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2-03-16 03:53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龙舟队龙舟普通高校

鲍 娟

(枣庄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运动因其蕴含着奋发图强、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而愈加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高校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理应自觉承担责任,高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大旗,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做好推广普及工作。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出:高校的体育工作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虽然龙舟竞渡项目在普通高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相关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开展龙舟竞渡项目的普通高校有近百所,中国龙舟协会官方网站注册高校有24所,山东省普通高校已经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有10所。高校开展龙舟运动,既能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升身体素质,也为龙舟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山东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希望由此对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发展现状形成相对准确的评价,同时揭示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聊城大学、枣庄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临沂大学等山东省8所普通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是搜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知网、中国龙舟协会官方资料库、学校图书馆等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收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设置问卷,进行调查。确立研究方向,明晰研究任务,设计调查表,向已经开展龙舟运动的上述8所普通高校发放问卷共计16份,回收16份,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是访谈相关人员。对上述8所普通高校的部分学校领导、教练、运动员进行访谈,全面了解调研对象龙舟运动发展的详细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论据支撑。

四是数理统计分析。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柱状图或者表格,便于后期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

五是推导论证。通过对山东省8所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推导论证,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制定出符合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健康发展的切实有效的对策。

二、龙舟运动流变及开展情况概述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运动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与精神的重要体现”[1]。

关于龙舟竞渡活动的记载,始见于《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时至今日,龙舟运动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样态:一是功利性祭祀,比如祭祀水神或龙神,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二是纪念性活动,比如,全国各地的龙舟活动中,有祭祀曹娥、屈原、秋瑾等不同说法,相对而言,较为大家认可的是对屈原的纪念。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寰宇记》卷一四五《寰州风俗》引《寰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意存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三是竞技型体育活动,主要表现为各种龙舟赛事,如中华龙舟大赛、中华龙舟公开赛和各级地方邀请赛等。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运动也随之普及和提高得更快,同时对传承龙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运动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我国部分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参与地方性龙舟竞渡运动。1988年,天津市首次举办龙舟邀请赛,当时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组队参赛。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南宁举办,广西民族学院龙舟队以优异的成绩确立了大学生龙舟队在地方竞赛中的优势地位。[2]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成立,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向前开展。调查资料显示,聊城大学、枣庄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队多次代表各自学校参加全国性质的龙舟比赛,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聊城大学队最为突出,频繁问鼎中华龙舟大赛分站赛、总决赛,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地方新闻媒体等进行报道。

高校是传承我国灿烂文化的前沿阵地,但是和龙舟运动源远流长的历史相比,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时间还比较短。龙舟运动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或许其中原有的纪念功能在被逐渐淡化,但是其作为一种锤炼精神与情操的载体依然耀眼夺目。参与者不仅热衷于它是一项增强体质的运动,而且痴迷于其中蕴含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等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更折服于其中张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如今,龙舟运动不仅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且已走出国门,与相关运动项目融合发展,成为世界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桥梁和平台。[3]

三、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的现有基础

(一)大部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龙舟运动

高校龙舟运动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大学生健身热情、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程度具有积极作用。[4]高校龙舟运动队的建设、管理、运作离不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龙舟运动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发展。本研究调查资料显示,“领导重视程度”调研对象共计16人,其中,“非常重视”人数为8人,“重视”为4人,“一般重视”为3人,“不重视”为1人。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开展龙舟竞渡的高校领导普遍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甚至有50%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龙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政策的制定方面,学校领导也是大力倾斜,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中,聊城大学、枣庄学院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还多次亲临训练、比赛场地,为队员呐喊助威,有助于队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场地设施方面,部分高校已具备相应的训练水域和龙舟等专业设备

龙舟竞渡对日常训练场地、设施有特殊要求。比如,水域、龙舟、划桨、测功仪等是平时训练所必需的。训练过程中,如果没有配套的场地设施,自然不利于提升训练的效果。

本研究调查资料显示,山东省已经开展龙舟竞渡运动的大部分高校都是利用周边自然水域进行日常训练,并配有一定的专业设备。比如,聊城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在东昌湖,训练用舟6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4台;枣庄学院龙舟队的训练场地在东湖公园,训练用舟2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2台;青岛科技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在青岛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用舟1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青岛农业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也在青岛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用舟0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临沂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选择在附近水域,训练用舟0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山东体育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选择在附近水域,训练用舟2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山东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在济南市水上运动中心,训练用舟1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青岛大学龙舟队的训练场地在青岛大学金家岭校区剑湖,训练用舟1艘,划桨碳纤维若干,测功仪0台。

(三)教练员方面,部分高校设置专任教师,或者外聘龙舟运动专业教练

在竞技体育中,教练员的价值不可忽视,他们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不仅负责制定训练计划,而且还严格地执行训练计划。通过诸多的比赛成绩来看,素质高的教练员也往往更能带出优秀的运动员。[5]对于龙舟运动来说,教练员的素质是高还是低,他们的理念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需要用运动员的成绩来证明,而且他们的训练理论体系还要通过总结成败而不断地加以完善。因此,日常探讨交流性测试或者正式场合的比赛,对于教练员来说,都是他们学习新技术、提升教练水平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在被调查的山东省高校龙舟队教练员中,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具备水上运动专项经历,山东大学聘请校外龙舟教练1人,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每周外聘一次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其余高校龙舟队教练均为本校体育教师担任。学校体育教师大多要兼顾训练和教学,同时因为科研任务繁重,必然会分散教练员训练精力,无法保证训练质量的高效性。因此,为提高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训练水平,有必要着力针对龙舟教练员开展业务培训,并适时引进专业龙舟教练员。

(四)运动员方面,身体素质较好,竞技水平突出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员的性别比例相差悬殊,男性居多,女性偏少;学生运动员主体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因为这部分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积极主动性较高。在山东省已经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中,聊城大学龙舟队主要由水上专项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组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好,竞技运动水平突出;青岛农业大学龙舟队由普通大学生组成;青岛科技大学龙舟队由普通学生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混合组成;其他高校龙舟队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组成,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成绩显著。

以上调研资料说明,龙舟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在先天条件和性别比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反过来,龙舟运动又能增强学生体质,所以山东省高校有必要广泛开展活动,进一步挖掘龙舟运动的参与主体,使之朝着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五)学习训练方面,根据场地、季节、赛事等外在因素安排训练,调适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之间的比例

第一,训练模式,兼有体能训练与模拟训练、系统训练与赛前集训。全面系统的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龙舟运动项目较为特殊,其训练的开展受场地、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山东省普通高校地处北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冬季主要以安排室内的体能训练和模拟训练为主。从走访调查中得知,8所高校中有3所大学全年采取系统训练,占37.5%;其他5所高校以赛前集中训练为主,赛前训练密度、负荷较大。赛前突击训练,可以在短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重视训练。但是,因为训练时间较短,也不够系统,所以预期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在龙舟运动成绩方面尽快突破“天花板”,也不利于龙舟运动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二,统筹管理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承担龙舟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任务。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员是项目开展的主体力量,他们取得的成绩是衡量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风向标,也是高校之间进行交流的一扇重要的窗口,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练都对他们给予一定厚望,而他们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当代大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乃至升学深造或工作就业,他们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甚至在奖学金、评优等方面谋得一席之地。因此,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员要以搞好学习为第一要务,同时还要兼顾训练,并且保证训练质量,从而为学校争得荣誉。调查显示,前面提及的3所全年采取系统训练的高校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学校主题活动日进行专业训练,在学校时利用课余活动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四、制约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场地设施不配套,训练经费不充足

龙舟运动项目的训练资源较为特殊,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兼容性较低,需要专门拨款资助,所以在经费投入方面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山东省普通高校在龙舟运动项目上的投入不多,无论是训练经费投入,还是比赛经费投入都明显不足。许多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训练水域,即使有相应的训练水域,基本上也在校外,无形之中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单就交通来说,学生日常训练需要乘坐公交车、骑车,或由学校统一租车,非常不方便。此外,在专业的训练设施配备方面也捉襟见肘。比如,为了增强高校龙舟运动员对各种赛事的适应能力,训练时需要配备各种型号的标准龙舟、训练划桨以及专门测功仪等基础设施,但是事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就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在基础设施配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设施装备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条件不足,训练设施缺乏,制约了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校龙舟运动的广泛开展。[6]

(二)教练员业务整体水平不高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总指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执教能力能直接反映出训练水平的高低,会对训练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经对本研究调查资料梳理分析后发现:作为调研对象的8所高校龙舟队的教练,除了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之外,几乎没有从事过水上专业项目;大部分高校龙舟队教练由本校专业体育教师兼任,龙舟运动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即使他们对龙舟运动有所了解,也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刊物获得的,在龙舟技术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较为肤浅,加以大多缺乏水上项目运动的经验。质言之,整体来看,当前高校龙舟运动教练员业务水平不高,龙舟运动专业技术知识层面的短板以及在水上专业项目经历的缺失,难以满足高水平龙舟运动训练队的需要,将会影响高校龙舟队技术水平的发展。

(三)学训矛盾突出,影响参训积极性

尽管学习与训练的时间比例被高校师生高度关注,但是学训矛盾依然客观存在,甚至成为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一大阻力。正如前文所言,各高校的龙舟队员大多是在校大学生,部分高校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只有在比赛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才能享有该优惠政策。那些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队员,将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坚持,还是选择放弃。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及有可能挂科的压力,部分高校龙舟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影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参训学生就有可能浮现出来,这不仅会影响龙舟运动员个人的成绩,而且会波及高校龙舟队的整体训练效果。同时,龙舟队成员新老更替现象频现,大多数学生到大三、大四时就把全部精力转向考研和就业,以至于龙舟队成员组成出现了“断层”,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有所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

(四)龙舟运动普及程度偏低

虽然龙舟运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它对地域的依赖性较强,当前市场化运作程度也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与之相近的划桨运动项目发展水平较高,以至于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偏低。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龙舟运动走进普通高校的时间比较短,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不大且波及范围有限,没有引起普通学生的普遍关注,体育专业或特长生也没有对其给予高度关注。二是因为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不注重介绍和了解与龙舟运动相关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课程的开设也远远低于同类项目的建设。高校龙舟队师生大多为了比赛而进行训练,更多地关注如何取得优异的成绩,反而漠视了文化知识对推广本项运动的价值;在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在体育专业的体系建设中还居于外围,与居于核心的学科建设和项目开展相比,学校在龙舟文化的宣传并没有投入过多,课程的开设也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增加运动员的龙舟文化知识,也不利于普及龙舟运动,更不利于将龙舟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五、促进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策略

(一)拓展融资渠道,解决经费和场地设施问题

现阶段国家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诸多重要指示,山东省普通高校理应抓住契机,适时推动高校龙舟运动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来说,山东省普通高校亟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变以往落后的训练模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只依靠学校的封闭、单一的建设主体观,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面向社会,拓展融资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其为龙舟运动这项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品牌代言,以此达成高校与赞助企业双赢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经费、场地设施问题。

(二)增加专业培训机会,提高教练员水平

龙舟运动是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教练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前景。为此,需要山东省普通高校领导在重视龙舟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龙舟运动专业教练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针对目前山东省龙舟教练员兼职居多的现状,山东省普通高校需要出台优厚待遇,引进和培养具有龙舟运动经历的教练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龙舟运动领域的科研力量,更新教练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开展与教练员、裁判员相关的专业培训,改进龙舟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龙舟运动训练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提高地方政府、学校对高校龙舟队的政策性支持

在龙舟运动的发展中,当代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群体,所以地方政府和学校在鼓励他们参与龙舟运动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遇到的困难,并提供一定的帮助,找到适宜的解决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一方面要在宏观上出台各种政策来提高龙舟运动的地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立体化地宣扬龙舟文化,扩大龙舟运动的参与群体,推动和加强龙舟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微观上给予运动员一定的理解、照顾和奖励,由此凸显龙舟运动的重要性,帮助高校龙舟运动员消除因学训矛盾而带来的内心焦虑,使之安心训练、继续保持对该项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确保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之外,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也不可或缺,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水域建设、资源共享以及推动企业赞助等方式,携手高校,共同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播和龙舟运动的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龙舟运动队伍

山东省普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加强对龙舟项目的推广普及。比如,抓住端午佳节、新生社团纳新等时间节点,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宣传介绍龙舟运动的发展历程、龙舟运动的价值、高校龙舟队取得的成绩,以此引起高校学生的关注,进而调动他们参与或支持龙舟运动的积极性。再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报近期龙舟赛事实况,组织高校学生集体观看龙舟比赛,使之身临其境地体会龙舟赛事的紧张、兴奋与激情。高校学生对龙舟运动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就会对龙舟运动产生兴趣,甚至由衷地喜欢上龙舟运动;而他们一旦在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层面对龙舟运动形成了认同感,就会真切地支持这项运动,甚至非常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届时高校龙舟运动的群众基础就得到了落实,学校就可以适时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来,通过广泛选拔和科学训练,不断增加高校龙舟运动员队伍,逐步完善高校龙舟后备人才资源库,同时关注运动员的长期利益、推动各种优惠政策落地,确保高校龙舟运动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六、结语

当前,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形势一片大好。在相关专业部门和组织的协同参与下,山东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公平、规范、科学,各项龙舟竞赛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高校龙舟运动后备人才较为充足,甚至部分高校龙舟队的竞技水平完全可以代表地方参加全国的龙舟比赛。但是,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也在龙舟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比如,经费投入不足、设施不配套、专业教练匮乏、方法不够科学、学训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山东省高校龙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山东省普通高校应借助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龙舟运动,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龙舟文化和龙舟运动的价值和魅力,并积极地参与进来,以真正成为龙舟运动的主力军,从而为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助力;同时,高校也应充分发挥本身先天优势,推动龙舟运动的交流和研究,从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引导龙舟运动向更专业化、更高水平的目标迈进。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寻求合作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山东省普通高校龙舟运动健康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龙舟队龙舟普通高校
屈原 端午 龙舟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龙舟
高校龙舟队训练方式研究
《金娃——龙舟》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高校龙舟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龙舟运动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