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蓉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幼儿教育为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逐步成长为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输送高质量教师资源,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幼儿教育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在课程体系中刻意减少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课程,导致课程体系单一。儿童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新奇感,凡事喜欢追究事情的根底,所以,幼儿教师仅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幼儿需求,而是应具备丰厚知识储备[1]。部分国外专家认为幼儿教师担负的教育责任远大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担负的教育责任,并且不仅扮演着管理幼儿生活学习的母亲角色,更是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所以,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应仅重视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应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避免造成学生思路狭窄、知识浅薄,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幼儿教师行业后能应对幼儿提问。
现如今,部分高职院校仍以传授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在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时仍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主,忽视考查学生是否已掌握实践技能,是否具备创新精神,直接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在实践中屡屡露怯,同时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教师行业后面对的是幼儿群体,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对于过于理论化的内容通常较难准确理解,对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化内容极易产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这也对学前教育教师创新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学生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先进的评价方式与全面的评价内容可推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评价学生专业课掌握程度时,仅以学生笔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对学生巩固练习过程未进行客观评价,导致学生在巩固练习中仅机械完成最终学习目标,并未锻炼自身创新能力,最终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时也仅在学期末评价教师,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与看法,难以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法发挥积极作用[2]。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评价主体仅为教师与学生,虽然能充分突显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家长与学生实习单位的评价也至关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家长与学生实习单位纳为评价主体,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体系在培养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明确方向。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在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缺乏专业指导,因此在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之前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构建全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方向。其次高职院校应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与行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应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深入调研新时代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的理论知识要求与专业技能要求,设置极具现实价值与指向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课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媒介,是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后,高职院校应以此为根基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课程,并丰富其课程设置。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通常要交叉不同学科,如同时开展音乐、舞蹈、语言等多学科教学,高职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中适当融入相关分科课程,推动学前教育人才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合理设置各学科课程课时,完善教学内容,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内容对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并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夯实基础,最终形成理论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教学形式,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非是培养一味遵从教师要求和理论知识指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学生个性特点为根基建立能够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创新的方案,并将学前教育课程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融为一体,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学前教育学科课程为根基,构建创新教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等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3]。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搭建人才培养桥梁的关键部分,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在突出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可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参与制定学前教育授课内容,并对现存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符合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诉求的专业教师,提高幼儿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将文理学科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方位成长,在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正确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教育视野,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高职院校应努力拓展实践教学新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构建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并邀请多家幼儿教育机构与幼儿园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加强交流,根据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实践基地教学体系;选拔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师与幼儿园园长或幼儿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高职院校还应利用自身课程优势与理论知识优势提高实践基地教学水平,完善实践基地图书资料与相关实践设备;幼儿教育机构或幼儿园可选派本机构或本幼儿园内的优秀教师对在实践基地参加实训活动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为在实践基地参加过训练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其次,强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还可培养符合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教师聘任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优质幼儿教师资源。校企合作应以培养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为宗旨,在校园内成立合作机构,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共同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校企合作深入进行夯实基础[4]。高职院校还可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或管理人员兼职专业课程教师,并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改革提出独到见解;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推动幼儿园优秀教师或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和学生考核等工作,全方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辟新路径,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构建学前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推手,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首先,应推动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属于综合类学科,高职院校应注重推动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不仅应将负责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还应将学生、实践教学教师、合作幼儿园派遣的优秀教师、教学管理教师与家长作为评价主体[5]。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更是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评价主体,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觉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并为优化评价体系供给重要力量。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极易出现多种问题,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对于部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解决措施,理论课程教师、实践教学教师与合作幼儿园派遣的优秀教师可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价,推动学生专业发展,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而教学管理教师与家长处于旁观者的角度,可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其次,创新评价方式。评价体系主要目的为了解学生综合能力,但传统评价方式为学期末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查,如果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则需创新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践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解决方法,使评价体系真正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一流师资队伍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需具备创新素质,只有具备较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担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推手与具体实施者。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查找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准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本质,并积极接受新时代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开拓视野,把握进修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师研修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主动与学科带头人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交流,与其沟通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想法,推动自身专业水平攀向新高度。教师还应提高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师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学生输送最新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还应定期到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参观学习,深层次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教育规律,并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交流,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教育规律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应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其他教师积极沟通,分享自身积累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不断汲取其他教师优点,并密切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风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才能,推动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与创新型人才特点创新专业课程开展方式,充分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成长为能够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行业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高职院校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教育信息平台,及时分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成果,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在教育信息平台发布实践基地建设进展、实践教学目标、学生评价标准、优秀教学资源、精品微课等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为学生自主创新夯实物质基础,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创新中。
在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与管理理念逐渐融入新时代学前教育中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着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创新专业课程开展方式,保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行业创新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应始终牢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培养、实践体验相结合,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活动课程,通过开展幼儿舞蹈创编大赛、绘画作品展、儿童戏剧表演等活动推动学生主动创新,使学生手脑并用发展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多维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6]。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兴趣点,将学生兴趣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大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高职院校在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时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根基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多管齐下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以建立实践基地与校企合作为撬动点,为学生打造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践的优质学习环境。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优化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将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最优化,为幼儿教育输送优质创新型教师,为推动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