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烨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当地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与外来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色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当地人民心中。从1839年6月虎门销烟事件开始,广东地区就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为中国革命及人民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推进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进程。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广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事迹,让其深入了解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叶挺、叶剑英等广东籍革命先辈对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影响,感受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促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涤荡学生的精神世界。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它包括物质与精神两种形式。其中,物质形式包括革命旧址与先辈遗物,诸如纪念馆、博物馆及烈士陵园等特殊革命场所;精神形式包括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伟大精神等。第一,广东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纪念馆[2],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第二,广东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广东早在大航海时代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在近现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虎门销烟、百日维新及黄花岗起义等历史事件更是体现了广东地区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与决心[3]。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与感受广东当地丰富的红色思想、意识及观念,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思政课程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其对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可以鼓励思政教师将思政课程内容与广东红色文化教育场馆陈列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其次,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故居,讲解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鞭策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最后,高校还可以将思政课程教学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准确运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对高校思政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思路的优化与更新。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效优化了思政实践课程的呈现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4]。其次,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可以通过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最后,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广东当地的人文精神,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进性与正确性的认识,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与内容深入学生内心,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是彰显广东地区人文特色,深刻影响当地民众人文精神与思想状态的重要因素。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是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方式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性的有效方式。由于部分思政课程教学主体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不够重视,对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并存在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及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面临诸多困难。
虽然思政教育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需要师生教与学两方面的努力与配合,但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视与了解有限,阻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部分教师不重视。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思政课程考试内容的关注程度远大于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部分高校思政教师虽然按照学校要求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进行了运用,但是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以“黄花岗起义”相关内容的讲授为例。“黄花岗起义”作为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部分教师只是对“黄花岗起义”的讲解一带而过,并未明确“黄花岗起义”对反抗侵略及民族解放的作用,也未能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与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不重视。部分学生的思政学习存在功利化倾向,只是遵循考试大纲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背诵,应试思想严重,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了解不足,影响了其思政水平的提升。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承需要高校顺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力度。然而,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充分,导致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效果不佳。首先,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不紧密。部分思政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线上教学对线下教学的辅助作用,没有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阻碍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其次,没有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未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以虚拟现实技术的形式加以呈现,一些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理解呈二维化倾向,难以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学生造成触动,对学生实际爱国情感的培养作用有限。最后,没有实现学生学业动态跟踪管理。在思政教育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没有充分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等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出现频率、时间节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课堂反馈等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导致后续思政教学方案的制订缺乏数据支撑,不利于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需要高校思政教师以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实际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固化单一,导致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及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较为浅层。一方面,部分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开展教学,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讲解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及思政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认识及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思政课程考试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并没有充分运用广东红色文化遗址等实践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影响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需要通过科学且客观的评价来纠正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由于部分高校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思政教育质量受到影响。首先,高校思政课程评价理念有待更新。部分高校思政课程评价理念滞后,对教师引入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教学策略关注不足,仍然以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以及课程时长的控制作为思政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其次,高校思政课程评价内容不全面。部分高校思政课程评价内容不全面,较少涉及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相关内容,对思政教师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方式及策略评价不充分,少数高校甚至不予评价[5],教师专业指导缺位,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理解浅层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高校思政课程评价方式单一。部分高校思政课程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考核教师,听课时间与形式固定,师生课堂互动已预演多次;针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没有充分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提高师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切实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需要师生明确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性。首先,高校要深化思政教师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体系中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相关内容的比重,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调动思政教师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校要鼓励思政课程教师将课程与广东红色文化基因进行全面结合。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广东革命人士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在丰富学生思政知识储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学生要加强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认识,在教师讲述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深化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感悟。
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效果。首先,运用在线教学形式呈现思政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师要加强对网络社交平台及在线直播平台的运用,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及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生动的讲解,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与学生及时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提升线上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与线下思政教学的结合程度。其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高校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及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呈现,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不断深化学生对革命先烈英雄及其事迹的认识。最后,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实际教学效果。高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通过教学研讨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具体教学环节及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促进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有效传承。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高校要在挖掘思政教育与广东红色文化基因共同点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观念,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呈现思政课程内容及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相关内容。首先,理实结合。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广东红色文化遗址等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思政实践类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广州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及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将思政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提高高校思政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其次,丰富思政课程开展方式。教师应加大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思政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程及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理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
在思政课程中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虽然已经得到大部分高校师生的认可与落实,但是课程评价体系并未完善。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效果。首先,更新思政课程评价理念。高校要明确在思政教育中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是与教学大纲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行为,要更新思政课程评价理念,并对思政教师传承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教学行为予以肯定,明确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6]。其次,完善思政课程评价标准。高校要将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方式、教学时长及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反馈等因素纳入思政课程评价标准,为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引入广东红色文化基因提供指导,指明方向,为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最后,丰富思政课程评价模式。在与高校思政教师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思政课程评价人员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评价,帮助思政教师明确不同教学方式的适用情况及自身运用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创新与完善教学方式提供充分借鉴,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评价的专业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