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

2022-03-17 12:32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习作作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芮 雯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作文评改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教学明确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此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和习作评改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教师要注重多元化评改的有效实施,基于信息化环境将自改、互改等方式融入习作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呈现习作评改的新形态。

一、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活动缺失

在习作教学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在少数,以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评改、讲评的模式为主,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精心指导和评改,但小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并不全面,即使是高年级学生也不能准确理解习作目的及评改的目的,他们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教师评改时给的分数高,学生会得到满足,仅此而已;教师评改的分数低,评改意见洋洋洒洒大半页,也很少有学生会引以为鉴,导致习作评改出现高耗低效的问题。在此问题中,学生的主体活动缺失,他们缺少自改的习惯和互改的能力,而教师评改又以其主观意识为主,依据设定的标准审视每篇作文,导致评改过程存在局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遏制,其思维意识处于固化状态,习作对其造成的只有负担。

(二)习作评改定位偏差

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写作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相应的作文评改必须适应习作要求。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历了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和中年级的习作训练,但其在选材、立意、构思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这是习作教学面对的客观因素。然而,有些教师会以严苛的评改标准对学生作文精评细改,评语中出现“立意不深刻”“选材不新颖”等过于否定性语言,有些学生面对教师的评改意见并不能意识到具体问题是什么,后续的作文修改也会处在迷茫状态。有些教师会选择一些书籍、刊物上的优秀作文与学生作文进行对比,本意可能是引导学生借鉴学习,但这种评改方法会让一些学生心理受挫,使其消极情绪影响写作兴趣。有些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会选择《小学生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大全》中的文章作为参考,稍做改动就变成自己的作文,既没有真情实感,又没有创新创意,学生写出的作文重合度过高,教师的评改更不具有实际意义。

(三)学生之间互动不足

一般的习作课堂上,教师完成评改后将作文下发至学生手中,很多学生的关注点都在分数高低方面,对教师的评改意图不够明确。而教师也会习惯性地选择几个高分作文当堂朗读展示,选择几个低分作文示范指导。很明显,这种评改形方式是单向的,也是单一的,每个学生都以个体形式参与写作和评改,教师对评价主体的认知不清楚,缺少习作过程的学生自主评改和互动评改,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没有体现出来。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在被动状态更不能表现出积极性,习作课堂枯燥沉闷,学生之间无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影响其情感体验与作文评改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实施原则

习作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写,还要求学生会改,在写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如此才能呈现一篇好文章。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已从要求上提升了层次,传统的单一化“学生写教师改”方式已然不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构建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必须提上日程,全面落实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集体评改等多元化评改方式。所谓多元化评改是指将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同时根据需要让学生家长、专业人员适当参与习作评价的综合评价形式。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自然也是习作评改的主体。习作评改多元化实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其以“主角”的身份参与评改过程。评改过程应建立在民主、互动的氛围上,全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兴趣动机,尊重其个性与个体差异,从课堂时间分配、作文评价标准、评改方法指导等方面突出其主体性,利用恰当的评改方式激发其写作动机,使其积极评价,主动修改。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评价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实施习作评改,应从多元角度出发,探索一个平衡支点,通过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集体评改来体现主体多元化,通过层次化、开放化的标准体现标准多元化,突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目标,适应学生认知及其心理需求,适应教师评价理念,适应习作评改要求,打造科学的多元化评改格局。

(三)开放性原则

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合理存在的依据,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参差,但始终不能否认其合理性。多元化习作评改应把握开放性原则,在评价目标上开放,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评改能力、生活感悟能力及价值观念培养;在评价内容上开放,不以单一的立意、选材、构思作为评改标准,师生共同确定符合实际的评改要求;在评价方式上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直观、便捷的评改环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篇好文章的呈现离不开反复的修改,这也证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本质。通过对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问题的分析,单一化的“学生写教师改”方式已然不适用,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必须彻底落实。为此,教师须转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占据的主体地位及发挥的主体作用,从单一化评改转变为多元化评改观念,增加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集体评改等形式,体现评改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主体参与作文评改。同时,教师还要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有计划地优化、创新习作评改方式,使其呈现全新的形态。语文教师之间必须加强交流,将习作评改多元化实施作为重要研究课题,积极探索评改的新标准、新方法,基于实践积累经验,从实际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与习作问题,关注其差异性,制定层次化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完善、优化,以期形成特色的、有实效的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

(二)指导评改方法,组织学生自改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提出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利用常态化教学过程指导作文评改的方法,并能合理融入信息化媒体,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评改。教师可选择一些作文作为示范,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出示作文,学生则拿出自己的作文,教师在大屏幕上逐步操作,学生根据引导对照修改自己的作文,先看作文中心思想与选材,再看内容与结构设置,然后看遣词造句与语言逻辑,最后看错别字和标点。媒体设备演示时利用标记功能突出修改的地方,学生利用铅笔或其他颜色的笔同样做标记,按照上述要求反复朗读,反复修改,多加润色,修改结束后将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作对比,让学生直观领会到作文评改的好处。例如,在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中,作文题材为记叙文,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出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明确习作要求并完成例文赏析后,组织学生独立构思并进行习作,初稿完成后在课堂上自改,教师出示一篇提前准备好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演示修改流程,学生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自改,判断选择的事例是否符合习作主题,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改正不通顺的语句;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等,最后通过朗读加以润色。学生自改结束后教师随机选择几篇作文投影展示,对评改不正确的地方做出指导,并指出可取之处。如此经过几次训练,学生可掌握自改的方法,且能养成自主评改的习惯。

(三)构建互动氛围,引领学生互相评改

学生互相评改也是多元化评改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其合作关系进一步达到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习作互改过程中,先建立习作小组,按照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层次化分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教师利用媒体设备出示例文、作文评改标准与互改要求,对学生的互改行为做出指引。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共同决定作文修改的方法,明确文中亮眼之处与不足之处,使用规范的符号进行批注。小组互改结束后,小组成员互相传阅评改的作文,交流评改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评改意见,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作文,通过互相启发锻炼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将学生认真评改、激烈讨论的画面拍摄下来,并在后续的总结环节展示出来,肯定其学习行为,满足其心理需要。例如,六年级习作“围绕中心思想”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甜、乐、暖……”等汉字,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作文,根据汉字内涵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写作思路后列出提纲,进一步确定选材和作文结构。在此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提纲示例,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小组内将写好的提纲互换交流,判断同伴拟的提纲及选材是否贴合中心思想,并提出合理建议,小组成员再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合理修改提纲。完成这一步后组织学生根据提纲写作文,作文完成后仍然采取小组互改形式,成员互相交换作文,寻找作文精彩之处,批注需要修改的地方,使其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巩固评改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巡回检查,将发现的问题一一罗列在大屏幕之上,组织学生系统性总结。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眼神给予学生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能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固有印象,也能让教师及时察觉到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学习动态的变化,进而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目标,不仅能提高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建立信息通道,邀请家长参与评改

在习作评改中邀请家长适当参与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评改热情。教师可利用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与家长建立沟通渠道,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习作情况,邀请他们适当参与习作评改活动。家长参评需要教师做好培训工作,指导相应的习作评改方法,消除家长对习作评改的畏难心理,建议他们将习作评改当作一种亲子活动形式,善于发现孩子作文中的亮点,在评改时以积极肯定为主,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例如,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中,本次习作主要以书信形式说出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自改、互改后便形成了正式的作文。教师可将学生作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QQ等渠道上传,建议家长仔细观看自己孩子作文,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孩子对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对其作文进行评改,并将评改信息分别反馈给教师和孩子。在此环节中,家长可以清楚了解自家孩子的习作水平,并能基于实际情况作出肯定和指导,丰富了评改方式,也完善了评改意见。

(五)组织集体赏评,培养学生评改习惯

集体赏评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以集体形式进行评改。集体赏评可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是选择优秀作文组织学生集体鉴赏,二是针对习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评改。组织作文鉴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作文,引导学生朗读作文,找出其中亮眼之处,为其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同时可将优秀作文上传到班级群中,建议学生按需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问题集中评改时,以学生作文为范例,指导其自由读作文,在读的过程寻找问题,再结合问题表达意见,提出修改建议。例如,在五年级习作“缩写故事”评改时,很多学生在缩写时存在主次情节不清晰的问题,重点把握不准确,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叙述过多,导致作文头重脚轻,中心不明。基于这一问题,教师投影展示几篇有问题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先组织学生朗读作文,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找出几篇作文存在的共同问题;再根据具体问题利用媒体设备将相关语段截取下来综合对比,让学生知道问题在哪;最后展示几篇优秀作文赏析、对比。在此环节中,通过媒体设备的辅助,既让学生明确了问题,又让他们知道了修改方向,促进其评改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文章不厌百回改”,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既要关注习作训练的高效开展,又要关注习作评改的多元化实施,以多元评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其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其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从中掌握评改方法,养成评改习惯,以期呈现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猜你喜欢
多元化习作作文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习作展示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