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路径探究

2022-03-17 00:26
关键词:抗疫防控思政

王 武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政课教师应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其融合进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1 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

由此可见,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疫情爆发后,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带头拼搏;医护人员白衣为甲,不畏艰险;志愿者舍小为大,默默奉献,这是中华民族历来敬畏生命的最好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生动诠释。二是举国同心的磅礴力量。面对疫情,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众多爱心人士关心湖北、众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众多紧缺物资运往湖北,中华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出了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三是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在党中央的组织和号召下,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与病魔对抗,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广大抗疫人员在疫情面前展现出了“危难险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英雄主义气概。四是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科研人员第一时间破解病毒全基因序列、分离病毒毒株,探索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追踪溯源,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科技保障。五是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在全球遭遇疫情大流行的危急时刻,我们始终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原则,第一时间主动分享、通报疫情信息,积极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防疫物资和疫苗。这些抗疫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讲道义、重情义、守信义的大国担当。[3]

2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2.1 在教学内容上重设计,讲好抗疫故事

伟大抗疫精神是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一段段抗疫故事展现出来的。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有党中央的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的故事,有中国人民的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故事,有广大医务人员的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故事,有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故事。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不仅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中华民族的希望,也为在同龄学生群体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生动素材。思政课教师应系统梳理这些案例和故事,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将故事中提炼出的道理通过课堂主阵地系统的向学生们展示,比如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有关章节,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领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在教学方法上重创新,丰富教学形式

要把好的故事讲清讲透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青少年作为最活跃的群体,网络空间是他们重要的活动场域,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随着微博、微信、一些使用率较高的学习APP的普及,拓宽了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将抗疫故事、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点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比如我们可以抓住“云”机遇,适时组织全校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并通过客户端进行交流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的高校正在建设思政课情境化实践教学基地,投入使用后教师可以综合运用“VR”“AI”“5G”等新技术创设疫情防控、救治等情境,达到“以情激趣、以情启智、以情育人”[4]的效果。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抗疫热点话题入手,逐步融入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个人或分组交流探究等方式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2.3 在教学手段上重拓展,用好实践教学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抗疫精神是我们攻克疫情的思想武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索开展以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教师既要设置“规定动作”,又要给学生预留“自选动作”。课堂实践中,可以由学生主导策划一些防控现场的情景模拟;学校层面可以在校园育人实践活动中以传承和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通过组织演讲、朗诵、绘画、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并感悟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予以传承和发扬;社会实践中可以联合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学生在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如参与乡村、社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对来往人员进行身份核验、信息登记、体温监测等。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反映身边抗疫事迹的微视频、微电影,或者走访调研身边抗疫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也可以通过参观抗疫期间留下来的一些设施、物品等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3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3.1 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仅用八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取得防控工作重大胜利,再次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和切实保障人民权利的优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优势。抗疫的生动实践为学生们深刻理解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3.2 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无数先进个人和集体用实际行动甚至宝贵的生命践行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以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3.3 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其本身就是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大课,及时把发生在疫情防控战场的故事及其背后的道理和精神转化为课堂和课程资源,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金课”。

4 结束语

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催生并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抗疫精神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因事化人,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此增强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