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022-03-17 13:55胡翔宇熊胜尧曹梦娜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胡翔宇,杨 洁,熊胜尧,曹梦娜

(1.湖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湖南 湘潭411104;2.湘潭理工学院 体育部,湖南 湘潭411104)

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将本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知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育运动和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及过程中,这也是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一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要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人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凝聚一切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等展开,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

(一)现代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体育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体育相关知识,更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社会更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明显减弱,对手机及互联网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当下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放下手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体育运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建设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中心,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重视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没有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识,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做法,健全人格恰恰是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3]

二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完善相应的体制保障。当前各个高校相继制订了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确立思政教育的目标,但有关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尚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评价制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号召动员多、教师应付等问题,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材单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偏少

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所编制的、科学反映学科内容的书籍,是课程标准的细节化,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智慧结晶,是教师对教学文件设计和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教材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写得不够具体和深入。体育运动体现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能力、发奋图强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在充分分析各项体育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在体育课中加强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建设,通过多样教学形式的引导,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内涵、体会体育运动的思政价值、传承体育运动文化。[4]

(三)教师思政教育观念薄弱

高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的执行者和引导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所具有的课程思政教育观念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传授技能,从而忽视了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解不足,且观念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5]

(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在课程目标中将重点放在运动技能掌握的方面,而对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涉及得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由于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尚未明确,导致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够。如自强不息、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内容很容易被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的塑造,体育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更要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为主线,围绕着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6]

(五)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体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融入体育课堂学习中,这将不利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动手意识。

(六)实施体育思政教育的途径较少

通常在体育课中包含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配合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及纠错—放松练习—总结讲评”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课堂结构模式,体育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少。实施体育思政教育需要开拓视野从新的视角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在课下同样可以进行。教师要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将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无形中融合。

三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剖析

(一)在体育课程目标中融入思政元素

体育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起着导向和指引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实施及评价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应融入思政元素,把思政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在课程思政的大目标下制定体育课程的目标,要用长远的眼光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本节课的技能目标。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体育知识与技术学习”和“德育”有机统一,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想文化内容,构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和“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四方面内容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在教学中要杜绝重运动技能培养,轻情感价值培养;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设置体育课程目标,要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人才,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7]同时可以健全或完善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重新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可适当将思政加入考核内容中,例如: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行为、学生考试纪律等内容,都可以加入考核范围内。[8]

(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推进思政理念进教材

在相关的体育教材中新增思政育人的内容。做好体育课的顶层设计,打好体育教学的根基,为今后体育课的教学指明方向,也为其课程思政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新,善于发掘教材内的体育文化,通过利用体育明星、体育事件、体育外交等内容导入思政元素。在教材的撰写中要增加知识点的趣味性,首先让教师感兴趣,其次让学生感兴趣。教材的撰写要多融入情感价值和道德修养的培育导向,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让教师钻研教材,让学生爱上教材。[9]

(三)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其次,要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能力,也就是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学习和理解,只有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才能去挖掘和运用,并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最后,还应定期安排体育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单纯地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认真地听教师讲、练习相关基本技能即可,却忽视自己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要由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要认识到体育课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认识到体育课并非枯燥的理论课,而是理论课与有趣的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健康的体魄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也可适当采用角色互换,学生来当老师,老师充当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查阅文献和资料,在课上进行讲解,教师进行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公。[10]

(五)扩宽实施体育思政教育的途径

体育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需要有一定的活动载体,常规下我们通过课堂的体育发展史讲解、技术动作理论讲解、身体素质练习、教学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素养,以及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来扩宽思政教育的途径。例如:设立诚信器材室,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再例如:分小组进行体育历史话剧重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体育史,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感受体育的魅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设计、编排和组织能力,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长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加入学生裁判的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公平、公正、严谨的态度。体育课程思政的途径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探索,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探索,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进行创新。[11]

四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是通过体育课程承载思政,是思政融于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新形式,是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体育课程本身就是身体教育和品格教育,品格教育与思政教育并不冲突,思政教育正是体育中品格教育的延伸产物,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后扩大了体育的育人范围,并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能够呈现出显著的效果。

体育课程目标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结合,做到了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又培育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正确的三观,积极有效地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提高体育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丰富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更加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从而推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