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2-03-16 04:21刘有良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舆情舆论

刘有良 杨 浩

媒体新环境下,网络舆情带来了社会公共秩序、诉求表达形式的改变。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引领网络舆论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做好主流引导工作,承担起使命和担当。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指网民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网络术语或网络表达方式,对当前社会存在的焦点或热点问题,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继而形成的舆论氛围。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主要来源于各种媒体新闻、微信、媒体圈、各种网络平台等。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主体主要指愿意在网络上阐述观点,愿意在网络上参与互动,愿意在网络上交流者。从网络舆情传播的实践来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客体主要涵盖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民事纠纷、利益纠葛等以及引发的观点争执问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客体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产生“化学反应”,继而引发网络信息交锋和网络舆情风向。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经历网络舆情的正方向传播和逆方向蔓延,甚至形成网络舆论大爆炸的阶段。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不利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可以说利弊交织。网络观点、网络诉求、网络互动在开辟了公平公正社会氛围的同时,网络造谣、网络传谣、网络信谣也可能导致歪曲事实、淹没真相,造成不良的网络舆情,从而产生网络舆情危害。

(一)信息生产主体多元化、虚拟化,导致信息的包罗万象和来源的模糊性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新媒体时代的阐述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编辑和传递信息。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甚至零门槛导致信息来源泛滥,对信息发布者的追踪提出挑战,不法分子抓住这一自媒体特征,传播不实信息甚至西方意识形态,造就消极网络舆论。

(二)信息传播交互化、实时化,导致信息“变异”,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新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发声武器”,人人都处于“主动状态”,信息一旦发出,就会交互、实时地传递,而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对信息的研判不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经过信息采集、信息核实,因此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就会产生“字经三写,乌焉成马”的笑话,进而演变成网络舆论,使得原本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缺少了参考性、缺失了价值性,这种戴着面具的交流和体现、信息化和形象化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接受健康的思想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践行带来了藩篱。[1]

(三)舆论内容巨量化、虚浮化,导致大众无法适从,难明真相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简单化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导致信息漫天飞舞,多如牛毛。没有地区差异、没有空间不入、没有行业之分,更无时间之差,只要信息发出,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信息共享连同体,网络真正是一个地球村和命运共同体。因为网络的发达,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就变得门槛低、简单化、迅速化了,所以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西方恶势力就会利用一切时机编造、扩大、传播虚假信息,加上网络身份的隐蔽性,这群人更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唯恐天下不乱地发布一些误导公众的虚假信息,形成网络舆论氛围,导致大学生迷失在网络,难明事实真相,也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网络文化话语交锋的积极性缺失,让大学生主动与社会交流、发声的行为变得犹豫,从而产生极大的网络安全隐患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缺失。

(四)信息效力充盈化、强势化,导致网络舆情产生迅速而且危害巨大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一切藩篱,成为全世界“没有绿卡的合法公民”,任意游荡在世界的角落,成为一种隐形杀手。这样一来信息的受众面就数以万计地增加,其影响力也就比传统媒体大得多,就会造成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事情,瞬间会蔓延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其速度、影响力、传递性极快。从世界各个地区传来的消息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交互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再加上很多作为自媒体的一些唯利者,利用信息效力充盈化、强势化,来增加浏览量,复杂、无序甚至无限的消息,产生蝴蝶效应,成为网络舆情,给信息管理者和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大学生获取了解相关的真实信息,表达意见及诉求,化言论为行动的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网络舆情危害应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针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危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争做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老师,树立阵地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与担当。

(一)坚信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举好客观引导这面“旗”

针对网络舆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信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不能犯断章取义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马克思哲学观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审视网络舆情。首先要掌握网络信息的“轮廓”,不能犯断章取义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这是切断网络舆情危害源的前提;其次要注重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统一领导、科学研判,客观对待,举好客观引导这面“旗”,让正确的、有知晓价值的、具有文化自觉和新闻道德的网络舆情健康传播,这是切断网络舆情危害的传播途径;最后要总结网络舆情形成的规律,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形成应急处理预案,打造一套成体系、因时制宜、因势而变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指导体系,这是切断网络舆情危害苗头的“灭火器”。

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易班、微信工作号、网站等阵地,在网络舆情阵地中举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面旗帜,引导学生辩证历史地看待网络舆情,以全面、客观、真实为上层统领,以宣传、引领、阐释为基层枢纽,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坚持党指导新闻舆情工作原则,引好中国新闻方向这条“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情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挺起精神脊梁”[2],讲好中国故事。新闻舆论工作要把体现党的民生宗旨和反映人民需求统一起来,引导人们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接受监督的新闻观,坚信新闻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传播途径和广泛的覆盖面。作为新时代学生工作者,要坚持新闻舆论工作方向,引好中国新闻方向这条“路”,就会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舆情面前旗帜高扬。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爱国底色这份“情”

首先向大学生讲清楚我们国家新闻观的意识形态,讲清楚我们国家新闻价值观,让同学们将个人的小我和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范畴上,向他们广泛宣传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国家和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其次通过网络向新时代功勋模范人物学习,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作为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生动地讲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惟贤惟德”的力量,弘扬网络正能量,将新时代功勋模范人物的爱国情内化为自己为国奉献的意志;最后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方针、治国方略和为政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看待网络舆情,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争做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奋斗者、奉献者和开拓者。

高校学生工作者引领大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增强爱国情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网络舆情的认知和国家新闻观统一起来,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舆情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努力成长为网络舆情的“指路人”,坚决以爱国的底色出发,去铲除网络舆情危害的“朋友圈”。

(四)秉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紧盯第一手资料这个“真”

实践是增强认识的基础,也是对认识的唯一检验标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建设、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实践,从理论的高度践行实践,认识实践对于网络信息研判的意义。知识的源头是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网络信息的真假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关注热点,关照学生,关注新时代,要研究新时代社会舆情带来的主要危害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形成实践项目,带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理论来分析当前最大问题的实际,用实践检验网络舆情的真伪,同时又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真”,弄清网络信息事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引导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自己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留地,用自己的思想去甄别,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五)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职工作,诠释好教育初衷这颗“心”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立德树人”,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德引领人”的教育理念,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生思想告诫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承担好育人这颗“初心”,阐释好立德这份使命,让学生都能德才兼备,向上向善,在网络上有大德、有自律、有大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诠释好“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一名学生就会成为潜移默化者,都拥有一颗“媒体心”,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辩证分析和科学甄别的能力,这样层层相传、环环相扣,在网络舆情面前形成保护屏障,成为网络舆情危害的盾,都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网络人,这样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育初心和价值就会成为阻断网络舆情危害的“组合拳”。[4]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在“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信息选择面前,保持“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政治定力,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网络舆情面前,保持“会当凌绝顶”的政治方向,成为错误思想言论和虚假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刹车片”,维护网络舆情的科学传播,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网络人,凝心聚力保持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猜你喜欢
教育者舆情舆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舆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