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

2022-03-17 12:32福建省晋江市罗山中学李美美
天津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道德

■福建省晋江市罗山中学 李美美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这时他们的辨别是非、社会认知等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这不仅是教学目标之一,还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需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基本都是沿用传统滞后的教学手段,侧重知识的灌输。同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吸收,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内涵的挖掘,阻碍了深度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此,需要教师积极做出改变,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要教授教材内容和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良好公民。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意义

(一)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律开展教学,对学生有着正确引导作用。同时,这门学科还具备人文性与思想性等特点,在其教学中合理进行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认清自身具备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袭。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成为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地推法与普法,将依法治国理念渗透进各个方面。而对初中学校而言,也应该认清这一点,加强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在遇见事情的时候能够自主辨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助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要想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从整体角度上来说,宪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对于和谐主义社会的建立也有着很大的助力。宪法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

初中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样能够很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更进一步。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偏理论性,而且很多都需要记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枯燥。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课堂参与意识比较薄弱,严重阻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实践性不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在日常教学中,其中很多的细节与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在教育教学需要把握好这一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之后,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宪法意识,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一味地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比较忽视,进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在新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领域紧密地结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课件。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信息化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和借助多媒体呈现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不过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这一优势体现出来。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前,为了节省板书的时间,在网络上直接下载相关课件,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样没能很好地考虑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没能脱离灌输的束缚,难以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师生互动欠缺

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内容的讲解都得师生一起交流讨论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网上交友”这一话题,初中生自身有着独特的看法,教师只需要对他们合理引导,让他们对此形成正确的认知,注重遵守法律和预防网络风险即可。不过部分教师依旧秉承着滞后的教学观念,没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直接灌输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兴趣缺失。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措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认清这一点,正确看待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此引入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宪法意识,为其长远稳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落实宪法意识培养目标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具体教学目的却比较忽视,最终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宪法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所在,也是教师教学的依赖。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材合理利用起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得教师明确宪法意识培养目标,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和全面地认识宪法,形成良好的宪法意识,并在今后能够自觉遵守和应用宪法。以“中学时代”这节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国歌和升国旗等内容,合理组织开展宪法知识教学。如在升国旗视频播放的时候,教师需要普及相关宪法知识。在这种肃穆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深入,还能激发他们对宪法的敬畏心理,促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二)营造良好的宪法培养氛围

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滞后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只顾着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这样便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将宪法知识当成是课本知识来记忆,而在具体生活中遇见类似问题,却不能灵活地应用自身所学,导致学习失去了意义。同时,单一的教学也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师生互动不足,教学质量自然也很不理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从多途径采集课程资源,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以便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宪法问题,并实现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五四宪法”“八二宪法”等的诞生与由来,还有我国国徽在设计中融入了哪些元素等。借助此,能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对宪法的认知体系。同时在提问与互动下,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促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宪法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如在“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节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土地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地位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之后让学生围绕此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与完善。这样便能很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三)转变宪法意识培养方式

需要注意的一点,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渗透坚持,将宪法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并且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不断学生的意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将自身所学合理的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做守法的公民”这节知识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程知识,那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法律案例视频,又或者是引入普法动画等,这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宪法知识的理解。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日常多加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兴趣,然后基于此制定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四)采取案例分析法

在宪法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在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中,应该以教材内容当作核心,然后合理进行拓展延伸,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说教,很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难以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案例的挖掘,打破应试教育的方法,真正将宪法教育当成是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方法。

(五)结合时事政治开展教学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产生了很多的新思路和新理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与时事政治有效地结合,使学生能够牢记十九大、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思想。以“坚持宪法至上”这节知识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以教材做核心,给学生引入一些新的宪法知识,使学生能够认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了解到其对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在“坚持依宪治国”这节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案例给学生组织开展案例教学。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介绍有关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内容的视频,之后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和分析,借助此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国家宪法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宪法意识的有效形成。

(六)基于新宪法修改内容强化学生的宪法意识

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学生具备了宪法意识,才能更加清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在新宪法出台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引入了相关的内容,这样能够确保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适应最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我们根据新宪法,将“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入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借助此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思想,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宪法意识,为其今后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七)开展普法实践活动,强化宪法意识

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后,相信很多的学生都对我国的宪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宪法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普法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小小普法员”的法治宣教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一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的宪法知识,让其他同学也可以意识到该宪法的重要性。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发布公益宣传单页的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和制作法律宣传单页,然后组织学生学生在校园内派发宣传单页,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化身为“普法员”,向自己的家人进行法治宣传,并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宪法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发展等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宪法意识与法律观念。具体就是教师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将宪法意识培养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成长为具备良好宪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