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1]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研究,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措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对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高校应自觉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以坚定的政治性引领学理性,坚持知行合一,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在形式、目标、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协同化、科学化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发挥着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的作用,主要是对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开展党的思想引领活动,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党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统一于思政课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无法也不能区分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为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思想保障,思政课教学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注入创新活力,提供实践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水平,且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效能否实现,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导向正确与否。同时,思政课教学工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党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始终要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最新的理论研究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协同发展,是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高地的必要手段。例如,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党史主题教育”“四史教育”自觉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课堂专题讲授、案例导入、理论升华等教学过程,可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的及时性、转化性和有效性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性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有着党员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思政课教师承担一定的党建工作,将有助于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管理水平。第三,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对思政课的课程建设高度重视,然而有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对思政课教学的引领作用的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仍存在不能将党支部理论学习、党的最新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的问题。在实际党建工作中,思政课教学工作常常脱离党建业务工作而进行,“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二者相容性差,有各自为战之嫌”[2]。学习党支部理论知识与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两张皮”的思维倾向。在调研的三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思政课教师面临教学、科研、职称评定等各种压力,导致教师支部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思政课教师未能以党建理论视角从时事宣讲、理论传播、政策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没有发挥出本专业应有的理论优势。高校教师党员较为盛行“你搞你的党建,我搞我的教学科研”“党建考核与我无关”“只管评职称,不问党建”等一些不良思想。这种以党建之名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的思想倾向,使党员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党建发展中,使党中央、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仅仅停留在会议部署或文件传达上,难以真正深入党员教师内心,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难以协同发展。
笔者此次调研的三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于都没有开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学科专业,因此,这三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人员和党建工作队伍的配置上均有相似性。有的学院配备教学秘书和行政秘书各一名,负责全院工作的开展,在这种办公室结构中,党支部委员通常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有的学院仅配备一名办公室秘书,负责行政、教学、党建等工作的具体开展;有的学院仅选举出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作为支部委员,负责部分党建工作的开展。这三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均存在党建工作人员缺失的问题,接受问卷调查的兼任党务工作的行政人员均表示晋升无门,他们反映自身兼任的党务工作并没有在年终考核、职称考核、绩效发放等方面为个人加分。青年教师因要完成个人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对个人承担的党建工作“能推则推”,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往往会推给行政人员。兼任党建工作的行政人员又是“多肩挑”,本身工作就“杂、重、苦、累”,因此,行政人员力不从心,疲于应对上级的各种检查,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越来越流于形式,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组织设置和工作队伍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在研究宣传、组织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党员与教师角色协同性差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作为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应主动将党建工作的内容融入自身的教学业务工作中,并做到在教学工作中主动学习、主动引领、主动担当。调查发现:50%的思政课教师愿意适当承担个人工作时间以外最多5%的党建工作;30%的教师表示没有时间也不愿意承担党建工作;10%的教师表示没有党务工作补贴不考虑承担党建工作;10%的教师表示除非承担党建工作能在评职称时加分,否则不愿意承担党建工作。总体来看,思政课教师对党建工作的热情并不高,这也与现有高校普遍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工作制度有关。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以教学为主,在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方面仍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但是思政课教师在党建整体知识结构上仍有欠缺,这种矛盾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专职教师“谈党务而色变 ”,缺乏党员主动意识、担当意识,因此,党组织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理顺党组织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党建工作与思政课育人工作协同机制,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日常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同频共振。第一,要明确党建工作的责任分工,健全组织工作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的工作自觉,建立明晰的分工制度。例如,建立党支部领导班子责任分工制度、党支部新闻舆论管理制度、党员教师“党务—教学”落实制度、“党务—教学”评比总结制度和主题教育工作制度等。第二,要持续以党章、党规、党纪为监督机制准绳,发挥领导干部负责任的核心作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担当弱化的问题。党支部负责人要发挥“头雁”和“学科双带头人”作用,主动承担、践行和落实党的理论宣传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工作。第三,要制定相应的党建考核标准、激励引导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制度,使兼任党建工作的思政课教师发挥示范效应,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水平。总之,要激发教师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为“做人实、谋事实、创业实”的党务工作者拓宽上升通道,使思政课教师“能担当、敢担当、乐担当”,为党建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具有党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身份,他们应发挥主动性、带头性、引领性和服务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角,传递着党的政治理论、政策方针、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要内容。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党员身份优势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中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员必须处理好教学、科研、党建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的重中之重,必须配备专门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管理员,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因此,当选配思政课教师担任基层党组织的委员时,不仅要征求教师个人意愿,全面考虑教师个人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压力,而且要对兼任党务工作的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建工作业务培训。第二,对专职从事党务工作或兼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教师,在个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方面,学校要给予工作考核认可和优先奖励。例如,对从事党支部委员的教师,可以“把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作为硬指标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将之作为高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3],建立健全兼职党务工作人员职称评定加分机制,使“劳有所得”成为促进兼职党务教师干实事的“一针强心剂”。第三,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适应“党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不仅牢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而且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党员教师在党组织中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精神”[4]和奉献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要做好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建阵地与思政课教学、学术和科研阵地的协同发展。第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的结合优势。一方面,可通过党建科研、党建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党建课题申报与理论研究,积极营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氛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5]通过党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党建工作标杆作用和示范党支部的优势,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将党建理论科学、系统、深度地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引领全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第二,组建一支由优秀思政课教师组成的党建宣讲团队,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方针。思政课教师是具有较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研究型人才,为了使理论成果与党建宣传同向同行,高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建和党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促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高水平的党建理论专家团队。同时,高校也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团队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量身定做党建宣讲工作方案,使党建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社会、进课堂、进学术,三年来已经为郑州市区的中小学、银行、事业单位和企业等社会机构开展宣讲服务活动20余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思政课教学发挥着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关键环节。开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宣传党建工作内容的重要载体。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相脱离,党建工作人员未配齐,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师角色协同性弱化等问题,这与新时代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转化工作思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广大思政课教师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善于将“两张皮”转化成“两条腿”和“两只手”,两者双管齐下,协调并举,这才是做好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重要的内在逻辑。在两者融合路径的研究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须在制度建设、队伍配备和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党建制度和用人机制,选拔专任党务人员或高职称思政课教师兼任党务工作,打造专业性强的党建工作队伍,并在思政课教师里面培养一批服务社会的党建工作理论宣讲家,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创新化、特色化和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