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林 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整体化、综合化的效益,以学生群体为对象,挖掘教材中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观念和时间技能,学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生物的育人价值,将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全过程,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性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品格,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包括了掌握基本知识、理性思维精神、批判思维品质、基本的研究方法等,要求学生关注并了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掌握方法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能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具有动态性、情景性、关键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指向更加明确,而生物核心素养是人参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活动所需要生物学知识和相关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核心素养培养意识,通过生物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科学的生命观、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形成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学校仍旧以课本知识教学为重点,围绕考试范围进行教学,有些教师未完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解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受高考的影响,教师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记住生物知识,但忽视了学生能力、思维和观念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阻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形式,教学方法停留在表现,没有深入改革创新,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相脱节,没有将它们有效结合,教学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如新课程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的教师往往会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较短,设计的问题缺乏讨论价值,不但会浪费课堂时间,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思维、能力难以获得锻炼,阻碍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生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学生难以快速掌握,在学习中容易遇到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知识,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深入掌握生物知识。一方面,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对生物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自主探究中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植物群落演变历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相关的动画视频,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植物群落的演变,并提出问题:被大火烧毁之后的森林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才能恢复?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植物生长”这一知识点进行思考,由植物生长向“植物群落演变”进行拓展延伸,主动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设计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预习视频,见证生命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过程,并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植物群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对生命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利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为此,教师要以新课程为指导,转变师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操作等方式了解知识,在自学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学习,并记录下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多元化的情境,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习,创建“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思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能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为此,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探究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生命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中探究学习。以“植物成长”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每天观察植物的成长情况,并将浇水、施肥、日照、植物长度等数据记录下来,详细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了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观察单侧光照和非单侧光照下植物的生长,联系实际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在探究中理解知识,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探究学习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下,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科学的知识、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完善的思想观念与教学相对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生物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将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能促进社会的发挥,而将其运用到错误的地方,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任何生命都是神奇的、鲜活的,人们必须对生命保持敬畏自信。因此,生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将其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引导学生探讨生命安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问题,如将生命教育与生态教育相结合,将其渗透其他课程教学,培育学生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例如,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中,教师从生命观念着手,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设计与生命相关的问题,如联系人类遗传病设计生命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生态环保问题,并将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生命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将其渗透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渗透生命健康知识,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了解遗传病的危害,认识到生物对遗传病的作用,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看生命运动的视频、借助显微镜观察生命等方式,了解生活中鲜活的生命,了解生命是功能和结构的统一体,在观察探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领悟生物研究对人类发展、改善生命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师要深度剖析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将生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生物源于自然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制定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剖析教材内容,将生活元素渗透入生物教学,联系身边的事物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中观察生物现象,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加深对生物的了解。例如,在“生物技术实践”中“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这一课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果酒与果醋原理,让学生了解葡萄酒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8到25摄氏度,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在葡萄酒的发酵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清洗葡萄时是要先冲洗葡萄还是先去除枝梗?要如何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为什么要将葡萄进行密封发酵?引导学生探究,根据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知识解答问题,了解酒精发酵是无氧的,掌握生物知识。
此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现象展开讨论,摆脱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生物面向生活。如教师可以围绕转基因基础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开展社会调研,调查社会中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对转基因技术的流言进行科学的分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的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探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找到生物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设计探究性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借助多媒体播放生物内容,实现高效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主动融入课堂,体会到生物的学习乐趣,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式,如借助多媒体开展微课教学,播放教学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得出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又如,教师还可以开展活动式教学模式,成立学习小组,将小组合作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提高优化策略,在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相互分享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完成合作任务。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在合作中查漏补缺。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竞争环境下提高学习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实验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实验,能让学生更加具体、深刻地认识生物知识,为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形式,借助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态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搜集实验材料,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教师从旁指导。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在试验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为例,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将淀粉和淀粉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加入碘液观察它们的变化,根据颜色的变化和深浅分析麦芽糖的含量,判断酶活性的强弱。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和淀粉酶,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两者相遇,淀粉会被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再加入碘液,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蓝色,根据蓝色的深浅的进行判断,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实践操作能力,逐渐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培养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设计情况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设计趣味性探究,渗透生命观念;开展多媒体教学,提升优化策略;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深度剖析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