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信息化的教学策略

2022-03-16 15:36张旭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化学

张旭娟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226241)

1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1 目的性过强,学生难以发挥

结合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对于教学进度的关注明显高于对课程价值的关注,在实施化学授课的过程中,强行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记忆化学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由写、记、读、说等多个部分组成,导致学生难以回应化学教学的有关要求.目的性过强,这是教师身上存在的第一问题.当学生尝试设计化学实验、搜集化学知识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学生的观点对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忽视了学生意见所发挥出来的思维训练作用,导致学生越来越抵触化学教学.

1.2 教学过程抽象,学生缺乏兴趣

化学教学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抽象性特点,但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如何改变抽象的化学教学”这一问题并不在教师的考虑之列:第一,大部分抽象化学知识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依靠死记硬背同样能够完成记忆,学习要求并不高.第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化学反应原理,虽然以抽象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但受限于教学资源与教学时间,教师并不能将化学实验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导致学生难以独立掌握化学知识.纵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完全以记忆、背诵、计算为主,一切教学都指向标准答案,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科学素养难以提升,“迷信教师”的负面问题依旧存在.

1.3 教学效率偏低,缺乏科学引导

结合现有的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化学课堂上的“增效”依旧迟迟得不到落实.第一,“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注定要在课堂上扮演参观者的角色,教师所展出的化学知识不同、实验要求不同,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时,单一的实验资源并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第二,化学课程中涉及到概念讲解、实验现象讲解、化学实操等多个过程,面对能力、素质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很难落实面面俱到的教学指导,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导致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学习思路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当中.教学效率愈发低下,学生也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读化学知识.

2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实施策略

2.1 信息化预习,导入问题

借助“互联网+”开展信息化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学习化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化学教学环节,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得失电子、正负价的变化来解读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标准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难免会混淆有关概念.在借助“互联网+”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尝试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传输化学课件,帮助学生在线上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整理氧化还原反应的鉴别方法,并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文档、表格等方式,将关键知识点记录下来,教师在线上预习活动中组织开展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深刻记忆相关知识点.“互联网+”下的化学预习,学习任务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组建相应的化学教学群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2 信息化交流,提高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缩短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后续化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化学教学课堂上出现了新的“黄金之路”:不借助教师的讲解,学生独立搜集资料、互相分享信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化学知识的核心内涵.面对具备了自学能力的高中生群体,教师要尝试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借助学生的智慧来完成化学教学任务.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中开展教学活动,如慕课、微课等,向学生布置化学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金属素材,对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借助“互联网+”,学生能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化学学习问题,如解读“化合物”的定义,整理化学知识.当学生给出铁锈、钢铁、生铁等材料之后,新的问题出现在“互联网+”下的课堂之中:这些材料都属于铁,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别?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交流.“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学削弱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有利环境.教师可将学生的观点记录下来,对铁的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综合梳理,然后得出化学学习结论.在线上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制作报表,提高教学效率:将不同物质进行分类,在不同的物质下增设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板块,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信息化交流的支持下,学生独立解读并应用化学知识,对于化学课程的育人要求,能够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

2.3 信息化互动,分享观点

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化学、互动为切入点应用“互联网+”技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着特定的问题给出资源与观点,随后积极回应化学教学工作,学会互动,主动交流,在讨论活动中分享化学知识的内涵,才能让教学更有意义.围绕着“互联网+”技术,可通过“提问-答疑”的方式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师不再直接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而是依靠问题的引导指明化学教学方向.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解答,以此来相互配合,提升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必修二化学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关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借助全新的方法落实化学教学活动:教师要求学生解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用途与化学结构,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两个重点内容:首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其次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师允许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资源,在学生整理素材之后,教师与其他同学共同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定.如某些学生给出了化学材料聚乙烯层合板作为答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入手,要求学生讲解有关答案.在学生不断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记录下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为学生提供参考素材.

2.4 信息化实验,科学育人

在落实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实验教学模式、方法进行重新调整,依靠“互联网+”技术,构建互动交流的全新实验模式,让学生在看见化学实验的同时,思考化学实验当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可尝试借助“互联网+”下的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为学生创造直观学习化学知识的机会.

以必修二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以氧气的制取为实验对象,思考如何加快氧气的生成速度.二氧化锰在实验当中已经备好,学生需要做的便是应用化学知识展开想象.一些学生想到的是“增加二氧化锰的量”,但增加二氧化锰的量,单位时间内物质的生成速度依旧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意识到,速度和产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后展开新的讨论活动.改变温度、加入催化剂,当这些观点出现在化学实验当中之后,教师可借助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反应速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因素.部分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无法应用仿真实验平台开展教学.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集教学视频,在视频当中,对添加催化剂之后的化学反应、改变温度之后的化学反应进行整理归纳,通过视频的比对,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意识.“互联网+”的推动下,化学教学的开展方式、可用资源是不唯一的,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5 信息化活动,趣味交流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表现出了更强的趣味性特点:教师的意见与学习要求不再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能力、素质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将同步干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借助信息化技术、素材组织授课:在课堂上开展信息化活动,师生双方共同交流,教师围绕着化学教学要求搜集资源.

以化学实验技能的专项训练为例,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重新组织化学教学活动,设计趣味动画,让学生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如趣味游戏“实验室一日游”,借由电子游戏的方式实施授课:学生操纵虚拟角色进入到实验室当中,通过触摸、观察、闻嗅等方式辨别不同的化学物质,但实验操作不当,就会被扣除“生命值”,甚至结束游戏.如对氨水的辨识,要通过手掌轻轻收取气体进行闻嗅,避免氨水刺激到鼻腔伤害身体.在游戏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以对话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选项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如下所示:

面前是一瓶氨水,如何辨别它的性质?

(1)拿起来闻闻.(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减少10点生命值)

(2)倒在手上.(随意接触性质未知的化学药剂,游戏结束)

(3)通过手掌聚拢少量气体,分辨其气味.(过关,前往下一关)

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的同时,可要求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当中,分别以化学实验室、实验设计为对象进行多元化交流互动,师生双方共同开展探究,逐步积累化学学习经验.

总的来说,教师要抓住“互联网+”技术中的平台、资源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素养进行开发,帮助学生重新应用化学知识.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化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