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佩
(泗洪县明德学校,江苏 泗洪 223900)
智趣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智”与“趣”的有机结合,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可以更好地深化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智趣教学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智趣课堂”中的“智”,指的是一种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求智”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上的,“求智”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育人”的途径在于“生成智慧”。智趣课堂,是帮助学生实现从“知”到“智”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启智慧,在思考和感悟中习得知识,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智”,在智慧的相互碰撞中深化知识,创新思维模式,获得终身成长的能力。
智趣课堂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五重: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加强学生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对知识的探究、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总结、数学史的传承;(2)二实:全面落实学习目标与课堂教学规范;(3)一成功:每次课堂教学中,让每位学生至少获得一次成功,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就感。在从“知”到“智”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于兴趣。儿童的天性决定了小学生只能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该充满趣味性,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趣”为核心构建数学智趣课堂,需要满足几个要求: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理解逻辑性强的知识存在困难。而数学学科本身却是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而且一些概念、公式十分抽象,如果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构建智趣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性格、认知特点,加强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吸引学生,构建有意境、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具有科学性。作为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探究真理的精神,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探究”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和思考,发现未知,体验探究的意义所在,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知识、总结学习经验。
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数学教学绝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算方法,而是要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数学素养。
指的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并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质上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与内在联系,在脑海中形成环环相扣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知识网。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现有的经验构建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记忆、背诵和练习只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逻辑关系,把新学到的知识不断地融入知识体系,并进行相互对比,让学习过程变得完整。
新课改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要借助于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身经历认知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认知、体会,充分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此基础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构建思路。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直观地探究,慢慢转到抽象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体验式教学的整体效果。首先,教师要借助于教材内容,挖掘其中和学生现实生活具有紧密关联的素材,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元、角、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前往超市进行体验,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要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机地融合,在此基础上了解到知识具有的重要价值。又如,在为学生讲解《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也是不同的。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操场,由一位学生站在某个位置,其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为其拍照,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体验。第三,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学会对知识经验的有机迁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新课改指出,为了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科学、有效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会涉及许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统计与分类等,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形态,这些方法的形态不够明晰,十分抽象。所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实现知识及思想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语言,在此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慧。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相关内容时,在该节课中会利用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对时间进行确定,其中就会蕴含着数形结合以及建模等思想。另外,在《克与千克》相关内容中就会涉及转化与比较的数学思想等。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与点拨,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地渗透数学思想,使其数学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
数学文化是数学科学长期发展、不断积累而来的,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数学思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会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产生重要的影响,会影响到学生“三观”确立,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融入数学文化,要实现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文化的有机交融,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地思考。通过数学文化更好达到知识到智慧的发展与飞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审美体验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认识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把数学以及自然、历史等不同领域的圆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圆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以及人文价值。除此以外,要借助于数学的严谨性合理地融入数学文化。如在为学生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时都会从长方形的面积入手,然后把新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研究并分析该图形的各个部分和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联,最终经过推导获得新图形的面积。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推理能力,更好地达到汇智的目的。
尽管素质教育理念已经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越来越迫切,很多家长也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即使是在教师群体中,同样存在这种思想。这可能与我国的国情、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压力、教育体制有关。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握教学进度,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主导,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这也成为制约学生思维与个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感情,但仍然很难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改往日板书的授课方式,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授课,给学生以新鲜感,让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比如,在三角形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建筑,让学生对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引出三角形的概念、特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知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印象。数学教学中,很多情况下都会涉及推理内容,比如,圆的面积公式、圆的周长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力参与学习,解决理解数学知识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推理,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习惯以及创新思维,从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智趣课堂的构建要以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很多课件也不乏趣味性和知识性,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优秀课件后,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便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实际情况,不仅无法体现优秀课件的价值,而且还会干扰教学流程的安排。智趣课堂需要突出“趣味性”,但趣味性更要建立在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挖掘“趣”的内容。比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现有一盆含盐25%、质量10kg 的生理盐水,怎样操作才能把生理盐水的含盐量增加到35%?这道题目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继续往生理盐水中加盐,或者给生理盐水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分,还可以通过加盐和加水的方式实现。又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2015 年的年历,然后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既学会了区分年、月、日,又学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常识,有意识地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与教学质量并无直接关系,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在“智趣”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用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知识中“求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理性思考。在期末考试前的复习中,如果发现学生对图形的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可以利用图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整合现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集合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数理思考。比如,长方形集合包含了正方形集合;而平行四边形集合又包含了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则包含了平行四边形集合。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于是便可以利用“圆圈图”呈现集合概念。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小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到“集合点”上,比如著名的“船夫渡河难题”:船夫要把一只羊、一只狼、一篮白菜运送到河对面,除了船夫,船上只能装羊、狼、白菜三者之一,在船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与羊不能共处、羊与白菜也不能共处,船夫要怎样渡河呢?这个故事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强烈的讨论欲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把船夫、狼、羊、白菜看成是一个整体,即“集合”,他们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子元素,即“子集”,只要列举出能够满足条件的“子集”的方法,船夫的渡河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总而言之,智趣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趣味点”,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中实现从“知”到“智”的过渡。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构建智趣课堂,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其可以从“知”转变为“智”,通过良好的教学情境达到“启智”的目的,使其可以在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中“生智”,可以在数学文化中“汇智”,有效地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