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智库的四重逻辑与运行指向

2022-03-17 15:00:40覃丽达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智库逻辑职业

覃丽达

(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来宾 546200)

智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保罗·迪克逊(Paul Dickson)提出,认为是一种稳定、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展开跨学科研究,在与政府、企业以及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供咨询[1]。现代智库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就此我国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诸多成果。从成果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来看,我国智库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智库主体来看,针对高等院校智库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本科院校、社会性质的研究机构;第二,从智库功能来看,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功能为主,侧重于政府宏观层面的决策。综上,以职业教育智库为建设主体,构建为社会提供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性质等职能的智库研究较少,而这类智库不仅符合中国特色新型职业教育高端智库建设的要求,还是对《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回应。

一、职业教育智库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事物的有决定性意义的特有属性,即决定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的特有属性[2]。与其他类型智库对比来说,职业教育智库要凸显其本质属性,就需要从本质上厘清概念的“排他性”。那么职业教育智库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一方面,从职业教育社会属性来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定位在于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其核心是技术逻辑的发展路线,强调职业教育智库要紧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对技术规格的要求,并且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接前沿产业,为其提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同时,还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等,搜集、分析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数据,并形成产业发展动态数据库,为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做政策方面的预测,以提供可供借鉴和使用的政策决策。

另一方面,从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来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定位还应该侧重于育人的职责。职业教育智库绝大多数源于体制之内,育人应该是其本质属性。通过职业教育的学科优势为产业和职业岗位提供高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并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履行好技术的研发和服务的使命,实现职业教育智库自身发展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职责相统一。

总之,职业教育智库本质属性具备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侧重于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技术动态和产业需求等数据,进而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意见和决策;第二,依托职业教育的学科优势,担负职业教育育人与职业教育技术孵化的双重职责和使命,为社会提供技术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

二、职业教育智库发展的四重逻辑

本研究以职业教育智库的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等为内部结构,进而探究自身发展的生成机理、外部延展、利益驱动、核心指向等逻辑关系。

(一)政治逻辑:职业教育智库的生成机理

我国职业教育智库建设是伴随着政治逻辑路线而生成、发展的,在强大的政治引力下,我国职业教育智库前所未有地反思自身的生成机理和发展逻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3]。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领域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该计划从建设目标、主攻方向、整合优质资源、发挥人才关键作用、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创新组织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作了整体性的规划[4]。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从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高度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5]。

从政策学角度来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在国家政策引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延伸到国家政策和行动的范围内,是国家战略利益通盘规划中的一部分。诚然,职业教育智库的内在建设也是在国家政治的逻辑框架内,以自身发展的学科逻辑优势为基点,将外生型的政治引力与内生性的利益诉求融为一体,以实现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与政治之间实现“联姻”,从而构筑了我国职业教育智库的国家发展远景和战略。此外,中国政府由“管理”到“治理”的思维转变也迫切地需要具有独立决策性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科学、民主的建议或决策。虽然职业教育智库的发展是被动式的政治性行为,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智库自觉地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政治目的纳入自身的发展规划中去,以实现自我定位与国家战略的统一和协同。

(二)技术逻辑:职业教育智库的外部延展

职业教育智库恪守职业教育的学科本源,在内部生成性结构中侧重于技术逻辑的建设思维。特别是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技术逻辑的内部生长与外部延展是其存在的根本和运行的结构。所谓“技术逻辑”是指逻辑理论应用于各种技术系统,强调微观技术发展的始末要按照逻辑学的线路从事技术的研发、试点、推广和价值实现等,其实质便是从技术研发和服务到技术应用和创新的质变过程,也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融合路线,同时从本质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智库具有对外延展社会属性的内在话语体系。一方面,技术逻辑是职业教育智库社会指向的应然选择。职业教育智库是典型的具有跨界属性的社会组织,其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等构成元素的存在性在于技术逻辑的话语权,而技术逻辑又是一个跨界的社会概念,其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学的机理应用在技术发展的全过程,起点是职业院校,而终点是产业,跨越两者之间的间隔就是技术逻辑的全过程,也是职业教育智库具备对外延展属性的表征形式。另一方面,技术逻辑强调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精准性,强调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要瞄准“真问题”,而非“假问题”或“伪命题”。从职业教育智库角度出发,要以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以解决产业中的“真问题”为核心,同时借助职业院校在技术的知识性、创新性的整合力,对接产业部门的生产性、应用性。凭借着职业教育智库的技术研发与服务的优势,组织多学科、多岗位和多技术工种的专家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以提高技术要素在产业结构中的动态流动和比例权重。除此之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从职业教育智库到社会实现技术的转移是一个技术外延的过程。诚然,如果职业教育智库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功效仅仅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技术的逻辑延展便走入了“死胡同”,没有发展道路可言。因此,职业教育智库要将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延展到产业语境中去,实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让渡的过程性,重视技术逻辑的外部延展。

(三)市场逻辑:职业教育智库的利益驱动

从组织结构来看,职业教育智库是典型的学校衍生出的学术机构组织,其建设路径、运行逻辑与学校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担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使命和责任。但是职业教育的学科属性又决定了职业教育智库的建设应该侧重于社会服务的职能,注重对接社会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发展、产业政策制定以及重大工程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这里所谓的“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就是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放置规范的市场场域中去,使智库真正成为服务市场的知识源泉和技术高地。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智库建设而言,市场逻辑便成为智库从职业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清楚的问题。市场逻辑强调优胜劣汰、资源配置和供给侧,而供给侧则是最能连接职业教育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对于职业教育智库而言,所谓“供给侧”就是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智库质量的提升、以利益驱动为逻辑目的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业教育智库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研究社会经济产业中棘手的技术问题和难题,以解决生产效益和技术革新上的关键问题,促使需求与供给两个领域以特殊方式相互关联起来[6];强化智库质量提升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紧跟最先进的技术前沿与技术革新,以技术的发展逻辑作为研究走向,在技术层面上实现智库内部质量与外部产业之间保持技术层面上的平衡与协同;以利益驱动为逻辑目的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智库建立内部治理结构,以市场的价值规则和优胜劣汰为参与原则。

(四)教育逻辑:职业教育智库的核心指向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智库绝大多数隶属于职业院校,往往是非实体性组织机构,这就意味着在行使职责中存在着治理失灵的状态。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显示出为社会产业服务的社会职能,还需要担负起职业教育内部的教育职能。究其本源和动力来看,职业教育智库是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借助其深厚的技术学科与技术应用的优势开展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同时还通过技术研发小组、技术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持续性地反哺智库建设,形成内部结构运行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说,如果职业教育智库脱离了职业教育体制,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职业教育智库的核心指向在于其教育逻辑,而教育逻辑体现在技术生产、技术育人以及技术推广。其中,技术生产是指职业院校智库承担着以“技术”为核心元素的研发工作,不仅是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难点,同时还需要依据知识体系背景下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工作,做好校企之间无缝融合,有效地链接产业技术要素与产业结构;而技术育人则是强调职业教育智库不能局限于以技术为中心的研发、推广工作,同时还肩负着弥合产教之间鸿沟,借助社会资源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的功能;技术推广则是依靠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这一社会责任,开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特别是通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技术产品的后续维护、改造、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便先进的技术与生产工艺从研究机构向社会产业迁移,在间接上推动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

三、职业教育智库发展的运行指向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以服务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智库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职业教育智库的内在发展属性显示出极强的政治属性、跨界属性、多主体参与属性以及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需要秉承全局视野、开放思维、融合视角以及教育使命等运行指向,这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智库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内生性发展的诉求。

(一)全局视野:坚守职业教育智库的定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智库发展需要有全局性的视野,这是职业教育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智库的发展要掌握好两个历史性的发展原则。一方面,坚守职业教育智库发展的定位。对于自身本体地位和角色的定位有助于职业教育智库的独立发展,这是内在元素和外部因素双重调和下而生成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设计与规划。与其他本科高校智库、社会性智库以及党校智库相比,职业教育智库的定位就是本体特色和优势的体现,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为社会经济产业提供技术帮助、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以及技术层面的决策等是职业教育智库的基本定位,坚守这一基本定位是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本源。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智库建设方向要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教育智库就应该将“战略技术”问题以及“技术决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作为总体目标,将其内化为职业教育智库的发展共同体的结构中去,并且外化为职业教育智库的组织行为,以解决产业中的技术问题。这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智库的本体属性,彰显出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开放思维:借助职业教育技术优势,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智库要实现社会职能就必须具有开放性的思维,这是职业教育跨界性以及智库本位论所决定的。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时代强音,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国工匠”等概念的提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产业革命最为活跃的影响要素之一。同时,职业教育智库就是建立在以技术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内部的组织,其智库的决策功能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衍生功能,包括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升级以及技术方面的社会经济决策等等。因此,职业教育智库应该秉承开放性的思维,借助职业教育技术优势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要以开放性的思维为方法论,瞄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开放性的思维就是不能局限于职业教育本体的范畴,而是要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将其研究的视野、范围、领域延伸至社会中的技术层面,以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和难题为核心,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要在学科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学科技术优势。现在绝大多数的职业教育智库隶属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是首要的任务,而职业教育智库要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就需要在原有职业教育学科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拓展其学科技术优势,要研究社会生产中的“真问题”而非“假问题”,解决“真难题”而非“一般问题”。

(三)融合视角: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

融合性的视角要求包括职业教育智库、政府、企业等主体实现多主体的融合,而非简单的合作。职业教育智库具有跨界性,其呈现出多主体协同并全过程发展,虽然各个主体的利益立足点各异,但是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为导向,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职业教育智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不仅是推动职业教育智库生产高信度、高效度研究成果,发挥政策影响力的前提,而且是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7]。虽然职业教育智库是源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非法人机构,其独立性受政治因素和组织因素所限制,其合理发声的话语权受到质疑,但是我们所倡导的独立性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下,职业教育智库为社会提供技术研发与政策决策上的独立性,是业务层面的独立性,而非体制性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智库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尤其要明确政府、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公众等主体在人、财、物、信息、组织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增强其责任意识,明确研究机构与组织的功能定位,发挥职责权限的规范约束作用,平衡好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变更,积极地解决好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以及对规则的认同[8],引导各个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智库建设中来,构建科学、合理、多元的治理结构,形成多主体协同发展的共同体。

(四)教育使命:固守职业教育的学科属性,引领建设技术研发高地

职业教育智库源自职业教育体制内,在政策引力下由职业教育内部向外部社会输出技术与技术服务等产品。职业教育是其产生的智慧源头和治理之源,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基地。而外部社会则是职业教育智库所施展的空间,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归属。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智库的本源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既具有着教育功能与技术研究双重属性,同时也担负着职业育人与社会服务的使命,而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内生性诉求,都要依照职业教育的逻辑方式来建设。其中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是育人,这是职业教育学科所固守的基线,育人除了展现出教育本体的属性,还具有社会性的属性,就是要通过职业人才的培养间接推动社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巩固职业教育学科技术高地的社会地位;此外,职业教育生存的空间域应该定位于学科所对接的社会域,这是学科存在的应然属性,这往往取决于职业教育智库存在的可能性,而技术研发独特的功能确是独一无二的[9]。因此,职业教育智库发展、壮大要抓住自身的发展优势,必须要固守学科属性这一本源,同时要对接社会保持本源的表现内容,发挥其技术研发的高地效应,以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智库逻辑职业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逻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创新的逻辑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我爱的职业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全球化(2015年9期)2015-02-28 1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