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概念 夯实基础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2022-03-16 10:50朱友松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物质概念化学

朱友松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中学 224100)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初中学生刚学习化学,需要引导其从最基础的概念去认识化学,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化学概念大多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多直观引入,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丰富学生对概念的体验,通过对比而学会区分概念,在应用中巩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1 注重直观导入,让学生直观感知

化学所研究的并不是一些学生所认为的自己所不能企及的,相反,化学所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化学所要做的是剖开物质的外表,让学生学会从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等方面去认知物质.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概念是基础,但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高度抽象性,这就让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会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甚至错误.为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物,或以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中走进概念,为学生理解概念奠定基础.

以“溶液的形成”为例,该课时中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液”、“溶剂”和“溶质”,因学生上一节课刚上了体育课,此时趁机问学生如果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喝点什么,引出淡盐水或糖水等溶液,让学生初步接触溶液.教师利用白糖和开水搅拌,问“刚才老师用几种物质而得到了一种新的‘物质’,它们分别是什么?”当学生理解了通过将白糖和开水搅拌得到糖水,结合“至少两种物质”、“混合物”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更利于学生直观感知.

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时,应结合概念的内涵,多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所熟悉的物质,或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感知概念,这样效果才好.如对“化合反应”的探究,利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实验而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实验的异同,找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等关键词,从而理解“化合反应”的本质.同样“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概念也可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而逐步掌握概念的本质特点.

2 提倡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

合作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这可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如对“催化剂”概念的探究,通过实验而引导学生探讨概念的内涵时,一些学生说,催化剂能加速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此时,有的学生就提出,催化剂也能让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变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归纳为“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如此,学生更全面地认知了催化剂的作用.可见,在课堂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探究.

在“溶解度”概念学习中,先复习溶液的概念,接着引入实验,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加入5 g NaCl,搅拌;再加5 g NaCl,搅拌;再加5 mL水,搅拌,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接着,用KNO3代替NaCl,先加入5 g KNO3并搅拌,再加并搅拌,当不能再加入时通过加热看是否能再加入,实验后,问“NaCl和KNO3是否能无限溶解?”此时学生展开交流,通过交流而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即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液会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而若溶液还可以再加入溶质,说明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

3 关注概念异同,让学生学会辨析

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概念虽然不多,但很多概念之间存在交叉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只是由一种物质构成,而“混合物”的前置条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净物”,且“各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换言之,两种纯净物混合后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在练习和解题中,很多学生会混淆化学概念间的异同,从而导致错误出现.为此,概念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掌握概念的本质特点,灵活应用.

在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探究中,一是要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定义上对不同概念进行对比.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关键在“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新的物质,可借助字母,如A+B=AB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分解反应”的关键在“分”,即由一而生多,即参与反应的是一种物质,而生成的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即AB=A+B,在该环节的交流中,可引导学生根据概念的定义,分组对两个概念的异同展开交流,丰富学生对两种反应的理解.二是可借助化学方程来促进学生理解.如分解反应利用

引导学生分析,而化合反应利用

进行分析.

4 强化概念练习,让学生应用提升

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后,还要辅以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形成从“学”到“用”的过渡,从而牢固掌握概念.首先,以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交流后,可根据概念的内涵采用“当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概念.如“碱”的概念学习后,用KOH、NaOH、Ba(OH)2、KNO3的电离式而引导学生判断,判断后说出理由,理解“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才是“碱”,而KNO3的阴离子是酸根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

其次,要注重采用“当堂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巩固.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其实,这种练习方式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概念教学中提倡“当堂检测”,利用导学案设计和概念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概念后马上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反馈,纠正,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概念.

5 依托真实情境,加强概念感知

在初中化学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概念感知的过程中,不是通过单一的、直接的知识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概念有一个深刻的学习和感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从感性的认知逐渐的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并且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也要能够灵活的运用相关的感性教学素材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的情景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知化学概念.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所以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的化学理论都非常的复杂、理论程度高,但是终究还是源自于生活.就如在初中化学中的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酸碱性等等都在生活中能够找到许多的身影.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有效的依托化学的真实情景,来让学生在一个富有启迪性情境之中来获得更加丰富的概念感知,从而更有助于消除学生在以往只是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知识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解读之前,教师首先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引入到教学中,如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可乐、食醋、啤酒等等溶液,让学生在对这些溶液进行观察和思考,尝试着去说明这些溶液中所包含的一些成分有哪些,并通过物质含量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解释,以及对于这些溶液之间的浓稀的情况等等,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在一个生活化的化学情境之中,能够对相关的溶液知识概念有一个认知的建立.接下来,教师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化学物质,如蔗糖、硫酸铜以及氯化钠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物质去进行溶液的配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实践活动中去更好的深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和感知,从而在自主的实践探究中也就能够更好地去挖掘出“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的知识概念.

6 借助化学实验,引发微观思考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更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抽象性、复杂性的化学知识原理进行直观、深刻了解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同样也是学生加强对概念知识学习、掌握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化学概念知识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就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将抽象性、复杂性的化学概念通过化学实验更好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的物质层面去进行微观变化的思考,让学生在微观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概念的学习更加地细致与深度,能够更好地去解释化学概念中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知识“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个有效的化学实验,如向学生演示“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后并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一个实验现象,如果是向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话,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原本呈现红色的溶液就会慢慢地褪变成为无色的溶液,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就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的问题,这是从宏观的层面通过对两种溶液的混合所产生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思考探索中,让学生更为仔细地分析这两种溶液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所组成的相关问题去进行思考和探究,并要能够探究出来这些微观粒子在溶液相互融合之后的变化情况等等,从而能够从宏观的层面逐渐地深入到微观的层面,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对化学概念的本质有一个更加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本质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无概念不化学”,在初中阶段,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多角度、多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让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深入到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否则,一旦学生对概念掌握不到位,化学学习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物质概念化学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