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霞,邹湘辉,查广才,杨东娟,杜颖青,孙延杰,刘亚群,郑玉忠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2007 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强化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工作,同时要求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1]。在目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中,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的新阶段。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层层推进,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2]。
《分子生物学》课程和《细胞生物学》课程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分支学科,被教育部列为理科生物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这两门学科课程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分子生物学》课程解析的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和调控,而《细胞生物学》课程重点在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讲述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从分子和细胞的微观水平上解析生物世界的奥秘,揭示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历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这两门课程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又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充满辩证统一的思想,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因此,这两门课程在生命科学综合素质教育及实验技能综合培养等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重塑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职业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实施课程思政有着良好的契合度。
围绕本校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依托广东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广东省双一流专业“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自2007年开始组建“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14 年搭建成了“理论+实验+课外”课程教学核心团队,2020 年形成“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已完成16 届本科教学工作。其中,《分子生物学》被评为“2007 年校级优质课”“2008 年校级精品课”“2014 年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08 年获得省高校教改示范课程案例资源建设项目,2019 年获得《分子生物学》微视频资源的校级教改项目,荣获广东省2020 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教学水平高的教授为核心,组建了学缘吻合、学历层次高、经验丰富、梯队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学队伍。现有教师8 人,其中博士6 人(博士后经历2 人),硕士2 人;团队成员的老中青比例合理,结构层次分明,各个成员来自不同院校。另海外经历有5 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 人。8 位成员中含4 位教授职称,1 位高级实验师,2 位中级职称,1 位初级职称,其中成员组成包含5 位教学岗位和3 名实验岗位的教师。本教学团队多次获得教学工作考核优秀。团队成员主持了1 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 项省级教改项目,5 项校级教改课题和1 项省教科院项目;发表教改论文10 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1 篇;指导学生获得20 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外科研立项,22项省级校级奖励。可见,“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与职称层次高、力量雄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雄厚的师资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保障,也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基础[3]。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的成员组成涵盖不同年龄,有刚毕业的研究生,到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有师范专业毕业的,也有非师范专业背景,同时又是多学科组合,并包含教学岗位和实验岗位的教师,因此本教学团队的组织和建设更加重要,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确保师资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能力是团队建设的关键。本课程团队一直坚持着听课制度和老教师带课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内部培训。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面对有的中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等问题,老教师积极主动传帮带,发挥榜样力量,认真传道受业解惑,同时注重带出好的人品和作风,协助中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技巧,学习高校教师的岗位责任[4]。通过老教师面授、观摩、点评、总结,中青年教师得以尽快掌握教学专业技能。同时,老教师也更加注重以身示范的影响,保持自身不断提升学习力,与时俱进,在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方面保持高素质,并提升帮助青年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一贯重视课程资源建设,相互协作录制课程教学视频,疫情期间全面开展网络授课,以《分子生物学》为例,该网络课程在自行设计与制作课件、视频、测试等基础上,充分融合超星学习通和中国大学MOOC 的资源,形成了一套完整模块结构的课程内容,各模块均设置了章节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源、章节测验、课程作业、互动论坛等,内容丰富多样,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课程知识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开拓学生视野,学会以批判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课程资源的建设分为“课前-课间-课后”,相互有机结合,以互联网为媒实时交互,多方位实时监督和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
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门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学课程的教师搭架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基础性、完整性、系统性、独立性、综合性、设计性等方面实验安排。强调基础性实验的规范化操作,注重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学科发展的方向[3]。此外,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有序性,也强调实验结果的正确性、重复性和分析思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常识、实验总体的完成能力,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定期组织团队内教师的业务学习,在课程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相互交流,集思广义、博采众长。
(2)加强老中青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让青年教师达到政治信仰、理念道德上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本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培训力度,着手建立人才库、为全面加强团队接续、人才梯队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团队人才全面均衡发展,为实现分子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做强、做优。
(3)师资的培训交流:当下信息技术瞬息万变,要加强团队成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同时不断依托各级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成员参加相关专业进修与学历提升,实现专业能力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交流平台,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加速教师成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和视野开拓。也鼓励教师在各类各级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相关职务,例如团队成员担任省本科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省遗传学会理事等,通过参与不同社会组织中各种管理、科研等工作,有利于提高和拓展教学团队成员的建设能力,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交流学习能力。
《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是生物专业的核心课,课程思政思想贯彻实施过程中一定注重“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并驾齐驱,以此共同形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塑造大学生心灵的核心任务中完成“价值传播凝聚知识底蕴,知识传播实现价值引领”的教育目标[5]。本团队不仅强调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环境生态责任意识的审视;通过授课内容既让学生对科学精神、无私奉献、家国情怀等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6]。
(1)制定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适度性的原则,筛选出贴近课程专业内容和主旨的思政要素,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素质教育进行一体化。
(2)创新教学方式: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和完善已有的课程资源,制作线上网络课堂,教学过程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思维导图、课外科研项目、主题讨论、辩论赛等方式。
(3)拓展思政载体: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创新实验,将思政素养和科研素养的培养融合一体。
(4)挖掘思政元素:发掘体现《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科学观、生命观和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发掘先辈楷模的示范性,突出民生关联度。
(5)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通过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学习和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和意识,引导教师不断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自觉持续性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有效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序的团队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是教学团队高质量教学水平的有效保证[7]。
“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与各个教师成员目标要有一致性,在基础上团队所有成员才能自愿基础上积极能动的参与团队教学工作,组建成为开放创新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保证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无等级之分。教学团队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具备较强的领导管理和组织沟通能力。核心成员4-5 名,负责和把控顶层设计和制订团队管理运行方案[8]。团队成员长期合作,每个人都具备承担工作任务,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非常清楚各自的角色任务,能保持长期参与意识和明确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完成份内工作。
“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多以高学历高职称,基本都是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承担多门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有成员又承担着不同的管理工作,有成员担任二级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实验室主任等,工作任务繁杂。因而团队成员间建立分工合作、协同信任、高效通畅的工作机制是保证团队绩效的关键。本教学团队通过课程团队定期见面会、微信群、课程工作平台、邮箱等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确保成员间信息的发布与接受即时性和完整性。定期召开教学团队成员见面会,相互交流沟通,保证团队成员相互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状态和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及时调整,互助互补,相互帮助,以此发挥集合群体优势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分工合作、协同信任、高效通畅保证团队成员持续地在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资源建设、学术交流和教科研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形成共识,共同营造着互帮互建的协同工作氛围,增强了教师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2020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专业课程中建立和完善“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协同的全课程育人格局,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而这其中的核心因素在于师资队伍,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力量雄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保障,是保持高教学水平的前提。本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提炼深层次的思政核心、文化基因和价值案例。加强老中青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让团队教师达到政治信仰、理念道德上的传承与创新。“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的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团队接续、人才梯队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团队人才全面均衡发展,为实现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