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芳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初级中学,甘肃 陇南 746407)
古诗词不仅仅是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学的传承,其语言凝练、优美,通常含蓄地传递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古诗词的探索,既有助于增强其文学知识积累、提升其文化水平,又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华文化、担负文化传承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对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多学习、多分析、多收获。
教学铺垫往往直接影响着整个课程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若铺垫是轻松、有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反之,若铺垫是单一、刻板的,学生极易在其影响下出现消极学习情绪,从而影响课堂表现和整体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铺垫方法都是较刻板的,他们经常会直接将“诗、词讲了什么,课程目标是什么”在课程引入环节告诉给学生。而初中古诗词的课程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使得学生极易在尚不了解学习内容时就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甚至,还有一些教师根本不铺垫教学,在课堂上直接带领学生阅读并分析诗词情感。此时,学生与诗人、诗句、词句之间都是陌生的,其学习效果自然是差强人意的。
此外,学习浮于表面也是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大多数师生在面对古诗词文章时,都是直接对语句进行翻译、简单分析诗人或词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并未带领他们逐字分析诗词语言的特殊含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看似理解了文章,实际并未很好地提升诗词素养。
古诗词与现代文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语言结构方面。现代文语言大多数以简洁易懂的“白话文”为主、以优美修辞为辅,而古诗词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同词不同意或是同字不同意的情况,甚至还存在一些生僻字和特殊意象,这种与现代语言结构截然不同的语用方法,无疑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同时这也意味着,教师想要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领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古诗词知识,必须关注古今语言结构差异,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特殊字词,清除其语言学习障碍。此时,就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对教材注解的分析上。一般来说,考虑到古今语言结构差异会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带来阻碍,初中语文教材在设计之初就根据古诗词内容设计了一些注解,详细地解释了古诗词中某个特殊字词的现代含义。教师便可对其加以运用,在教学之初加强对学生分析教材注解的引导。
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在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注释,引导他们分析“杨花”“子规”“五溪”“夜郎”“龙标”的古今含义差异——在古代,杨花特指柳絮;子规特指布谷鸟,也就是杜鹃;五溪和夜郎都是地名;龙标是官职名称,此处代指诗人的好友王昌龄。通过这样的注解分析,学生理解了古诗词中提及的简单意象含义,自然能够在后续学习中更准确地理解每一句话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挖掘诗人思想和作品时代价值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完成“优化”任务、带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必要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古诗词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和诗人背景。那么,这些背景信息应如何获得呢?教师可以先在教材注解和文章介绍中寻找背景信息,再在互联网中搜集更丰富的信息,最后在课堂上将其一并提供给学生。
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背景信息——该诗创作于杜甫在齐、赵两地(现在的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时期,是他在泰山游玩时所作。紧接着,教师在网络中搜集更多背景信息,如杜甫在考取洛阳进士后落第而归,因此开始了不羁的漫游生活;杜甫在创作该诗时正值青年、意气风发等,并将其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使其加深对诗人杜甫的了解。在了解了诗人杜甫的个人经历和该诗的创作背景后,面对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将杜甫的不羁生活态度代入其中,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句传递的不羁精神、豪情壮志,理解杜甫通过该诗展现的卓然情趣、超然精神。甚至,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尝试在课前向他们布置“搜集诗人信息”的任务,让学生自行了解诗词背景信息,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内容。在该过程中,学生一边搜集信息,一边对信息内容展开思考,必然能够加深对背景的把握,最终通过“知人论世”实现对诗词的高质量学习。
语文由两部分组成,即语言和文字,二者密不可分。这便意味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应停留在文字层面,还要关注其语言功能。而纵观古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形成过程能够发现,其具有突出的语言特征:古人经常会以吟诵的方式交流古诗词。因此,借鉴前人的诗词吟诵经验,关注语文的语言功能,教师在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以诵读铺垫阅读”的方法,先带领学生诵读诗词文章,再引导他们对文章展开细致阅读,共同挖掘其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
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教师提前准备诵读音频文件,在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就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以声音为支持营造活跃氛围。紧接着教师鼓励他们模仿音频中的语言节奏,结合自身对诗句语言逻辑的理解进行自主诵读,使其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通过诵读,对于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从“历历”“萋萋”的叠字语言韵律特点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诗语言之美,更好地感受原野之美以及草木的茂盛。同样,通过诵读,面对“日暮乡关何处是?”一句,借助疑问语气,学生也能更准确地理解诗人对于“故乡在哪儿?”产生的疑问,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诵读,让他们在通过自主诵读熟悉诗词语言节奏之后,一起诵读文章。此时,清脆的诵读声让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诗词语言魅力凸显,学生必然能够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进一步提高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化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教师先借助信息手段和多媒体工具构建真实的、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情境,再围绕情境引导学生对诗、词展开学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直观思考,同时深化其美的体验,使其更好地认识、感悟诗词之美,进而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初中语文在优化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对情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借助多媒体展示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分析感悟文章之美。
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在诗词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后世已经创作出了大量能够展示该文章内容的图画或视频。教师便可搜集相关内容,如刻画“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画面的图画,展示“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景象的视频等。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将这些情境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鼓励他们对情境内容展开观察和分析,再带领他们深入阅读文章,探究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样一来,在情境的支持下,对照诗句分析文章情感,通过“图文并茂”的思考,学生更能加强对“故事主人公(即诗人杜甫)困窘潦倒之态”的感知,产生“对诗人困苦和无奈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最终从而加深对诗句在传递情感、刻画事实方面的文字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诗词作为中华语言文字艺术的重要内容,自然也是源自生活且在当今生活中依然有迹可循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往往是初中生最熟悉的,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建立起了较丰富的知识体系,获得了良好的情感感知和分析能力,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有更突出的表现。因此教师在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在生活中产生的真情实感分析诗、词内涵。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诗词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是诗人在身处困境时的自我开解,流露了诗人虽然在巴山楚水等凄凉之地饱尝辛苦却对生活依然存有热爱的豁达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坚定信念。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见过的挫折和阻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出现怎样的情绪波动?”“你们在安慰其他处于困境的朋友时,一般会采取怎样的方法,说哪些话?”等,引导学生回忆自身在面对困苦生活时的思想和行为,使其将自身生活实际与诗人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一联系,反思自身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迎难而上信心不坚定”“心态不够乐观”等问题,感受诗人的乐观豁达,学习诗人的积极心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诗词的理解,还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
读写结合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强调的,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练习写作,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同时深化其语文思维。虽然古诗词是当前环境下鲜少见到的写作形式,但古诗词创造依旧对学生语文水平、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意义。因此,以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目标,教师还可以采取“引导创作”的方法,鼓励学生模仿教材文章进行自主创作,帮助他们锤炼自己的古诗词语言。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古诗词的语言平仄、对仗规律,并能够借助意象准确表达自身情感,他们在后续阅读中就能更好地理解诗句语言、明确诗人情感。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师就可以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布置“想象秋景和秋天的沙场征战之景,模仿文章创作诗、词”的创作任务,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诗、写词。在自主创作之前,学生需要先对该词内涵重新展开分析,思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如何刻画边防征战之景、塞外荒凉景象的,以及“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如何传递思乡之情的,这可以使其对词句、文章情感形成新的理解。紧接着,主动思考对于这一秋景和沙场征战之景,还能够运用怎样的诗词手法进行表达,并用自己的诗词语言创新其他意象将想法表达出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必然会提升到新的高度,语文素养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模式下存在的教学铺垫不当、教与学浮于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在语文课程活动中对古诗词的学习,对其自身学科素养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大为不利。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明确当前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更加科学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主动在实践中加强对新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断通过总结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优化整体教学结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知识,丰富其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