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

2022-03-17 12:31于振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节性出血量结节

于振强

甲状腺属于临床头颈部常见症状,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类型,该类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形成结节,改变甲状腺功能,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阻止病情发展,减少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几率[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能够降低复发率,目前临床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以及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案不同,临床效果也有所差异,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恢复。因此,本研究以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 料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12 月的医院接收的80 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27 例;年龄24~72 岁,平均年龄(50.14±8.72)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25±1.24)年;结节直径0.6~6.8 cm,平均结节直径(3.57±1.09)cm。观察组男16 例,女24 例;年龄22~75 岁,平均年龄(51.57±9.86)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4.68±2.11)年;结节直径0.9~6.3 cm,平均结节直径(3.20±1.0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临床采取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肩部垫高,切口选在患者胸骨上皮纹部位,切口大约8 cm[2]。切开后使用丝线将皮瓣进行悬吊,采用电刀将颈白线切开,直到患者甲状腺内外被膜之间,先处理甲状腺动静脉。对一侧腺叶游离并进行静脉结扎处理,直到将患者甲状腺下动脉充分显露,随后将游离腺叶内侧以及上动脉分支结扎处理,将甲状腺上级充分显露并进行离断处理,下动脉切断将喉返神经显露[3],分离甲状腺,在手术中应紧贴患者真包膜切除整个甲状腺侧叶部位。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完全相同,唯一不同是在患者切除甲状腺时保留背测的甲状腺包膜以及腺体组织[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满分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强。

1.3.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主要包括VEGF、IGF-Ⅰ以及TGF-β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 以及IGF-Ⅰ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甲状腺能够产生蛋白质,调节患者体内需求,同时维持代谢功能的平衡,促进机体生长[5]。而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现象,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恢复较快。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结节最常见原因,也是临床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双侧同时发生。该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常是患者摄入碘元素过少导致甲状腺内发生增生性病变,进而转化为结节症状[6]。若没有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随着患者自身病情发展,导致体内肿胀程度增大,甚至出现恶化,从而对颈部神经以及患者气管造成压迫作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放射、免疫、饮食以及自身遗传等,临床对于该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会导致患者体内遗留病变组织部位,造成复发,产生不良后果[7,8]。部分患者会因自身因素选择手术治疗,能够直接切除病变组织部位,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复发率较低,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以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医护人员担心会对患者造成神经损伤以至于后期服用甲状腺素等。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充分暴露患者病变组织部位,减少对甲状腺损伤[9-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出血量较少,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生长因子发挥调节作用。其中VEGF 能够增大血管通透性,促进蛋白分子外渗,同时增加内皮细胞数量。IGF-Ⅰ能够调节甲状腺细胞增殖分化,TGF-β1可以调控上皮细胞增值分化,疾病发展早期该类血清因子增高,同时在组织内生成TGF-β1结合蛋白来抑制该因子活性,缓解病情发展。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 以及IGF-Ⅰ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可以改善血清因子表达,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出血量较少,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可以改善血清因子表达,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结节性出血量结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