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薇 丁娇
甲亢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普通人群中甲亢的整体发病率约为1.3%,其中少数患者具有明显临床症状[1]。该病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炎性甲亢,药物导致身体代谢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相关报告显示:临床上多数甲亢是由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引起的,少数患者是由遗传引起,其中还有部分患者是因为接触或摄入过量碘物质,此病不是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2,3]。此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心悸、盗汗、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少等。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维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促进甲状腺功能稳定,具体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是采取直接切除甲状腺结构,虽可以直接治疗且复发率低,但是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是相对较多,且术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需服用甲状腺素片维持稳定,因此药物治疗相对大部分患者更容易接受[4]。药物治疗主要是调节升高的甲状腺水平。临床首选药物丙硫氧嘧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复发情况较多。此药在服用过程中容易被肝脏代谢,大量服用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引发相关并发症。有研究表明:甲巯咪唑治疗效果优于丙硫氧嘧啶[5]。本研究采用160 例甲亢患者,分组后分别服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60 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女62 例,男18 例;年龄32~66 岁,平均年龄(50.23±6.23)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1.24±0.93)年。观察组女60例,男20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1.01±6.86)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24±0.6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诊断甲亢FT3与FT4水平升高,TSH 水平降低的患者;②患者知晓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轻、中度甲亢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重度甲亢患者;②治疗期间无法全程参与治疗的患者;③服用其他激素类药物患者;④伴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重庆汉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056,规格:50 mg/片)进行治疗,口服,3 片/次,2 次/d,1 个月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12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甲巯咪唑(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85,规格:5 mg/片)进行治疗。口服,开始时30 mg/d,2 次/d,病情控制后可酌情减量,1 个月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12 个疗程。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医生应根据病情进行药量酌情增减,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饮食,要低碘饮食,平时应避免大量运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①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TSH、FT4、FT3,TSH 正常范围是0.27~4.2 mU/L,FT4正常范围是10.3~31.0 pmol/L,FT3正常范围是2.6~6.6 pmol/L。②肝功能指标水平[6]包括ALT、AST,ALT 正常值范围<45 U/L,AST 正常值范围<50 U/L。③服药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眩晕、唾液腺和淋巴结肿大、皮疹等。④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SH、FT4、F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SH 水平高于对照组,F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服药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4 例(5.00%)头痛眩晕、2 例(2.50%)唾液腺和淋巴结肿大、1 例(1.25%)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07<0.05)。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半年复发9 例(11.25%),观察组患者半年复发1 例(1.25%)。观察组患者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27,P=0.009<0.05)。
甲亢是医院内分泌科室常见的一种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甲状腺身体器官的异常,使得无法正常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一系列疾病[7,8],此病属于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甲亢的原则主要为饮食上限制碘的摄入,主要方法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9]。抗甲状腺代表药物分别为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是常用的咪唑类抗甲状腺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的过氧化物酶,阻碍甲状腺内的碘化物氧化,从而抑制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合成[10,11]。丙硫氧嘧啶主要抑制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所介导的酪氨酸的碘化和偶联,而药物则作为过氧化酶的底物被碘化,使氧化碘不能与酪氨酸结合生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MIT 和DIT 不能偶联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12]。此外,丙硫氧嘧啶尚有免疫抑制作用,能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使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降低。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明显降低了患者FT3、FT4的水平,且提高了患者TSH 水平。但是相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甲巯咪唑治疗,疗效相对较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SH高于对照组,FT4、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复发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硫氧嘧啶虽有一定疗效,但是该药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容易在吸收过程中被肝脏所代谢,患者长期服用,会造成肝功能损伤[12]。且此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反复。甲巯咪唑可以降低患者肝功能损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在甲亢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是比较而言,甲巯咪唑的治疗效果优于丙硫氧嘧啶,能够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对患者肝功能损伤小,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