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探索

2022-03-17 22:38平越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固体废物城市建设管理

平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产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固体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为有效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无废城市”概念,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探索全新的发展策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固体废物;无废城市;城市建设;管理

根据自然资源部统计,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23亿吨,农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为52亿吨,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约38亿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无废城市”建设的高度对固体废弃物实施有效控制,以期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无废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建设目标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有效处理废弃物的方法途径,力求减轻废弃物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兼顾到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在该建议中明确提出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利用战略,明确了未来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并颁布相关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通过开展试点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根据这一建议,为满足当前新形势的需要,各地尤其是试点地区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中应建立健全相关技术体系,打造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支持各项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齐头并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优化当前的环保管理、城市管理、工业生产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形成全新的发展格局。该建议还提出了要加强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统筹全局,做好引领,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存储,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灵活利用新理念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打造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体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概念

为有效、快速处理固体废弃物,加强环境保护,应当积极引入“无废城市”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建设绿色、开放、循环的发展环境,引领城市发展,促使人们认识到绿色环境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提升环保意识,优化现有的生产、生活和环保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废城市的建设实现了对固体废物源头上的控制,从源头上缩减废物排出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际上,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固体廢弃物,也不是所有的固体废弃物均需要资源化应用,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使废弃物的数量得到合理控制,对废弃物实现最优化处理,保障城市环境安全。例如,城市可以积极组建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强整体布局,实现统筹管理,从宏观层面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优化城市环境保护体系,引导城市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环境整体管理水平。

二、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策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

无废城市建设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好制度优势,通过制度约束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具体实施中,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盘点当前废物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个人、社会、城市、政府及企业的角度分析无废城市建设的需求、计划和各个层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废物综合管理的制度建设。例如,在企业层面,针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要求,需要生产环保产品,企业就应该以产品的易回收程度为出发点,着力优化现有生产制度和生产规范,实施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明确各个生产线的责任,优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回收流程。再如,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应明确消费者与企业间的责任划分,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消费制度和理念,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消费法规,明确不同情形下的生产、生活产品废弃物处置的不同要求,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降低固体废弃物的整体管理难度,以此来保障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和立法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数据在环保立法立规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以固体废物减量为目标开展各项研究,做好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做好环保立法立规建制工作。

(二)注重产业支持

在大力倡导环保理念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环保双重压力,所以,在打造无废城市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产型企业的困境,及时给予其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投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最大程度降低废弃物回收难度。具体而言,社会调研机构应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对各类产品的需求数量,预测当地将会产生的废弃物内容和数量,并据此建立起固体废弃物资源的利用标准,政府、银行或信贷机构给予生产企业优惠贷款后,生产企业应在注重经济循环发展的指导方针下,将废弃资源进行整合,转变为产品原料,实现二次回收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调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应该站在技术、政策、环境的高度,完善当前粉煤灰、尾矿、冶炼渣、硫酸烧渣等相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对生产进行合理调配,在生产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保证产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如可分解性、可拆解性、可回收性等,优化产品性能,推进绿色发展。

(三)注重固废分类的整体推进

固废分类工作可以说是无废城市发展的重点,也是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基础,做好固废分类工作可以优化现有生产模式,打造全新的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步伐。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细化完善固废分类指导方案,加强对固废分类工作的宣传,如法制宣传、社会宣传、群众宣传、行政处罚宣传等。企业应整合自身现有资源,为后端的资源重复应用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管理奠定基础,并从根源上降低成本,健全企业与社会废弃物收集网络,优化固废收集环境。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融入精细化管理,对各类废弃物按照危险废物、一类固废、二类固废及生活垃圾等进行精准分类,并根据精准分类实现精准安全管控。

(四)积极出台固废量化相关政策

无废城市环保部门应牵头抓总,强化政策联动,统筹推进本地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当地实际出台固废量化相关政策,联合财政税收相关部门落实好对相关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优惠政策。环保部门要持续强化危险废物管控,明确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鼓励企业加强整体防控,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避免发生二次污染。市场监管部门和银行、招商引资等部门应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生产企业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增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投资的吸引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投入,不断探索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路径和模式。生产型企业要尽可能生产以固废为原材料的成品或者半成品,提升危险物品的安全利用效率,保证产品达到环保要求,还可以尝试通过建立危险物处理试点、危险物处理信息系统,利用“一物一码”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在线管理,实现线上交废与风险防控,实现对危险物的整体管控。与此同时,宣传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要联合发文,积极打造无废城市标兵工程,将无废城市相关标准要求融入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创建内容中,促使各地城市、部门、企业强化环境整治,有针对性地推进固体废弃物控制、回收、利用工程,实现城市绿色、协调、循环发展。

三、結论

综上所述,在大力倡导环保理念、推行循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无废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应注重自身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努力整合现有政策、社会、行业及产品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好固体废物的生产、流通和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这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明,任中山.“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经验浅析[J].中华环境,2020,16(11):33-35.

[2]唐维学.第七届固体废物和粪便污泥综合管理国际会议:面向社会的蓝色解决方案[J].环境卫生工程,2020,28(04):112.

[3]朱灿.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与无废城市建设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5(04):110.

[4]贾少华,陈秋韵.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2020,42(02):31-34+62.

[5]阮氏芳兰,陈艳阳.越南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东盟研究,2019(02):118-128.

[6]宋依然.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固体废物管理与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19,14(15):87-88.

[7]杜蕴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的实施细则[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15(32):12-14.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3589501186577

猜你喜欢
固体废物城市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污染减排视角的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因素的测算分析
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中宁县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对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探析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