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勇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445000)
在初中阶段便已开设化学课堂,且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实验要求,但就以往学校实际经济能力及学校自身教学水平来讲,能够具备一个极为完备的化学实验系统相对较为难度,且化学实验室中本就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对化学实验室中器材使用规则并不明确,所以在展开化学实验之前须得为学生明确化学实验室中各种器材操作办法.
在每节实验课之前应为学生明确各种仪器操作守则,以确保学生安全性.如以“浓硫酸的性质”一课,所使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及玻璃棒,在以上所使用的器材中,需要注意的是托盘天平的砝码不可以用手触碰以免其质量因腐蚀等原因受到影响,其次是酒精灯,如何使用酒精灯合理地点火?又如何在不需要的时候关掉火焰?尤其是若酒精灯因意外被碰倒着起火来又该如何做等.以上问题都应当值得教师与学生关注,既是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与学校公共器材安全,又是促使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及实验中各个器材的作用有所掌握.在展开任何一项任务,基础都应当是最被值得重视的内容,以夯实学生化学基础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当然以上所列举的器材或许会有可替代物,但整体上使用规则相差并不远.在实施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自由度较高的任务更乐于发挥,越多的尝试对学生来讲可以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但与此同时盲目的尝试并不可取,明知道会产生无意义伤害的尝试是不可取的.值得强调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尤为危险,在进行实验之前须得向学生反复强调这一点,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可以迅速展开有效的措施以保护自己最小程度受浓硫酸的伤害.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使用器材的操作规范,不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讲授,均可起到深化学生化学实验过程危险及标准规范的意识,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自顾自地做自己的实验,期间交流相对较少,但往往学生在实验进行期间便对自己进度十分好奇,些许的差异总是会在学生心里埋上一颗“自己能否成功”的自我怀疑的种子,所以在学生展开实验过程中,教师须得适当地关注,并予以适当的建议,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提升完成化学实验的信心.
如在“氨的制取和性质”这一课上,氨具有极为浓烈的刺激性的恶臭,须得为学生做足心里铺垫,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吸入过多的氨,一定要记得通风.其原理为强碱作用于铵盐的水溶液或是固体发生反应,并将其混合物加热.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操作注意事项有酒精灯的摆放高度、试管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的方向,棉花在另一试管的位置,当然为确保氨并无多余泄露进空气,须得开窗通风以确保实验室内全体人员的身体安全.在化学实验实施过程中,夹试管的夹子须得确定固定好,以及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以确保试管内固体受热均匀.以上注意事项一旦有一项不合规便极有可能失败,所以学生安装后教师须得快速(地)查看一番,当然不能被学生发现,以保护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至少在明面上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以确保其实验过程能够完整且顺利地完成.其实就实验课堂的效果来看,实验课堂是能够包容一切的,它并不会在意学生是否犯错误,又犯过多少错误,只要能够确保学生安全并将课堂内容完整且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便好.所以说就以上的注意事项来讲,是在经历过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的实验后,学生最终能够感悟到的内容,也是能够深刻的被学生所记忆并理解吸收的内容.
任何一项自由的课堂体验都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畅想的空间,高中阶段的学生早已形成独立的认知,尤其是希望能够获得大人一般的待遇,独立的完成一项颇具挑战性的挑战,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一种刺激.而恰恰正是这种刺激给了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与勇气,勇者在遇到困难总是更加干劲十足,须得为学生树立化学自信,培养完成化学学科自主性实验的信心才是.
如在“铵盐的性质”这一课上,为学生布置问题“如何制取铵盐?”“铵盐具备哪些性质?”等,这一过程均交由学生自主探究,以充分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展开探索过程中适当地给予提示也不失为一种引导.尤其是铵盐作为一种盐类,是否会遵循盐的普遍性性质,至于一些其他的反应,交由学生来展开便是,教师不必太过于关注.在布置问题后给予学生足够的资源,也就是一些可使用且相对较为安全的实验用品,当然制备铵盐的过程并不需要学生进行实验,理论上说得通即可.至于铵盐的性质须得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当然学生可以几人组成一个小组,稍微控制一下每组的人数范围,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并不会触及到化学实验过程的知识盲点,学生间可以相互提醒,以实现双方互促,实现更为优质的高效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意比较多的,往往都是实验的结果,很少会考虑到去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况且教师的精力有限,一个班级当中的学生数量有很多,教师更不可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一对一服务.在核心素养的领导下,教师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学生学习展开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化学思维.除了为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考核目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应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说,化学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利和弊两方面来展开分析.为了摆脱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化学教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化学学习的用处之大.因此,教师可以关注实验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实验“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关注细节.首先,学生应该明白的是何为“化学沉淀法”,怎样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实验,并且思考它是否还有其他的用处.教师应该让学生善于在化学实验中,吸取自己有益的知识和内容,学生要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实验项目这么简单,应该基于实验,去进行探索和思考,找到更适合自己进行利用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要将自己所进行的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不要满足于完成某一个实验.以本实验为例,学生应该在粗盐提纯的时候,主动联想起自己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生活当中,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窍门.提纯法不仅仅可以用在“粗盐”上,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一些其他事物当中,比如“水的净化”等等.在让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既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也要给他们提供恰当的指导,教师应该看看学生是如何使用化学沉淀法的,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当的现象.一定要为学生及时指出并且纠正.这恰恰迎合了“非指导性原则”的要求,不是不指导,而是进行科学、及时地指导.这样一来,通过实验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高中时期,化学学科的难度较高,很多学生即使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长此以往,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越来越多,难度也逐步增重,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会降低,有很多学生甚至因此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真正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的,不仅仅是因为学习时间比较紧张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立方面也并不完善.因此,教师可以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更新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例如,在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教师要引发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答案.这种启示与引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更适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因为高中时期对学生的考察,更侧重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并不是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多少内容,这一点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明白.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推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别有哪些.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此前的知识积累情况以及化学学习的基础,方便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调整.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催化剂以及更改溶液的浓度等步骤,让学生详细的记录好实验过程,并且仔细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时间的把握,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通过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我国在教育方面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展开,为促进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而培养自身综合素养.教学模式的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被重视无一不在强调“实践”,以实践来检验课上教授真理进而提升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