的建党思想也对今天党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蔡和森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而“唯理论”代表的是有产阶级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把唯物论作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才能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基于无产阶级的立场,蔡和森认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就在于陈独秀“崇拜资产阶级,轻视无产阶级与农民”,脱离了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中国革命自然不可能成功。

当今我们党仍然面临各种风险的考验,也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想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牢记自己的执政根基,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同志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只有“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

1925年,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客观描述了党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正确的党史观。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一文,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廓清对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正确的党史观对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45年党的六届扩大七中全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先后通过了三个《决议》,解决了党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团结,凝聚了力量,增进了自信。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17]。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

蔡和森认为,建立一个思想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真正的革命党,如无革命的理论是不行的,故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可以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8]807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其内部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来实现思想统一。为此,蔡和森批判了“和平改良”的无政府主义、李汉俊的“合法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等,促进了党的思想统一,加强了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缺乏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腐败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来进一步推进党的各项工作。

猜你喜欢
蔡和森建党革命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