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探析

2022-03-17 02:41王婷婷
读写算(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语文文本

王婷婷

(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文本细读”是一种通过分析每一个词的含义、语句的内涵及联系,发掘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文学批评方法。将“文本细读”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等方面要素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理解与体会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哲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统一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文本细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能够更好地养成高中生语文阅读的认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能力,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因此,许多语文教育者都在寻求将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希望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谈话法、启发式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教学手段,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但他们解决的是如何教学的问题,而笔者认为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从什么角度解决教学问题。

以“文本”参照作为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从文本的本质出发,深入文本内部和文本周围的文学审美和文学阐释,唤醒高中生的“粗糙”和“麻木”意识,并激活他们身体的认知驱动,更好地养成高中生语文阅读的认知。

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应付高中的考试,也是高中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语文阅读能更好地丰富高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识。阅读能够让高中生感受到作者对于写作背景、写作情感的宣发,能够引起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共鸣,培养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正确认知。从高考成立开始,语文阅读就改变了以往的阅读目的,很多家长以及高中语文教师都认为语文阅读只影响到高中生的高考成绩,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价值,完全忽视语文阅读最初的目的。文本细读的模式能够更多地让高中生明白语文阅读的内容,从内容中了解作者的处境以及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这样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让高中生更多与作者之间形成联系,语文阅读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能让高中生真正地理解与认识语文阅读。

(二)能够让高中生很好地体会到语文阅读的意义

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更多的是教育高中生如何更快速地进行语文阅读,在语文阅读中找到出题人的题目答案,这仿佛是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让高中生真正地理解阅读的含义。因此,文本细读能够让高中生很好地体会到语文阅读的真正意义,明白语文阅读绝不仅仅是答题那么简单,语文阅读有着其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语文阅读是高中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以及作文等文章写作的基础积累,通过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与积累,能够更好地帮助高中生进行作文的写作。目前,高中生的作文灵感以及作文写作的能力都是来自对于日常生活的积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明白一个道理。但是这样的作文写作方式以及写作积累,只能让高中生的作文写作陷入一个误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些事情能够解释一个道理,那么高中生的写作将会陷入瓶颈。因此,高中生需要通过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写作的过程中也会让高中生与阅读文章进行共情与梳理,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更多地让高中生阅读、了解理解阅读的目的和阅读本身存在的意义。

(三)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文本细度的阅读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往,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都是以语文教师的理解作为阅读的核心,语文阅读中教师往往会直接告诉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让高中生自己阅读之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方式增加了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距离,不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生进行语文阅读,也无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文章仔细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

在高考中,很多高考的语文阅读题目都是需要高中生进行仔细阅读之后才能得到答案,因此,高中生就需要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在语文阅读的时候,更加快速以及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快地进行阅读理解的解答,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的效率,也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的成绩。同时,文本细读阅读的方式,也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高中生创作的灵感,达到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二、凸显“聚焦”,优化细读目标

文本细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读懂某一篇文学作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一篇作品的学习学会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效果。一篇优秀的作品中,无论是其语言、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聚焦于课文中的某一个点或几个点,设定细读内容与目标,让学生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领悟。

例如,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很多学生始终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上,而无法深入地体会。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深入感悟莺莺的情感及表现手法”,并将细读教学聚焦于“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一句上。在课堂教学中,从这一句自然切入,然后紧紧扣住这句话中的核心短语“疾便回来”进行细读与品位,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两人分别时莺莺内心对张生可能“不回”的深切焦虑,以及对张生的不舍与痴情。读到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莺莺会害怕张生一去不回呢?”这里面可能会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西厢记》和《孔雀东南飞》分析,可知,莺莺在失身处境下,她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于张生,在那个贞洁至上的年代,一旦张生背信弃义,将会是莺莺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可见,细读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莺莺的无奈、痴情及对两人爱情前途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谈及的聚焦于课文某一个点,并非将课文内容割裂开来,而是让焦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与局部深入到文本的细微之处,细细品读。

三、逐层“递进”,优化教学过程

文本细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在磕磕绊绊中获得体验与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能力,引领学生由浅入深、从易而难地逐层深入到文本中,在文本细读中突破困难、启迪思维和获得愉悦感。

例如,在教学《祝福》一课时,在帮助学生理解“祝福”隐喻意义时,笔者做了以下“递进式”细读设计:

(1)走进祥林嫂,了解生存境遇:小说中有哪些情节表现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此问题引领学生关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得学生领会到一个孤独受难女性的人生悲剧,激发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热情。

(2)走进鲁镇,感受世态炎凉:鲁镇的人们是如何对待祥林嫂的?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此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通过文本细读鲁镇人们对待她的态度,进一步体会到祥林嫂是如何遭受身心摧残,并被逼近死亡的边缘。

(3)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主旨:祥林嫂的死到底是谁造成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这个人物“死”?

笔者在引领理解人物命运及其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祝福”的隐喻意义。

四、重视点化,优化教学策略

相比于日常的阅读教学,文本细读视域下的阅读教学,除了关注文本内容之外,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角度来看,教师应以适当点拨代替以往“讲解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合理引领下,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明明是一篇悼念马克思的文章,可我为什么在读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呢?只感受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深悼念和赞美之情?”针对这一点,于是笔者决定引领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进行细读。以第一段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整个段落,让学生在自己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有一句“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睡着了。”在这一句中,有两个“睡着了”,但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第一个“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一生都在奉献;第二是“睡着了”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在读这两个地方时,其情感应是不忍和痛惜,应低而慢。这样学生再经过反复朗读与感悟,体会到了一种悲痛。可见,虽然恩格斯未表现悲痛,但在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着那一份悲痛。

再如,学习《赤壁赋》一文时,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还需要通过苏轼的文章感受苏轼的情怀和彼时的思想情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受苏轼对时间的感叹,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了解苏轼对时间保持的态度。在学习完成这篇课文后,教师巧妙地将“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感喟接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展开想象。学生在苏轼的情感态度影响下,会形成一种新的思想,这种思想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念产生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养成豁达和坦荡的心态。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对文章中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感悟,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将细读巧妙地转化为随机性语句,充满着无限的精彩,也具有无限的智慧。

五、注重思考过程,突出细节阅读设计

文本细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期间注重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养成,通过掌握的阅读技巧将阅读内容进行转换,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学习知识点,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度体会与理解阅读过程的精妙之处。阅读采取细读的方式,可将文章内容深度呈现出来,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尝试将阅读材料中的文本内容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动态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赏析阅读材料,对文本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鼓励学生认识文本阅读对个人学习能力提升具有的价值。

在设置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核心问题解答。核心问题是阅读材料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思考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阅读材料的阅读质量,是文本理解的中心。学生在阅读期间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把握力度,对学生开展阅读工作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文本讲解之前,要对本文的价值取向、教育性质、可读性等展开较全面的解读,之后再根据阅读材料为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精度文本。

例如,在学习《我的地坛》这篇课文期间,学生在阅读之前,通过题目会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有的同学会认为这篇文章是写景文章。为了使得学生阅读期间有正确的思路,纠正学生错误的理解,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前简要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之前,先粗略地读一遍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初步认识。再让学生与本单元的课文进行联系,寻找这篇课文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引言和粗读课文后可以发现,课文的思想中心并非对景物进行讲述,而是借景抒情,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学生在掌握这个写作要点以后,在精读的时候会深入作者内心,通过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思考史铁生的痛点是什么?史铁生形成的感悟是什么?在阅读完成课文以后,能否发现史铁生人生的美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深度理解,在促进学生保持活跃的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理顺文本内容,与作者对话牵线搭桥,达到教育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精准的解读与品味,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从浅层阅读逐渐地向深层阅读挺进,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情感,并引起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知与思考,从而让阅读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促进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语文文本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