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林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刁铺镇泰州第三高级中学 225323)
高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对初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全面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等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具有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每位学生足够了解,针对个人特点进行教学和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们自己在黑板上写下几道例题,从头讲到尾,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偶尔还会有几名优等生附和的声音,讲解完之后就直接给学生留下习题,然后第二天继续这一循环,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并没有吸收多少自己讲解的内容,于是教师反复问学生对自己讲解的问题还有哪里不懂,学生的反响却寥寥无几,教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不懂的东西一直积攒,对查漏补缺也再提不起兴趣,课堂效率低下,成绩没有起色,只有几名优等生还能跟得上进度.这样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中足够重视学生的反馈,一味自己讲述课堂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经常提问来发现学生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抽象化的角度去看问题,在讲解题目后,从中总结数学思维,平常的学生和优等生很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己没有总结数学思维的习惯,需要教师去重点引导,产生了数学思维,做题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课堂内容前后贯通.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有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马上提问.例如讲解“函数”这部分题目时,教师讲解完几道题目后,对照解题步骤,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并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更加通透.对于学生问出的“奇怪”的问题,也不要横加指责,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扼杀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使学生受到限制,鼓励学生用新的思路思考问题,脱离课本的思路也没有关系,这就是形成思维能力的过程,只要加以引导,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当教师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后,便要落实到行动上,端正教学态度,在学生不知从哪里开始思考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直接说出答案,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学习“空间几何”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三视图中的两张,让学生去思考有多少种立体形状符合这两张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让学生在思考其他数学问题时,能够借鉴到这节课的思考过程,以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如果仅仅只从课本来学习数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用高质量的题目进行训练和巩固,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种题目,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历史和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就要多训练学生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敢做、敢写,不要自我否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思想.例如在学习“命题”这部分知识时,题目中列出几项几何条件,让学生编写一个符合这些条件的正确命题.在学习函数和方程内容时,可以选取一题多解的题目,或分类讨论的题目,在学习空间几何问题时,给学生呈现一个图形,询问当底面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够满足两边垂直,或在图形上点一个点,当这个点在什么位置时,能够满足它与图形顶点的连线和一面平行,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从片面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最后并不能很好地学会整体的思想.教师要对此类学生多加引导,让学生用宏观的眼光来归纳整体的中心思想,所要考察的所有考点,让学生自问哪一部分的考点掌握不够扎实,做不出题目时思路卡在哪一个部分,然后针对这一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学会自主归纳,是查漏补缺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只根据自己单方面的判断去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会有特别好的成效.
在数学探索的道路上,每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为有一名敢于猜想,敢于提出问题的数学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无论是在解题时,还是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题目.例如学习“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题目,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大胆猜想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数学知识去验证,最后验证出自己结果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十分具有成就感,假如猜错了也没有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反思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猜错的结果回推到题干,找出区别,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强思维的严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主动地学习模式中,才能对未来数学的探究更有热情.而学生的疑问正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主要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证实自己的猜想,远比老师直接说出答案的效果好得多.
学生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不免觉得枯燥和孤单,让学生们进行一场思维讨论,互相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数学方法,交流使用心得,能够让学生们在感受到亲切感的同时,学习和了解到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相互的交流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可以在讨论会上出几道较难的题目,让学生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来进行尝试,激发学生思考,去除陈旧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教师也可以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和同学们一同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症下药地进行训练.在讨论会上,老师不能过多的干预,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可以将自己的数学想法表达出来,便于分析自己思维的优势和劣势,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能够把数学各个板块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变成可视化的网状体系,能够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在思维导图中可以明确显示知识组成的方式,防止学生陷入思维误区.比如在《三角函数》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因为涉及许多的符号、公式、图像等,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产生了条件识别错误,或者因为概念混淆导致出现错误的类比思维.所以,老师在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三角函数知识时,需要分别显示“定义”、“直观图”、“符号”以及“三角函数线”四部分,并且在导图中需要尽可能多的画出相关信息,让三角函数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化思维导图,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能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理清数学思路.
复习课是再现学习过程的课型,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开展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旧”的数学知识中有“新”的体会,而不是仅仅理解表面的知识,需要以新的思维去分析旧的知识.从数学深度学习角度来看,复习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能否有更深的认识,是判断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自我反思,反思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意识以及错误行为.学生在解题方面的错误,都反应着学生思维方面的不足,假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错题资源去进行深度反思,那么学生就会提高自己对于思维误区的了解,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提高思维能力.当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错误思考,那么老师就需要把这种错误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来应用错题资源,老师定期查看学生的数学错题本,并根据相关知识点建立PPT,通过网络资源来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解题.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错题小考,让学生自己查看自己的反思成绩,当学生看到自己错题本中的错题时,会觉得“胜利在握”,但是一旦自己再次回答错误,那么就很容易伤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错题考试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还需要熟练掌握错题,学一道会一道.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也融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足够重视并灵活运用,学思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训练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影响到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具有良好发散和数学思维的人,也会同时具有不错的创新思维,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会更容易成为一名综合型的人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善,为学生提供思维搭建的氛围和平台,及时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发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