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3-17 10:57李亚静张春和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育人

李亚静,张春和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也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1]1。红色文化资源是鲜活的、珍贵的党史教材。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育人价值,并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新方式和新路径。这既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延展党史教育的教学视野,丰富党史育人资源。

一、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史教育之间具有耦合性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孕育出的理论成果、物质遗存和精神财富的总称[2]88。基于大学生党史教育内在的育人需求,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党史教育在目标要求、情感认同、价值指向三个向度上存在耦合关系。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全方位契合大学生党史教育目标。

(一)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是优质且独特的育人资源,它内蕴的革命信仰、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特质决定了红色文化在整个德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决定了红色文化具备的强大育人功能。

1.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

红色文化诞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脉络、政治价值决定了它与生俱来的重要政治功能。红色文化的政治功能就在于其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信念,因而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能够激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心、信任。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主要表现为:在思想上,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行动上,以实际行动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勇于同错误言行做坚决斗争。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主要体现为: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方针,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维护人民利益。

大学生对党的信仰、信心、信任(“三信”)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党性教育和爱国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作为优质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能有效引导大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正确看待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深刻认识并领会我们党的优良历史传统、宝贵斗争经验和伟大革命成就,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坚守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信”。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体现在大学生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的凝练,真实记录和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客观显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及新时代进程中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性。深刻地印证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的正确性。也正是红色文化所承载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记忆和群体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正确性提供了客观可信的历史印证和精神支撑。在此基础上,红色文化蕴含的奉献、牺牲精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价值实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提供了鲜明的文化标签。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及制度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而更加自觉地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红色文化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019 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1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是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前提,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价值内涵,其中包含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冲突升级、价值观念的矛盾和碰撞加剧。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当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信仰,削弱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知和理性认同。若能将书本上理论化的爱国主义理论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化方式呈现,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励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真情实感,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印刻了无数英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献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事迹。这些真实生动的感人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能够将爱国主义理论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呈现出来,让学生自觉从中汲取优秀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和情感陶冶,在抚今追昔中深化爱国主义理论和情感认知,进而加深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内容、新要求、新主题。

3.红色文化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首先,红色文化可助力培育提升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书写出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正气之歌,赋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爱党、爱国、爱民的价值底色,为红色文化贴上奉献、牺牲的价值标签,使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革命先烈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感就是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通过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在高校理论和实践课堂的真实传播,帮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救国救民的艰辛,使大学生清晰认识和真切认同自身实现国强民富的历史使命感,自觉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其次,红色文化帮助大学生培育时代责任感。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感染力强,是培育大学生时代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既能丰富教学素材内容,又能通过系统化传递深化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情感认同。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真实记录了革命先烈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英雄故事和革命事迹。其中,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和革命事迹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捍卫家国利益的决心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意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强化责任情感认同[4]86。

最后,红色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内涵,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方面,红色文化记录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史与丰功伟绩,是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见证,是培育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现实精神源泉。另一方面,经过历史沉淀和传承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风尚的集中体现,是提振民族自信心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红色精神的弘扬与宣传,不仅能够唤醒大学生内发于心的民族自豪感,还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价值目标与要求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5]1。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中极具潜力、富有智慧、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社会群体。推进高校党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自觉,增强责任使命意识,把党的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1.增强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客观历史的真相、本质、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的一种历史观[6]3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5]1。

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便是还原真实完整的历史。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引导和理论灌输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大学生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系统完整、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党的百年历程和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帮助大学生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明确对党史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决策问题的公正、客观、正确的评价。既不否认历史的曲折进程,也能清晰认识到现有的成就与发展,在深刻了解历史的前提下,端正政治态度,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坚决斗争[7]139。

2.涵育大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体现在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动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通过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党史观,帮助引导大学生继往开来,为开创新的伟大事业砥砺奋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爱国主义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是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感的营养剂。党史教育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用党史涵育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就是要通过党史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继承革命意志,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以时间脉络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了党带领国家走向富裕,民族走向复兴,人民走向幸福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用鲜血和奋斗凝聚而成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和真实写照。

党史教育正是用这些精神背后最生动的案例、最朴素的故事传递出个人对祖国的真情实感,让大学生明白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史教育不仅能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有助于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勇担重任做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接班人的责任感。

3.坚定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

通过在高校组织开展党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明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节点,帮助他们理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脉络,借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及大学生对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忠诚。此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党史教育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汲取革命与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和先进智慧,促进青年学子在感悟党史中坚定爱党心、树立报国志,自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自觉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通过党史文化的滋养以及党史学习体验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理性吸纳外来思想,客观分析和抵御腐朽文化的入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塑造个人价值观念,维护思想道德的纯洁。在自觉加强党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三)红色文化与党史教育的耦合关系

红色文化资源和党史教育两者是互促共生的关系。红色文化资源为党史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学习素材,成为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资源;党史教育助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搭建桥梁。在党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活教材”。

1.红色文化切合党史教育的目标要求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蔓延,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红色文化内蕴的人、物、事、魂具有鲜明的政治本色,因而高度契合党史教育的政治目标。从由内而外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的政治本色蕴藏在革命先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理想信仰中。红色文化展现出的坚定、正确、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成为抵御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武器,并为我国的思政教育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为高校党史类课程的开展提供坚定政治态度和坚守政治立场的教学范例。从由外及里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契合党史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于通过红色文化激励大学生坚守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从思想上彻底克服历史虚无主义,达到提高大学生政治站位的目的。可见,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党史教育不仅是推进党史宣传教育成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党史教育政治目标实现的路径。

2.红色文化切合党史教育的情感认同

党史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一环,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旨在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教育通过宣扬红色文化蕴藏的革命先烈真挚的爱国情感和英勇事迹,促使大学生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色文化素材多样,若能融入党史教学,就能够为单调的理论阐述注入新鲜血液和活的灵魂,极易引发学生情感认同、提升思政课教学温度、增强思政课感染力,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8]44。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及教育意义的特殊资源类型,具有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育人作用。

借助红色资源开展党史育人教育能够达到曲径通幽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和伟人故居,可以引导大学生尊重历史,坚守初心,逐步加深自我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学习和理解各类光辉事迹与英雄形象,可以将年轻人的思维带入战争年代,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作风。此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指导下,红色资源还能引导当代青年不断探索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身潜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可见,红色文化能够切合党史教学的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从爱国主义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增强民族精神,激发昂扬斗志。

3.红色文化切合党史教育的价值指向

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其价值指向归根结底就是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高校开展党史教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和目标指向。

开展好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指向需要着重提升大学生的坚信度、忠诚度、纯洁度。红色文化所具有的“三感”有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三信”,即红色文化具备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一方面,作为优秀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承载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这些鲜活的、映照初心使命的故事素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的自信;红色文化记录了无数英烈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献身革命的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其所具备的时代责任感帮助检验和提升大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投身建设国家事业的忠诚度;红色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支撑。红色文化内在的文化基因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大学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民族自豪感的传承和民族自信心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念,占领思想高地以维护思想道德的纯洁,助力实现党史价值目标。因此,在党史教育中正确传播利用和开发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政治态度,树立良好品行习惯。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激活内在红色基因,进而帮助大学生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党的忠诚,思想道德的纯洁,助力党史教育实现高校育人价值目标。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和高校随访,课题组了解到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教育的密切关系有基本认识,都赞同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教育,但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育人价值认知度不高,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方式不清楚,路径不明晰。究其原因,是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故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内容不生动

现阶段,除党史专业外党史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教学体系,多数高校党史教育主要还是通过传统课堂或讲座报告形式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党史教育内容十分有限,理论化的课程内容和社会化的生活背景难以精准衔接,导致学生对党史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

综上所述,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学脱离了红色文物和地方红色文化教学。红色文物是党史教育的“活教材”。红色文物的基本属性即“真实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借助红色文物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能戳穿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谎言,为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最好的营养剂”。此外,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参观学习的便利性和情感亲近性让大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更高。教学中需要我们用更为生动、翔实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故事来支撑总体性革命叙事,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9]32。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方式不灵活

当前,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一般只停留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讲解或者红色故事视频赏析上,缺少现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在长期的党史课程教育实践中,教师没有及时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仅仅将相关红色知识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固定且僵化地传授给学生,由教师单向地对有关内容加以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此外,教师在讲解部分红色文化相关背景知识时,大多采用口头叙述或视频赏析的方式,对于时代背景、人物经历等内容往往一带而过,难以真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故而难以实现显著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影响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力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脱离数字化技术教学。未能借助数字化手段创设与知识密切相关的情境,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生搬硬套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大学生学习到部分党史知识,但教材内容的枯燥和讲解方式的单一容易使高校党史教育陷入扁平式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削弱了学生党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近距离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汲取红色文化力量的理想育人方式。党史教育的实践课堂在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理论学习,开展形式有红色基地参观、现场红色文化教学、革命话剧表演、主题党日研究等活动。有别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将庄重严肃的教育通过生动鲜活的活动展现出来,在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为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内核,增强自身责任感。但在高校党史课堂上,多数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时注重书本知识和理论教学,脱离了实践课堂,在此过程中,学生难以真切感受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难以激发其对革命故事和革命英雄的认同感。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成效不显著

现阶段,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成效不明显,体现在某些高校大学生尚未形成对中共党史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党史知识,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机械式学习,因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效不足。形成这种学习态度的首要原因是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高校党史教育的内容通常是教材中经典的历史事迹和英雄故事,在教学中不够贴近生活,未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因而教学成效不显著。

高校对于地方红色品牌的响应不够,大部分高校没有组织学生到周边红色景区进行集体参观学习和调研,因而大学生很难领会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现实意义。此外,部分高校虽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但收效不显著。一是活动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社会实践的理解与认知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然而,多数高校开展同类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缺乏针对性,削弱了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党史教育的成效。二是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当前,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课不是必修课,一些学生和老师对此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活动开展断断续续。此外,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受制于多种因素,一方面受制于教师能力、资金预算、场所选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连续的教学方案,学校、老师和学生缺乏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

最后,在资源配置方面,多数高校缺少对相关红色资源和党史资料的统一管理平台和资源共享中心,导致学生党史学习路径单一,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利用评价反馈机制对大学生党史教育成效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察和评估。因而造成学生学习成效落实不到位,学习反馈不及时,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策略

红色文化与党史教育有内在关联性。红色文化是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党史教育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传承路径。基于此,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工作中的潜力,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史教育完美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引领的党史学习教育“实景课堂”

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引领的“实景课堂”需要积极探索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路径,借助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党课教学。既要借助新兴技术开展体验式教学,又要注意发挥校园文化的传播作用。

1.开展新兴技术具象化体验式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AR、VR、5G、裸眼3D、全息影像等新兴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能量,这些新兴技术具有沉浸式、可互动的特点,可以直观立体地呈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红色资源,将战争场面、英雄事迹生动再现,为大学生带来充满现代科技感的沉浸式体验,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当党史教育涉及成都工业发展史时,可以再现成都红光电子管厂63 年的风雨历程,再现成都东郊的辉煌。通过VR 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20 世纪50 年代刚刚起步的中国工业,在党的领导下翻开新的篇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回顾历史中认识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为更好实现“文旅融合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创意。当讲到长征精神时,可以通过AR、VR、全息影像技术等让学生感受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难,VR 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场景的跨越,营造大风大雪的景象,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红军过雪山时的彻骨寒冷,通过裸眼3D 技术还可以再现红军过草地时的披荆斩棘和英勇无畏[10]52。通过多媒体技术参观伟人故居,再现伟人生活场景,从而使大学生在游览过程中深入感受革命年代生活的艰辛不易。

2.利用红色文化的场馆资源创建情景课堂,提高党史教育的感染力

在党史教育中,高校还可以加强与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协作联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纪念日活动。高校应尽可能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逢纪念日可将党史教育的“课堂”搬到革命展馆、伟人故居等红色场所,吸引各界人士参与,让学生零距离走近历史。同时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红色故事的亲历者来为他们开展现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真实地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党史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热情,以轻松灵活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二)搭建红色文化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党史育人的传播路径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建立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媒体平台。

1.建立大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红色文化资源整体上存在地理分布不均、数量规模可观、地域特色多样等特点,实现实景、实体参观成本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搭建数据面广、资源类型丰富的大型红色资源数据库,全面整合红色资源,实现资源的跨地域共享。具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对革命遗址、馆藏文物、红色档案、石刻标语等文献资源进行全息数据扫描和归纳整理。

一方面,高校可以从红色资源数据库灵活抓取素材用于教学;另一方面,资料库的建立也为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此外,数据库中还可以设置学习成效检验板块并提供可供参考的学习方案,方便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成效并灵活调整学习内容。

2.创建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媒体平台

互联网和新媒体是用好红色资源的有效渠道。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手段,可以突破传统模式限制,打造24 小时不停课的学习云课堂。通过挖掘以“互联网+革命文物”为主导的新型传播路径,进而加深和拓展革命文物展示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首先,可以通过推出红色文化公众号,创建红色文化校园微博等方式打通网络平台,实现双向互动。公众号通过每日向高校学生推送党史知识,发布红色文化资料的讲解音视频,设计互动答题环节检验学习效果,并通过后台大数据动态掌握大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实现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监督、管理和评价。

其次,“线上+线下”实现同步联动。学校相关社团及文艺组织可以邀请学生参演并策划拍摄反映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和公益短片等,以短视频、在线直播等形式同步上传至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此外,可以在平台推出红色文化知识互动专区,如设置红色知识问卷、红色文化知识有奖竞答游戏等互动频道,为同学们提供多种参与模式,进一步唤起大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三)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式,丰富党史课堂的育人形式

除建立大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利用网络平台将党史教育延伸至线上,还应创新革命资源传播方式,丰富党史课堂的育人形式,实现红色资源“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大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革命时期,草鞋伴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作为一个历史符号,“红军草鞋”是红军战士艰苦跋涉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传递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强决心,激励着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红军浴血奋战过的革命老区,可以组织大学生体验手工编制草鞋的历史沧桑。为扩大红色文物宣讲覆盖面,近距离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可以组织大学生用最简单的食材制作红军餐。通过体验手工制作的过程,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进一步领悟革命先辈的独立自主、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育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新一代革命青年。

此外,高校可结合地方文化开展革命教育,如在川渝地区进行党史教育可以结合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实现巴蜀文化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的对接,通过策划特色文艺演出和话剧表演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中穿插表演四川川剧变脸,使大学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川渝文化的魅力,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川渝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与传承,带动地方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党史文化的传播力度。

(四)整合地方及其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凸显党史教育的育人成效

红色文化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资源类型,它在资源分布上具有零散性、地域性的特点。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时应坚持一盘棋思想,克服空间和地理的局限性,努力做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共享,进而形成合力效应。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合作才能共赢。例如,通过整合川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周边红色资源,不仅有助于强化党史教育的实施力度,而且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推进红色资源系统化发展,同时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

整合川渝及其周边红色资源可以从人物类和纪事类两大景点着手:

首先,对于人物类景点要实现人物类景点的连点成线,川渝地区主要有以邓小平故居、朱德故里、聂荣臻故居为代表的人物类景点,周边地区如贵州有王家烈公馆、遵义毛主席住居、陕西习仲勋故居等等。因此,可以通过推出“川渝名人故居游”“聂帅精神进校园”“访故居忆伟人颂红歌”等伟人故居游活动,系统地领略文化名人的精神与素养。此外,还可以将相关伟人事迹收录成册,或改编成舞台剧进行高校巡演。

其次,对于纪事类景点的建构与传播要实现以点带面。一方面要促进川渝两地革命类纪念馆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周边地区优秀场馆布设,提升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展览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川陕第二苏区的集群优势,与陕南地区合作,形成联动效应[11]42。

总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学党史的微观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史教育的活化石,借助地方红色资源让身边的党史形象站立在生活中,是提升党史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党史教育不仅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史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通过打造“实情课堂”,搭建红色文化信息技术平台,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式以及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等方式,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真正发挥其自身特质和优势,进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和文化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性和实践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从而形成红色教育、文化育人与党史教育、党性育人的协调统一,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高校要持续地发挥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高质量、长效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