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阈下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探析

2022-03-17 16:39姜玉原
关键词:制度建设

姜玉原

(东北大学 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819)

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贯穿高校党的建设全过程,是依法治党、依规治党在高校党的建设实践中的重要逻辑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特征下,立足“质量建党”目标要求,总结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探究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方向路径,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党的事业培养和输送生力军,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涵义

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一条重要遵循就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这也是党的建设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建设巩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1]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这一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解决高校党的建设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立足党的建设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从制度层面进行的政策阐释和规制,旨在服务和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正确认识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既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我们党执政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在高校加以运用,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深化了对高校党的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实践认知。这些经验和认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视阈下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应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提高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应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对规律认识的深入,及时对制度做出调整。

(2)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与高等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彰显教育行业特色。高校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的基地,因此,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在遵循党的制度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把党对高校的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使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3)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在新的党建引领教育发展的实践中,用科学理论指导来回答和解决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高校在顺应全球强化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新科技革命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深刻变革对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多元意识形态渗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党的自身建设等各方面都使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着挑战。因此,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适应校内外环境的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密码。”[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党的制度建设也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契机,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时代价值,探究总结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意义逻辑,是夯实高校党的建设基础、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1)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使命的需要。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预期办好的前提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国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责任重托,承担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事业接续发展力量的历史重任。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不仅体现了党对高校党的建设的要求,也承载了党对高校这一特殊领域面向未来职责使命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对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功能,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推动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校党的建设是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链条闭合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其中,制度建设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高校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另一方面,广泛的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内容,贯穿于高校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制度规制网络,也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依规起点。“从治理视域提高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以基层党建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制度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从而构建起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落地有效的高校基层党建制度体系。”[3]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推动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3)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解决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的需要。尽管多年来高校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已取得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和巡视工作,普遍加强了党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个别高校领导班子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识不清、贯彻不力,在思想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存在差距,领导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须进一步提高;个别高校对干部选拔使用的有关规定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须进一步增强;个别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缺乏生机活力,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须进一步提高;个别高校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宗旨意识不足,党员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不强,学生党员缺乏组织考验和党性锻炼。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高校党的建设向前发展的动力源,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立规定制统一予以根治。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原则遵循

百年党建历史充分说明,党建质量提升是永恒的主题。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需要在高校党的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的认知和把握,严格遵循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奉行的规律性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始终沿着“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的正确方向发展。

(1)把握规律性。判断一项制度科学与否的关键在于是不是体现和遵从了规律要求。规律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及事物自身各个构成因子之间的本质的、内存的、天然的联系,只有准确把握了这种联系性,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质量,必然要首先了解、洞悉、把握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内部各个构成因子之间及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与思想、组织、作风、党风廉政各个建设内容之间的本质的、内存的、天然的联系,从而在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实践中反映党的建设的规律和基本要求。

(2)把握民主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需要用党的制度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党员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民主意识普遍较强,所以,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彰显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高校党的制度建设遵循民主化原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民主基础上的广大党员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的制度才能充分反映广大党员的愿望,回应广大党员的呼声,才能具备扎实的民意基础,切实可行。因此,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不仅仅要体现上级党组织的意志要求,还要最大可能的激发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其在制度建设中的参与感、贡献度和获得感,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质量水平。

(3)把握系统性。党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多元系统工程,作为党的建设的子系统——党的制度建设,既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中所包含的制度建设,也贯穿于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及各个领域。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也是如此。从系统思维角度把握高校党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制度体系,把高校党的建设全部内容纳入制度建设来考虑;其次,要着力增强具体制度的系统性,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从实体、程序和保障的角度构建完整闭环、纵横交错的制度网,使高校党的建设各个层面的具体事项都能够在这一网络得到制度保障和约束。

(4)把握规范性。制度就是规范。因此,制度本身必须要规范。规范是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规范性原则要求是提高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质量水平的应有之义。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是从高校党的工作整体出发,对党的各项具体工作用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和要求,并严格遵照实施,以保证党的工作协调有序开展,避免了有关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提高了工作评价的公平性。同时,在党员明确标准的前提下,会自觉地把要求的标准作为努力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提高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5)把握权威性。制度的权威性在于一旦颁布实行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它的制约之下,不得违反,否则就应受到相应的惩处。制度如果没有权威性,就形同虚设,自然也不会发挥应有的效力。维护高校党的制度的权威性,一方面要确保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注重程序性和监督保障性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制度本身全面合理,没有漏洞。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的权威性,狠抓贯彻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破坏制度的行为,要严厉查处,绝不姑息纵容,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努力在高校校园内营造师生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环境氛围。

(6)把握协调性。增强制度的协调性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党的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协调,与现有党的制度相配套,形成结构合理、制度齐备、体系完整的制度系统,不同的制度规范之间应保持基本精神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或尽量减少相互冲突。保持高校党的制度的协调性,必须遵循上位法优先的原则,着眼于制度之间的关联性,从制度本身和贯彻执行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和反思,发现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时加以解决,既防止因制度本身问题影响制度的执行,也克服因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甚至由这些问题引发其它问题。

(7)把握创新性。制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规范。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对党的建设路径和方向的明确要求,党的制度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不仅要随着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发展实践和自身状况变化,也要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总结新鲜经验,把党的创新活动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生动实践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充分保证党在高校全面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8)把握前瞻性。制度通常是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标。但现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制度不仅要解决现实问题,也要为解决未来问题做好准备。随着高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深入,特别是各项事业推进中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在党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也要由过去的滞后性堵漏型向预见性预防型转变,不断增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从而保障高校党的制度不落后于现实、及时跟进现实,甚至引领现实发展。

(9)把握可操作性。“一套制度的运行是一个从制定、实施、执行,到修订完善的一个完整链条,相辅相成,不可偏废。”[5]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执行效果就好,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操作性差的制度就难以落实,成为一纸空文。高校党的制度直接面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高校党的制度的可操作性,就要把高校党的制度制定得像流水线一样,不仅要明确提出制度的价值目标、执行主体、方法步骤,还要规定执行制度的标准、违反制度要承担的责任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以保证高校党的制度在执行时更加严密和顺畅,更加有利于透明和监督。

(10)把握无差别性。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作为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具有普遍约束性,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区别对待,在制度约束范围内一律平等。因为特权游离于制度之外,凌驾于制度之上,不受制度的约束,将会极大地破坏制度赖以存在的公正性、权威性的基础。高校党的制度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一视同仁,不能因任何党组织的工作好坏与否和任何党员的职务高低采用双重标准或放松要求,应当人人自觉遵守制度,争当贯彻执行制度的表率,切实维护高校党的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