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奥林匹克教育中国故事:更全面更健康更美好

2022-03-17 07:17张晓京公钦正
中小学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体育学校

张晓京 公钦正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已见雏形,但仍面临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未得到广泛共识、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等问题。中小学校应将推进奥林匹克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的增长点,在谋求价值共识、推进跨学科协同、拓展教育资源方面重点发力,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奥林匹克教育;奥运精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后奥运时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2-0041-04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为中国再次借奥运契机讲好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故事提供了可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处于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伴随这一体育盛事的到来乃至未来的“后奥运时期”的开启,如何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更好地推进并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育人价值,应成为中小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的增长点。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虽然它以体育竞技为表现形式,但奥运精神的终极价值从来都不是竞技本身,而是以一种无比壮丽和激动人心的方式,最大可能地弘扬人文精神,唤起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体认和珍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和各体育组织之间就已经开始开展积极合作,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逐渐受到关注。1994年,国际奥委会要求申办城市在申办报告中制订教育和文化计划,奥林匹克教育实施开始逐步制度化。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寓教于体”世界论坛,会议通过了旨在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威斯巴登宣言》。自此,从2002年冬奥会起,主要城市要在为期7年的奥运会准备期内,在举办城市的学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使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如北京市启动《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全市中小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学校常规教育工作。全国范围内还创造性地建设和命名了“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开展了影响深远的“同心结”交流活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共有31个省份的556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作为全面深入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挥其对区域内其他中小学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2]“同心结”交流活动则是与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开展持续交往活动,在确定的210所“同心结”学校中,199所学校与结对国家(地区)取得联系,158所学校与对方确定为姊妹校,成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3]

伴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部等部门于2018年颁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各地方开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2000所,2025年达到5000所;同时鼓励各地分批次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借此普及奥林匹克和冬季运动知识,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引领健康学习生活新时尚。

通过积极申办、举办奥运会及冬奥会,上下通力配合,我国奥林匹克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果,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已见雏形。

1. 政府统筹规划,构建奥林匹克教育基本保障体系

作为国家层面的体育与教育事业,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在工作实施中,由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发挥着统筹引领作用。

一是形成管理监督体系。政府通过组建成立关于奥林匹克教育的管理、监督和研究机构,遴选或成立一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同心结学校,以及奥林匹克文史馆、博物馆等机构,更好地发挥其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的管理、监督、规划、保障和统筹引领作用。

二是形成政策法律体系。教育部、北京奥组委、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等联合起來,共同完成奥林匹克教育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为奥林匹克教育的确立、普及与长效发展创造良好稳健的制度环境。

三是形成资金保障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以项目形式优化财政投入、资金使用与成果管理,加强用于推动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资金监管,提高其使用效率。

2. 学校具体实施,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全方位落实

学校是落实奥林匹克教育的关键主体。当前,各地普遍通过设立示范学校的方式,带动所在区域奥林匹克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是开发奥林匹克教育课程。课程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通过开设与奥林匹克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项目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来保障奥林匹克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教育教学方式。将奥林匹克教育内容与学校实际办学条件相结合,是中国落实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经验。以冰雪运动为例,对于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中小学多采取实地体验的教学方式;反之,则采取“旱地化”运动形式,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方式。[4]

三是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很多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师资进行集中培训,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均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与精神。同时,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还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培养力度,为所在区域中小学输送师资。

3. 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奥林匹克教育整体合力

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一是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其成功举办的前提都是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其中,家庭教育在鼓励学生参加奥运会志愿者活动、支持学生观看奥运会、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举办奥运会和冬奥会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契机,但要保证奥林匹克教育的持续发展,更要依靠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可以将奥林匹克知识和文化以较快速度传播至更广泛的受众,也覆盖更多中小学生。

目前我國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还面临一定的现实问题。

1. 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仍未得到广泛共识

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主要依托体育课程进行。但由于在大多数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地位不高,学生“主课”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缺乏参加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实践机会和内驱力,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往往集中在理论知识学习而非体验层面,最终往往流于形式。此外,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的限制,家庭对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接受程度与支持力度不一,对中小学生参与校外现代体育项目的热情不足。从社会发展水平看,由于我国还不是冰雪运动强国,公众在认知上还存在重比赛观赛、轻教育教学的倾向。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重心更偏向举办赛事,在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方法、人员准备、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奥林匹克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来看,由于全国各地中小学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奥林匹克教育在各区域的资源配置十分不均衡。如据教育部网站的公开数据显示:在556所“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仅北京市就有200所,其他省份分别只有几所或十几所;在627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北京市、河北省各有107所和193所,其他省份则在几所到几十所不等。除省际差异外,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城乡差异也很大。特别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并不理想,更谈不上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了。

3. 奥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亟待深入研究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既包括正确认识奥林匹克知识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在强身健体、完善人格、拓宽视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更指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价值。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不只是作为体育学科的重要补充,更应作为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融入学校教育大框架中。但目前来看,很多学校除体育之外其他各学科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足,严重制约着奥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奥林匹克教育以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心,在奥运会筹办周期内往往得到较多关注,但在“后奥运会时期”有关活动与研究则明显减少。2008年奥运会与2022年冬奥会这两个周期之间甚至出现“断层”现象。[5]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奥运会遗产,保持奥林匹克教育的延续性,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是中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宝贵遗产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把握奥林匹克教育核心,谋求与学校教育的价值共识

尽管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不同的解说,但体育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真正目的是要促进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以建立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6]奥林匹克主义价值观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技能发展”“情感表达”“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主题,既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紧密相关,也为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因此,中小学校要在正确理解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将其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从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有趣事、关注事中寻找切口,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2. 积极推进跨学科协同,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

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保障环境,也要在校内营造协同共进的育人氛围。为此,学校可以围绕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以及“后冬奥会时期”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让冰雪运动项目进校园、进课堂,以此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自身运动爱好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理解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坚忍不拔等精神价值与情感行为表达,形成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等健康人格。此外,从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以及不同国家的实践来看,奥林匹克教育除与体育教学紧密相关外,还应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与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多学科相关;教学途径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大量涉及课外实践活动、班级建设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为此,学校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要突破原有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组织模式和教学准备模式,促进不同学科、岗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通,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奥林匹克教育广阔资源

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过程中,资源匮乏是很多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此,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现有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引领功能,促进校际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如可以通过引入“慕课”“互联网+奥林匹克教育”等方式,使教师方便快捷地接触到高等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优质奥林匹克教育资源;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云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以及AR和VR技术,拓宽奥林匹克教育时空,提升教师奥林匹克教育能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李春治.欧洲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对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2-206.

[2] 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EB/OL].(2006-10-13)[2022-01-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 moe_1444/tnull_20588.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重要遗产[EB/OL].(2008-05-21)[2022-01-05].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6192/s222/moe_1732/201004/t20100420_85482.html.

[4] 邹吉玲,章碧玉,许磊,等.我国高校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5):58-63.

[5] 刘玉,黄亚玲.基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5):98-103.

[6] 熊斗寅.时代的召唤 历史的必然—读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基础》[J].体育文化导刊,2011(2):149-154.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京津冀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研究:特征比较、阻因模型与发展对策”(项目编号:AEAA19012)的研究成果。

3583501908278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体育学校
头脑奥林匹克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