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引领 尊重规律 科学衔接——幼小衔接的园本化管理实践

2022-03-16 13:39
早期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小鞋子幼儿园

邵 敏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001)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园深入贯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精神,以情境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探索科学、适宜的幼小衔接机制,多渠道开展衔接活动,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建立课程审议机制,构建情境衔接课程

幼儿园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课程审议小组,形成衔接课程园本化实施管理机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常态化地开展课程的审议与创生,开发情境衔接课程,引导幼儿在优化的情境中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成为主动学习的准备者。

(一)开展审议,建构园本衔接课程

我们围绕《指导要点》强调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从“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审议幼儿情境课程,把入学准备贯穿在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中,做好全程准备。首先,各年龄班梳理学期主题,寻找出缺失的目标,将其整合到相应的主题中;其次,结合目标确定相关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方式;最后,形成实施方案,伴随着过程中的逐步调整、完善,使幼小衔接内容有机渗透到幼儿情境课程中,融于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促使知识在情境中生成,社会生活在情境中再现,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发展,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例如:大班年级组在审议过程中,发现“学习准备”中第四个目标“学习能力”的第二点“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在我园原来的课程中更多落实在讲述活动中。如何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们在课程审议时提出,可以在生活环节增加“每日天气”“今日新闻”等活动,让幼儿轮流当主持人,负责收集、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和身边发生的事件,并以播报的形式分享给同伴,这样的活动不仅促使幼儿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日常生活,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优化情境,开发重点时段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上应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结合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过渡情境课程,我园将幼儿情境衔接课程大班阶段的重点进一步聚焦于社会交往、自我调控、独立意识、专注坚持等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优化情境资源,丰富组织形式,科学开展衔接活动。例如,开发、整合小学环境资源,帮助孩子们熟悉小学环境,亲近校园,产生上小学的愿望,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制订“晚间生活计划”“一日生活计划”,组织开展“课间十分钟”“整理文具”“劳动体验”“夜宿”等活动,帮助幼儿通过实际的练习,学习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社会情境,开展“爱心义卖感恩行动”“跨班、跨年龄区域互动游戏”以及“小小传令兵”“再见,幼儿园”等社会体验活动,在游戏和生活中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学习情境,设置阅读区、小问号等自主学习区域,支持孩子们在情境中自由活动、自主探究、自然表现,培养专注持久、独立思考等学习品质,发展学习能力。多样的活动架设了双向衔接的合理阶梯。

(三)相“机”而行,创生班本衔接课程

相“机”而行,以幼儿生活为线索,以原有经验为基点,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创生班本情境衔接课程。这个“机”可能是幼儿学习中感兴趣的对象,也可能是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勤于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或问题,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广阔的学习环境,提供探究发现、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大胆创造,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拓展经验,为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增强课程的适宜性以及衔接活动的实效性。例如:针对小班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会把鞋子穿反的困扰,教师们从课程的视角,创生“童心‘鞋’力,学习独立”主题系列活动。有参观活动:逛鞋店,观察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鞋子的尺码、材质、用处等,知道要按照脚的大小去购买相应尺码的鞋子。有调查活动:调查不同天气、场合适合穿的鞋子。有探索活动:寻找、发现自己和同伴所穿鞋子的异同,丰富对鞋子结构和功能的经验。有体验活动:说说鞋子穿反后的感受,学习正确穿鞋子的方法。有系列游戏活动:“穿鞋大比拼”“主人找鞋子”“鞋子排排队”“五彩的鞋子”“鞋子舞”……整个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拓展幼儿学习空间,变被动等待服务为主动探索尝试,并有效地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激活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潜能。

二、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实现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的、共同的衔接,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因此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建立学习共同体,健全联合教研机制,常态化地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在案例研究中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切实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双向奔赴。

(一)实地调研,明晰方向

结合小学新生入学,大班的教师开展实地调研,根据一年级一日作息的顺序,从“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两方面设计了“幼小衔接观察记录表”,跟踪、记录新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态,访谈一年级教师对新生学习、生活的要求,寻找衔接中的盲点,为小幼双方进一步聚焦问题、调整与实施课程、提升衔接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聚焦问题,专题研讨

针对调研访谈中教师们关注的幼儿行为习惯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小幼双方列出存在的问题,共同制订了专门的“生活行为指导”,从“学会关爱”“学会做事”“学会爱物”“学会学习”四方面提出详细的分类目标,生成了四十一条具体的生活行为文明细节。这些细节力图在行为上是可观测、可分级、可操作、可达成、可重复、可评价的。同时,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绘画、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这些细节的认识,辨析行为规范的内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性和规律,创设特定的情境,采取礼仪范导、情境练习、文学阅读、综合评价等策略,反复练习、滋养陶冶、循序教育,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同课异构,把握规律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聚焦绘本阅读,分别设计组织了大班教育活动“搬过来搬过去”和“鼠小弟和大象哥哥”。两个活动都能聚焦儿童年龄特点、学习方式。但是幼儿园的活动更加关注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引导幼儿边读边思,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边看边议,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小学老师的课堂呈现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将认字、组词、连句贯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准确、完整地表达。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倡导感受性活动,小学更注重理解性学习,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和小学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特殊性的基础上,要努力遵循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和思维的进阶性特点,而游戏化、情境化和生活化组织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双向的互通共融,让双向衔接更科学、更立体、更有效。

三、完善家园协同机制,形成共育合力

我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探索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方法,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一)沉浸学习,转变观念

为做实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做法,分析家长在孩子入学适应方面的焦虑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组织幼小衔接专题学习,针对调查的情况带领家长学习、理解《指南》《指导要点》等文件的精神,帮助家长逐步改变以“学习、分数”为导向的教育观。我们还开展沉浸式的家长课堂,每月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摩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同时,班级教师结合《指导要点》现场解读活动内容和价值,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幼儿园教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家长理解并认同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等等。

(二)亲子活动,个性支持

引导家长正视和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对照“四大准备”,分析孩子的发展现状,给孩子设置合理的“最近发展区”,并制订家庭幼小衔接计划,以亲子系列套餐的形式和幼儿园一起有针对性地同步给予孩子个性化支持和引导。如亲子系列之“早睡早起”: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孩子。亲子系列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时提供存放孩子个人物品的家具,指导孩子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亲子系列之“保护自己”:带领孩子了解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所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亲子系列之“小鬼当家”:鼓励孩子承担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帮助孩子积累劳动技能。亲子系列之“时间管理”: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时间,制订家庭活动计划,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我们鼓励家长做小学零起点教育、规范作息的支持者和监督者,让孩子带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向往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

猜你喜欢
幼小鞋子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混乱的鞋子
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