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易引起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慢性高血压可引起其他器官、组织损伤及相关并发症,是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应及时、有效地治疗。如高血压肾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慢性肾病,病程>3 个月。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高血压肾病的发展,出现一般肾病的典型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慢进、缓退、难愈、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是高血压肾病的特征,其与以正气为本、邪气为本的病机特点有关,而正气是慢进、缓退、难愈、邪气为其特征的重要因素,参芪地黄汤作为治疗气阴两虚的代表方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1]。本研究入组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共50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压指标与肾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索了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50 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53.71±8.2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34~79 岁,平均年龄(53.25±8.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缬沙坦口服,服药剂量为80 mg/次,1 次/d,医生在患者连续接受1 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其病情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酌情调整。治疗8 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参芪地黄汤组方:人参10 g、山药15 g、熟地黄15 g、泽泻12 g、丹皮12 g、黄芪18 g、茯苓12 g、山茱萸15 g。水煎服,1 剂/d,分2 次温服,早晚各1 次。偏于气虚者,黄芪改用30 g;偏于阴虚者,黄芪改用10~15 g,熟地黄改用20~30 g,加天冬、麦冬各15 g。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压指标与肾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10 mm Hg,24 h 尿蛋白定量<0.15 g/24 h,血肌酐正常,血压正常;有效:患者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减少,舒张压下降<10 mm Hg,血肌酐≤基线15%,24 h 尿蛋白定量<1.00 g/24 h,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压和肾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压达标时间(5.64±1.34)d、住院时间(7.78±1.34)d 短于对照组的(6.78±1.67)d、(8.78±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血压升高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在改变。随之而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高血压的几率。据相关研究结果,高血压因其临床症状及预后十分特殊,治疗过程复杂繁琐,以蛋白尿为主,易并发肾小球动脉狭窄及硬化,加重患者病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动脉粥样硬化,科学合理的血压控制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3]。
目前,该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2 型糖尿病肾病(T2DN)和高血压状态下会异常活化,从而促进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血管紧张素是一种血管收缩剂,作用于肾小球表面,增加毛细血管压力,加重肾损害。因此,有效地抑制RAS 激活是保护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键。传统药物为AngⅡ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广泛。传统药物缬沙坦能抑制AngⅡ与受体的结合,阻断血管收缩,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醛固酮释放量。传统药物可明显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心脏和肾脏等器官[4]。
中医认为高血压肾病多与脾、肾的协调作用密切相关,如脾失传,肾失开合汽化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治疗时应补益脾肾,益气滋阴,佐以固摄和化湿为主。参芪地黄汤以人参、黄芪、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等为主药,人参、黄芪两药相辅相成,具有共补脾肾肾虚的作用[5,6];山药补脾胃、生津、补肾;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止崩止带、生津止渴。中医认为补虚药黄芪、党参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其对肾病有确切的疗效;动物实验还表明参芪地黄汤可显著提高白蛋白,降低尿蛋白,对肾组织损伤也有明显改善[7,8]。
本研究的成果中,观察组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且安全性高,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