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 影像特征分析

2022-03-17 12:31张英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空泡瘤体胸膜

张英惠

我国肺癌发生率、死亡率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排行榜首位,且女性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排行榜第二位、死亡率位居首位,究其原因,在于患者确诊肿瘤时,病症多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阶段,治疗难度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故此,及早诊治肺癌意义重大,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1,2]。现阶段,临床多采用CT 技术诊断肺癌,但肺癌早期患者肺部病变状况并不明显,且易与良性病变混淆,如何有效、准确鉴别早期的恶性病灶,是CT 技术的研究重点[3-5]。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96 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 影像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诊治的96 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病灶直径大小分为A 组(病灶直径1~2 cm,52 个病灶)和B 组(病灶直径<1 cm,51 个病灶),每组48 例。A 组患者中,男23 例(24 个病灶),女25 例(28个病灶);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3.85±10.23)岁。B 组患者中,男22 例(23 个病灶),女26 例(28 个病灶);年龄27~79 岁,平均年龄(53.82±10.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符合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资料不全者。

1.2.2 排除标准 沟通障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合并其余恶性肿瘤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CT 检查做出影像学诊断。本院使用日本Toshiba 公司提供的 Aquilion one 64 层螺旋CT 进行诊断,扫描参数为:管电流100~250 mA、管电压120 kV、重建间距0.5~1 mm、螺距0.984、矩阵512×512,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杨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1)。

大致检查流程:检查前,由检测人员先行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待患者准备就绪后,取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为患者肺尖至肺底(含腋窝及胸壁),期间语言指导患者呼吸气,完毕后,经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剂量80 ml,注射后23 s 及80 s 时,对患者血管期、实质期进行增强CT 扫描,获取相应信息并于计算机内三维重建。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CT 影像特征,包括病灶密度(实性、半实性、非实性),瘤体边缘征象(光滑征、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征+空泡+假空洞征、异常血管集束+穿行征、胸膜凹陷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灶密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病灶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病灶密度比较[个(%)]

2.2 两组患者的瘤体边缘征象比较 B 组患者的瘤体边缘光滑征占比高于A 组,分叶征、毛刺征占比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瘤体边缘征象比较[个(%)]

2.3 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征+空泡+假空洞征、异常血管集束+穿行征、胸膜凹陷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征+空泡+假空洞征、异常血管集束+穿行征、胸膜凹陷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征+空泡+假空洞征、异常血管集束+穿行征、胸膜凹陷征比较[个(%)]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人体肺支气管黏膜或者腺体,病因复杂,虽尚未明确其具体病因,但已经认可吸烟、空气污染、氡气等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慢性肺部疾病、病毒感染、高龄人群等可增加患病几率。近年来,我国临床肺癌患者数量迅猛增长,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6,7]。

相关医学研究[8,9]提示,肺癌的早期诊治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但肺癌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且影像学特征并不显著,易与其余肺部疾病混淆,这就对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T 技术是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病症诊断。本文中,两组患者的病灶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CT 技术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患者病灶密度。随着CT 技术的不断发展,薄层CT 重建检查能够以薄层显示图像并将扫描层厚控制在1 mm 以下,极大提升了患者病灶内部的观察效果,使医师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病灶密度、内部血流等状态[10,11]。但两组患者病灶密度差异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周围型肺癌多为腺癌,表现为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鳞屑样生长,逐渐向周围浸润,产生肺泡塌陷、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形成部分实性或实性的结节,而该过程较为缓慢。B 组患者的瘤体边缘光滑征占比高于A 组,分叶征、毛刺征占比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凸显了CT 检查对肺癌进展的检测价值,本文中两组患者理论上是早期周围型肺癌逐步进展的变化,毛刺征、分叶征等征象的差异,便能够有效提示患者肿瘤的进展,但这对早期鉴别诊断并无太大作用[12,13]。而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征+空泡+假空洞征、异常血管集束+穿行征、胸膜凹陷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征、空泡征是肺支架结构尚未受到肿瘤侵犯,于肺泡、细支气管内部尚存少许的含气空隙而形成的。异常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均由肿瘤组织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或者瘢痕收缩,对邻近小叶间隔、脏层胸膜、血管向瘤体集中性的牵拉所致。这几类征象出现2 个或者以上,便高度提示肺癌发生可能[14,15]。

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无法作为临床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发生标准,研究结果需进一步验证。本院将于今后工作中继续应用CT 技术,后续纳入更多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样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结果准确性,探究CT 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患者诊治工作中的其余优点,为临床早期肺癌患者诊治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在周围型肺癌的CT 影像中,分叶征、毛刺征等会随肺癌进展而发生变化,但早期占比并不高,且病灶密度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中易造成误诊、漏诊状况,而观测支气管征、空泡征、假性空洞等征象可有效鉴别早期周围型肺癌。

猜你喜欢
空泡瘤体胸膜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流态特征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