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关照下的潮剧字幕英译研究
——以新编武侠潮剧《情断昆吾剑》为例

2022-03-17 14:59李燕霞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潮剧潮汕粤剧

李燕霞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翻译过程中,译者虽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主观能动性,但会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他们在翻译活动中所做的选择其实是一种伦理选择。翻译伦理要求,翻译研究要注意伦理对研究的约束力,思考伦理与译者动机和文本选译、伦理与译者的翻译策略这类议题,翻译伦理理论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翻译伦理学的重要理论模式,如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四大基本翻译伦理模式或者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的“文化间性”、五条伦理原则探讨戏剧文学译本的翻译伦理,解决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身份问题,也能有效促进戏剧作品的海外译介传播。

潮汕文化是潮剧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潮汕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深植潮剧的发展过程,使其成为传承潮韵,绽放芳华的地方特色戏剧。潮剧是传承人文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的艺术,能够表现潮汕地区人们的习俗、伦理、信仰、价值观和哲学思想。潮剧语言注重本色,兼具文采,潮剧中的方言、俚语和歇后语充分展现了潮语的特殊语法、丰富词汇、独特音韵和古语义多的特征,使得潮剧极具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戏剧剧本的两种特征,“文学艺术性”和“舞台表演性”要求戏剧翻译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可表演性原则”。潮剧海外译介活动中,译者要对特色的文化和语言进行处理,否则所译译文可能造成国外受众的理解困难。文章首先梳理新编武侠潮剧《情断昆吾剑》在海内外传播的现状,并与粤剧传播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其次选取翻译伦理学的经典理论,对《情断昆吾剑》的字幕翻译展开分析,力求得出翻译原则和建构策略,为戏剧经典外译提供借鉴。

一、潮剧的海内外传播现状分析

潮剧,源于宋元南戏,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剧,流传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潮剧的价值和特色在于它以潮汕语言和潮汕音乐的完美结合承载千年的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根植古中原文化,历经族群迁徙和文化融合,语言上保留了许多失传的古汉语,基于潮汕文化衍生的潮剧艺术宛如灿烂的南国鲜花,绽放异彩。大文豪老舍被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文化艺术深深吸引,在《汕头行·赠广东潮剧院》一诗中发出感慨,“姚黄瑰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足见其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的喜爱与珍惜。每年新春,公园的戏院,街市的戏台,都能见到人们热闹围观的场景,喝一口功夫茶,倾听抑扬顿挫的潮曲,观赏台上的古装戏曲,惬意十足。潮剧是海外侨胞寄托情思、联络情感的重要纽带,不仅在潮汕本地广为流传,还随着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继续向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传播发展,泰国、新加坡成为潮剧在海外的重要传播地,泰国还被誉为“潮剧的第二故乡”。俗语有云:“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在世界各地,潮汕文化随着潮人旅居海外而广泛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扎根潮汕文化的潮剧更是紧密联结世界各地潮人情缘的结。

国内传播方面,2006年5月,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潮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潮州时,特意提到,潮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获评2020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2021年12月,汕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决议通过《汕头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从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专项扶持、场所设施、支持传承、记录传承、权益保障、潮剧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潮剧演出、宣传推广、展示展演、民间组织、对外交流、区域合作及鼓励措施等方面解除制约潮剧传承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力求通过法制保障潮剧的繁荣发展。广东省哲社规划办发布潮剧研究专项课题申报通知,以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潮剧文化研究,推动潮汕文化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国家、潮汕地市及研究团体对于潮剧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使得潮剧的发展未来可期,这一系列举措也充分表明潮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弘扬传承。

海外传播方面,潮剧在不少地方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在于潮汕文化具有凝聚融合的特点,它提倡的文明传承及根脉延续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传承与传播潮汕传统文化成为潮汕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岭南戏剧奇葩、潮汕文化特色代表——潮剧,潮汕人自然积极推广,弘扬传承。此外,众多潮剧业余社团在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相继崛起,它们通过联合演出、形式变革及聘师传艺等形式,创新潮剧的表演方式,让它积极适应当地的文化生态。潮剧艺术界人士通过教学、讲座吸引年轻潮剧爱好者,为潮剧发展培养新生力量,也促进了潮剧在当地代际间的传播与发展。泰国剧艺界在《包公铡侄》中,用泰语的音韵谱作新曲,唱念台词,把它变成泰语潮剧(有的称为“潮剧的泰化”),如此别开生面的演出,吸引了大量的中青年前往观看[1]387。改革开放后,以潮剧为媒介的中外交流互访也取得突出成果。“从1993年至今,汕头国际潮剧节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每一届均有海外潮剧团前往汕头参加国际潮剧节并且进行节目展演,其中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潮剧团是海外潮剧团体主力。”[2]182019年的“汕头潮剧艺术周”别开生面,来自海内外的38个潮剧演出团体进行了为期3天的潮剧精品剧目展演,呈现“四海潮人乡谊,同唱潮音雅韵”的精彩盛况。海外针对潮剧的学术研究,主要基于史料记载,从不同角度概述潮剧在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泰国及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与发展现状,分析潮剧在海外得以传播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潮剧研究与传播的策略与建议等。

反观同为地方特色戏剧的粤剧,其海内外传播情况大为不同,两者在海内外传播深度及相应研究成果方面差异较大:

(一)粤剧研究较之潮剧相对持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粤剧发展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学者开展粤剧剧目简介和剧本翻译研究。截至2012年,香港英译120多部粤剧的简介及18部折子戏剧本,供粤剧爱好者学习及粤剧团体演出。2021年,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粤剧传承与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暨四本新书的发布会,围绕粤剧的思想与艺术、粤剧的存在空间、活态传承路径等主题展开研讨。粤剧申遗十周年系列丛书《清代外销画中的戏曲史料研究》《粤剧传统排场研究》《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和《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非遗粤剧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潮剧研究方面虽有极具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专著,如林淳钧、陈历明两位专家撰写的《潮剧闻见录》《潮剧剧目汇考》《明本潮州戏文论文集》和《〈金钗记〉及其研究》等,但出版时间基本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续没有持续更新的潮剧研究专著。仅从中国知网的数据看,潮剧及潮剧译介传播方面的论文研究数量较之粤剧及粤剧译介传播的论文数量要少得多,潮剧研究也没有专门的研究基金及大量的潮剧剧目英译本出现,目前仅存一部潮剧字幕译本。

(二)粤剧外化的普及度较之潮剧相对较广

二战结束后,粤剧在海外传播进入低谷,主要由旅居海外的粤剧艺人和爱好者出于娱乐目的进行小规模的社团活动,表演的粤剧也从大戏变为短小精悍的折子戏。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粤剧的海外受众,不少旅居海外的粤剧学者极力推动粤剧的外译、英语粤剧演出等项目,促进粤剧的海外传播。在粤侨聚居的新加坡,有三种形式的粤剧社团通过粤剧表演、粤剧教学等方式传播粤剧[3]43新加坡敦煌剧坊率先将粤剧唱词翻译成英文,作为演出字幕辅助演出,还创新地编写英语粤剧词,在国际戏剧艺术节用英语唱演粤剧。潮剧在泰国也出现了“泰化”,发展出“泰语潮剧”这一新生事物,且受到泰国王室的支持以及学校的推广。与英语粤剧一样,泰语潮剧是潮剧海外传播的创新之举,但就语言的普及度而言,不如英语粤剧受众数多,也限制了它在海外流传的深度和广度。

尽管潮剧这种文化艺术为潮汕民众所喜闻乐见,表面繁荣发展,但它和其他地方戏剧如粤剧、昆剧一样,面临新时代多元文化冲击以及高科技传播媒介所带来的挑战而出现生存危机[2]17。它们普遍存在后劲不足、创新性缺乏、观众数量萎缩及老龄化趋势的“瓶颈”问题,潮剧尤甚。首先,潮剧国内传播困境在于潮剧是地方方言演唱的戏剧,多依赖民俗风情,因此,潮剧成为潮汕地区农村祭祀的主要活动,由于农村演出条件简陋,演员水平逐渐衰退,由此影响了潮剧发展的质量。此外,全国普通话的推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戏剧发展空间,现在的学生单纯用方言交流已有困难,更不用说用方言演唱潮剧了。其次,潮剧国外传播困境在于,虽然潮剧在海外生存发展逾百年,但它在海外环境中终归是“外来文化”,它的生存形态受到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及主流文化等多种要素的限制和规约,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处境艰难,甚至濒临灭亡,亟待国家和人民的保护和扶植。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戏剧呢?答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戏剧非遗传承好发扬好的重要指示精神[4],在戏剧传播过程中想出新思路、融入新方法,努力扩大戏剧海内外受众,即通过戏剧非遗的保护、传承与理论创新促进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

潮剧《情断昆吾剑》的创作与展演便是戏剧非遗保护、传承与理论创新的优秀典范。《情断昆吾剑》是由广东普宁籍作家黄剑丰编剧、新加坡南华潮剧社演出的一部新编武侠潮剧,根据著名武侠作家梁羽生《还剑奇情录》改编,讲述发生在元末明初的爱情悲剧故事。故事主人公云舞阳为争“天下第一剑”,将身怀六甲的妻子陈雪梅推下长江。大难不死的陈雪梅抚养儿子,让他伺机复仇。刺杀云舞阳的途中,儿子不幸落难,被云素素所救,两人患难中互生情愫,奈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得知真相的云素素,悲愤交织,坠崖而亡,云舞阳如梦初醒,负疚不已,挥昆吾剑自杀,最终了结了这段恩怨情仇。

剧作家编写该剧时,借用武侠小说的故事外壳,以精炼的语言简化人物关系,突出故事情节,并填充大量潮语的押韵唱词,与传统潮剧吉祥圆满的结局不同,悲壮凄美是这部武侠潮剧的主旋律。2019年3月,潮剧《情断昆吾剑》在新加坡国家级维多利亚大剧院首演,连演3场,每场都观众满座,吸引了众多潮籍华人、戏曲爱好者乃至新加坡政要前往观看,获得很大成功。潮剧与武侠结合的创新,表演时跨界融合现代科技和不同流派的特征,如添加动漫、电视和话剧等元素,邀请顶级设计师设计灯光、服饰、舞台及LED布景,运用高科技加强现场舞美效果等新颖的手法呈现古老的潮剧戏曲艺术。此外,为帮助观众最大限度地理解潮剧语言,《情断昆吾剑》配上专业的中英文字幕解说,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及体验感。这些与传统潮剧“格格不入”的创新,使得创作于2008年的剧本束之高阁10年之久,直至2019年3月,它才被新加坡南华潮剧团采用,在新加坡首演,同年11月,该剧在汕头潮剧艺术周展演,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引起国内戏曲界的关注[5]。

新编武侠潮剧是推动以潮剧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创新之举,剧目展演时,配中英文字幕的做法,能够帮助外国观众或者不懂潮语的观众理解剧情,有利于潮剧在海外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扩展了其海外生存空间,赋予潮剧无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生命力。

二、翻译伦理视域下新编潮剧《情断昆吾剑》字幕翻译例析

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最先于1984年提出“翻译伦理”概念,随后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借鉴德国哲学家的“文化间性”概念,探索促进不同文化间展开合作的译者伦理[6]100-101,由此标志着翻译伦理研究从针对个体译者的传统忠实伦理向所有译者所构成的“译者共同体”的职业伦理转化,即向着文化交际伦理方向发展。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总结了以往翻译研究所关注的典型伦理问题,提出制约译者行为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文章拟从安德鲁·切特斯曼五大翻译伦理模式出发,以李玉云女士为新加坡南华潮剧社新编武侠潮剧《情断昆吾剑》展演所编英文字幕为例,分析这五种模式对译介过程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分析李玉云译文主要遵循了其中三个伦理模式:再现、服务和交际伦理。

(一)忠实于原作的伦理

切特斯曼忠于原作的伦理模式更加关注源文本和作者,认为有道德的翻译人员要忠于源文本和作者,其译文要尽可能真实再现或者保留原始含义,不作额外的增加、省略或者修改[7]19。切特斯曼的再现伦理强调译者的忠诚,对原作和作者负责,力求达到译作与原作间的对等,例如:

(1)后山有木枝连理,庭前有花结同心。

The rear of the mountain has intertwined branches,the front court yard has flowers in pairs.

该台词意为情侣之间的情感像连理花树枝头开着并蒂花(指一个花托上开两朵花)那般恩爱。这句话是云素素为陈玄机舞剑后,发出自小孤独,只有草木为伴的感叹,如今,她的剑术得人欣赏,心情喜悦,无声的草木也有了情感。“连理枝,花开并蒂成佳偶;同心结,鸳鸯双飞尽良缘”预示二人情愫涌动,互生爱意。译者将忠实于源文本和作者放在首位,“intertwined”(缠结)“in pairs”(成双成对)两个词准确表达出情侣相互爱慕的情意,表达情感、句式结构与原文一致,真实再现了原作意图。

(2)窗开迎晓日,帘卷揖清芬。

An open window receives the morning sun,the rolled up curtain lets in fragrance.

该台词描绘了清晨时分,阳光从打开的窗户洒进来,窗帘卷起,窗外梅花香气扑鼻。这是陈玄机在贺兰山庄园的书房里,开窗望梅思念母亲的场景。译者在译文中,遵循了再现伦理所倡导的规则,实现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等价性,具体表现在两个动词“迎”和“揖”的翻译分别使用了“receive”和“let”这两个具有拟人性质的动词,此译文将朝阳洒进窗户,香气飘入房间的静态转变为动态,极具生机活力,也映衬了陈玄机此刻或疑惑或惊喜的心态。于他而言,在贺兰山庄园,他嗅到一种熟悉的家的味道,或者因与眼前这位单纯少女有着神奇缘分而心情欣喜。中文里的物主名词分做主语和宾语,与译文中的名词一一对应,这样的译法保留了台词的字面含义,也通过借景抒情为后续故事情节展开埋下伏笔。这种代表源文本,没有任何添加、修改,原汁原味呈现台词主题和内容的翻译,符合切特斯曼的再现伦理规则,能够帮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潮剧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二)服务目的语读者的伦理

切特斯曼服务目的语读者的伦理强调,译文是服务于目的语读者的,因此,优秀的译员应尽最大努力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最大程度消除沟通障碍,完成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表达。译者除了对作者和源文本负责,还要对读者负责。李玉云的潮剧字幕译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中英语言之间,文化现象并不完全对等,但她能灵活处理文化专项词,避免文化误读现象。

(1)谁能得到它(昆吾剑),必能如虎添翼。

Whoever owns it shall have heightened capabilities.

该句指谁得到象征权力、地位、正义和力量的昆吾剑,就能助他称霸天下。原文情景中,雪梅自述昆吾剑是世间神兵利器,江湖人士非常渴望得到它,是攻打天下,称霸武林不可多得的宝物。原文中成语“如虎添翼”,意指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译者使用归化策略传达原文内容,更加接近译入语文化特点,有助于外国读者理解宝剑的威力,遵循了服务于目的语读者的伦理规范。

(2)昆吾宝剑世间利,断情绝爱鬼神忧。

The omnipotent Kun-wu Sword severs all love which worry the Gods and spirits

该句指昆吾宝剑很锋利,因为人类的欲望,此剑斩情断爱,毁了人间很多美好,它的冷酷无情让世人甚至鬼神都惧怕不已。原文情景:序言里,云舞阳推下妻子陈雪梅,独占昆吾剑,因执念成狂,心入魔障道出这句话。鉴于中西方对鬼神意象的理解不同,译者使用归化策略选择西方读者更容易接受的“the Gods and spirits”翻译成“鬼神”,而不选择贴近中国文化特色的“ghosts and gods”;昆吾剑是古代宝剑名,喻指利剑,对于剑名“昆吾剑”的翻译,译者使用异化策略,以直译方式命名中国文化专有项词汇,贴切潮剧的武侠特征,也方便国外受众理解。此句具备中国古典诗词七言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特征,考虑到字幕翻译“简洁明了,易于观众理解”的特性,译者选择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主谓关系句,将句意化繁为简。总之,李玉云译文的内容和形式在目的语读者的知识理解范围内,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句,以帮助现场观看潮剧的他们快速掌握表演内容,遵循了为读者服务的伦理。

(三)跨文化交际伦理

切特斯曼的跨文化交际伦理要求译者必须具备道德规范与责任使命,即翻译时,必须认真考虑本土文化因素、特色语言表达,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异国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是中西方交流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如何遵循交际伦理原则,以恰当的翻译策略向国外读者展现作品本身价值内涵的同时,还能兼顾传递有魅力有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值得所有译者思考。潮剧是以潮汕语言演唱,体现潮汕文化的地方特色戏剧,潮剧中常见潮语常用俚语、俗语及文化专项词,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国外观众能否清晰理解潮剧主题和内容十分重要。

(1)爹爹,要问你就好好问,勿吓着伊。伊个伤,尚未痊愈哩。

Father,please ask him gently without scaring him.

He hasn’t fully recovered from his injuries yet.

潮语的语言特色在潮剧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比如潮汕话中的人称指称,与其在粤语和普通话语言体系中差别迥异。普通话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在潮汕话中,为“阮”(nuang),人称代词“伊”(yī)字一般有两种内涵,为了表达句式的平声谐律,用“伊”代替“你”,表示第二人称,有时候也指代第三人称单数,意为“那个人”,但在潮汕语中,“伊”(yī)特指第三人称单数“他”。原文语境中,父亲云舞阳发现陌生青年在府中,欲多加追问,云素素担心父亲过于严厉让客人害怕,于是,叮嘱父亲不要吓着还有伤的陈玄机。潮剧中的这个情景是主人公之间的日常交流对话,有潮州话的常用语言词汇。译者在翻译时,注意到潮州俚语特殊的文化因素,能够准确理解“伊”的含义,将两个不同位置的“伊”分别译为第三人称宾格“him”和第三人称“he”。这种方式可将潮语的俚语文化信息传播给国外观众,保留了源语的文化特色,便于读者更好地感受源语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遵循交际伦理原则。

(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Saving a life beats building a pagoda!

潮汕地区是佛教信仰较为浓厚的地区,佛教在潮汕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潮汕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神风貌。该台词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救人一命,胜造七层佛塔,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原文语境为父亲云舞阳狠狠责怪云素素,怪她用父亲千辛万苦换来的良药救助落崖少年,素素对父亲看中利益,责怪她救人的行为感到委屈而质疑反驳说的话。对文化意象“七级浮屠”英译时,译者采用了异化处理法,七级浮屠指的是七层佛塔,对应英语中“pagoda”(佛塔)的意思。西方宗教和文化中,数字“7”通常用来规范人的道德和行为,例如人有七感、七大美德,宗教有七宗罪、七重天。“7”还表示“幸运”“美满”“多数”等含义。此含义与中国佛教文化的最高级“七层”的含义有较大差别。如果直译为“seven storey pagoda”的话,可能会使国外观众感到困惑,甚至会误解“七级浮屠”的真实内涵。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译者将之译为“pagoda”,避免国外受众的误解,也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结语

《情断昆吾剑》这部带有浓厚潮汕文化色彩的新编武侠潮剧,有着优美的唱句和意义深厚的说白,同时蕴含大量民俗、工艺、语言、美术、本土民间故事等特色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潮州地区文化和语言的特色。新编潮剧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字幕翻译发挥重要作用,是架设中外文化沟通与艺术解读的重要媒介,能够帮助没有潮汕文化背景或者不懂潮语的人理解潮剧。潮剧字幕翻译在剧目展演时是传感器,不仅要充分体现潮剧所传递的基本情节内容,还要传播潮剧的感情基调和艺术价值。作为这种特殊艺术形式——潮剧的英文字幕,其译文必然包含准则和规范,需要伦理作为指导。基于切特斯曼翻译伦理学五大模式理论,研究得出,李玉云女士在潮剧字幕译介时,倾向于保留源语的文本特征及意象表达,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她的成功译介连同潮剧表演时舞美、服装和道具的技巧运用,成功助力这部新编武侠潮剧在新加坡的热演,点燃了外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潮剧的热情。经典剧情的推进、唱词意境的传递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幕后优秀译者的精心努力。

猜你喜欢
潮剧潮汕粤剧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SINGING THE CHANGES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