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素养培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2-03-17 13:26吴翠
天津教育·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道德

吴翠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组成,也是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应围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三项任务拓展教学内容,多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案例,丰富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法治活动参与感、体验感,以此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涉及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是当前教师不可绕开的教学热点。法治素养是源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法治素养基于法治意识,旨在让学生有了一定法治意识后形成的某种法治方面的素养或者素质。法治素养不仅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學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素养能力。初中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在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容易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冲击,若该阶段出现了认知偏差则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既要向学生展示国家、社会在道德层面对公民提出的要求,也要向学生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和底线,教师应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价值,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学生的法治思维,坚定学生的法治信仰,培养学生成为有是非判断观、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文章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经验,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落实法治意识下的法治素养策略上进行如下探讨。

一、拓展学习素材,培养法治意识

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是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托《道德与法治》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如教材中的《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这部分法律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常识。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习中,学生通过“法不可违”章节了解到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而不能为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行为:①放学路上,小明捡到他人的华为智能手机,私自留下不归还他人;②在超市收银结算中,小红不遵守秩序,随意插队;③放学路上,某道路上因道路维修而短暂不通,小明将“施工期间,此路不通”标牌丢到路旁边。通过“预防犯罪”章节了解触犯法律需要受到哪些惩罚。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行为供大家讨论,诸如上面小明因道路维修而短暂不通将“施工期间,此路不通”标牌丢到路旁边的行为要受到什么法律惩处,大家需要分析每次违法行为会产生哪些法律问题,以此对学生起到预防违法的效果;同样,在学习“善用法律”章节中,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等。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生活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引用学生熟悉的案例,通过熟悉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法治思维。可以说,通过教材学习,提供学生熟悉的法律方面的情境案例能奠定学生法治基本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除此以外,法治意识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学习课本教材层面。课本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需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目的,从学生内心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在教材学习基础上,教师还需结合案例教学,以生活中热点话题或生活案例模拟一些法律场景,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主动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学习中,可模拟学生在家用父母手机上网,让学生分辨不良信息,让学生可以培养遇到网络谣言、不健康的信息、危害社会的谣言等不要浏览,更不要在信息面进行随意的评论,甚至不能转发这些信息,做到坚决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意识。学生需要谨记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行为,知道随意浏览、评论、转发这些信息带来的后果。教师借用这些生活中的案例,旨在检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宽,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或者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生活为跳板,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生活需求充分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的养成,另外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学会用法律和道德观念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判断。

二、创新教学情境,提升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从法治角度思考问题和成功解决问题,而对法治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教学情境。情境化教是初中教学开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能让平面化文字化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的视觉体验,以此为中心,搭建学生与文本知识之间的共情桥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并且对调动课堂氛围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情境创设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事件的真实性。教师所选取的事件是生活中真实存在而非虚构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感受的真实性。场景足够贴合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以此产生共鸣。结合以上两特征,教师情境创设尽量从生活、身边小事寻找灵感,将这些事件编排到同一个情境中,给学生带来最真实的体验。

例如,在八年级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学习中,学生由于未踏入社会,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等这些机构非常陌生,仅通过教材文字描述虽能了解到每个机构功能,但无法体会到这些机构在规范社会生活秩序中的作用,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些机构的功能价值记忆混淆。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件事着手引入案例:最近我们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学校周边的小摊在整顿之后全都不见了,请大家回忆一下近期整顿的事情,回答教师的以下问题:①哪些部门参与了这场整治?②小摊贩营业需不需要什么手续?取得什么证件?③在食品行业从设立到营业的过程中,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其中又涉及哪些部门?④我们的街道、社区工作者们在街上散发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单,他们是履行什么职责?教师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案例,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身边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创设,将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监管部门等机构职责纳入答案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则可以清楚了解这些机构在这场整治活动中发挥的功能,同时也对国家机构设置和功能有了直观、清晰的认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教学知识的静态呈现难以让学生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法治知识,获得法治方面的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坚定法治信仰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法治素养,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以实践检验真知的方式让学生培养起学法、知法、守法遵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坚定自己内心的法治信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活动组织可从三個方面展开;一是利用课下时间邀请当地法官或律师为学生开展普法课堂,以生活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接触法律,深入了解法律;二是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法治活动;三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实践活动,开设法治主题日、宣传周等,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实践法律。

例如,在“公民权利和义务”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辩论思考题:“小明爸爸不小心将平板电脑弄丢了,回家后他就对外发布了悬赏广告,宣称拾到平板电脑并交给自己的可以得到2000元的奖励。第二天有人送来了平板电脑,但小明爸爸不愿意给2000元奖励费,你怎么看待这件事?”通过课后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个现实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拾金不昧是品德,不应该拿这个悬赏;有的学生则从法律角度提出小明爸爸做出的2000元悬赏是承诺,是对自己设的义务,应该履行。好像双方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这样的辩论就是很好的法治素养培养素材。此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才发现有时候看似当然的事情从法律角度来看未必符合规则,因此考虑问题要多方面,要学会用法律眼光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法治素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很多学校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内会不定期有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报告会,学校会邀请县级负责青少年违法方面的法律工作者,甚至是地区派出所教导员到学校宣讲近一段时间发生的青少年法治案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报告会,里面发生的案例往往就是学生同龄年段,甚至就是本地区发生的。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报告会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拿出一节课或者半节课,让学生讨论交流其中的法治知识、法律思维,让学生在健康成长中做到不违法、不犯法、要懂法,成为父母、教师放心的好少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影响,需要教师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影响,促进学生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治意识是法治素养的重要前提,要培养好学生的法治素养需要教师课上有效地落实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在长达六年的中学生涯中,法治素养培育对中学生成长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给学生提供接触法治、了解法治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挖掘教学资源,运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法治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坚定学生的法治信仰。

(吴淑媛)

3711500589205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