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徐 雯,王储炎
(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部,安徽 合肥 230012;2.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财经系,安徽 蚌埠 233719;3.合肥学院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狭义上食品工业是指纯粹的食品加工业,广义上包括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餐饮销售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流通业、食品包装业、食品机械业及与食品有关的教育、科研、检测等相关行业[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过去民众的物质需求主要停留在低层次的“吃饱穿暖”,现在我国已经全面脱贫,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升级转化,如今不仅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食品需求,还要解决与食品工业相依存的人力资源、农业、物流业以及其他相关联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食品工业企业作为食品工业领域最主要的生产制造者,近年来规模产值都在不断扩大,在我国逐渐形成了规模以上的超大型企业航母,如中粮、华润、光明、伊利、娃哈哈、农夫山泉、北大荒、双汇等。但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工业企业是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也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2]。本文首先从食品工业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谈起,深入分析了当前食品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社会责任视野,提出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具体对策,希望能为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社会责任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它不仅仅是法律与经济对组织的基本要求,在紧急情况下还要承担远远高于组织目标的自愿行为。食品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多维度,主要包括食品安全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和自愿责任等。当前我国食品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万余家,2021年1月至10月,实现营业收入73184.1亿元,利润总额4757亿元[3],食品进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食品贸易大国。同时,食品工业还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十四章第二节 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4]。食品工业企业承担着为消费者提供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直接联系着公众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命脉。如果食品工业企业不能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就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食品工业企业来说,确保为社会大众提供营养、健康、安全、可靠的食物,是责无旁贷的首要社会责任。
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一个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食品工业现代化水平是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5]。在脱贫攻坚和农业发展方面,食品工业企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在当前疫情影响、市场经济波动、生活方式改变的形势下,食品工业企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食品物资供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助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除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造成污染物排放外,还会在产品过度包装中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双碳”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6]。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食品工业企业需要认真领悟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新食品生产工艺,加速食品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采用适度环保的包装方式,来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物流、服务、仓储等环节中的碳排放及其它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推动食品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奋力前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食品工业的发展仍然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如地沟油、皮革酸奶、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白酒塑化剂等, 2021年初以来,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事件,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等。食品安全无小事,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食品企业员工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地监督执法,严格执行企业违法惩罚,就不会出现此类事件。因此,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7]。笔者前期通过对食品企业的调研发现,管理人员普遍不重视基于社会责任感的人力资源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培养、绩效与薪酬管理。此外,由于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食品工业企业招聘生产品控和研发人员相对较难,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管理制度比较齐全,但是欠缺长远规划和危机意识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企业中最关键的人才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经验、理念和思路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如果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仅仅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忽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外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这种食品工业企业经营就会逐渐开始遭遇发展的“瓶颈”,甚至有可能会走向衰败或者破产。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人员需求量大,经历食品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的人员相对不足。因此,企业通常在招聘时,仅仅满足于企业人力资源“量”的需求,而忽略“质”的要求。虽然也有不少企业表面上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招聘流程和规章制度,但实际上流于形式,照搬照抄其他行业或公司的招募、选择、录用、评估等系列招聘活动。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也没有根据食品行业特点,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测试,导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有一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员加入,这就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外,食品工业企业由于自身局限性,大多建在农业主产区,区位优势和交通均不便,因此很难吸引到综合素质较高的食品从业人员,市场供需不平衡,因而导致食品工业企业招聘员工困难,造成一些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员加入食品行业。
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员工存在安全意识不够、专业知识匮乏和卫生习惯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对食品从业人员展开免费的专业知识培训,但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事件中,很多食品工业企业在员工培训这个环节存在形式单一或者流于形式的现象,已经参加过的人员甚至不清楚培训内容,有些企业为了应付监督检查,制作了一整套培训内容、培训安排和培训人员签到表等虚假材料。食品从业人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针对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相关人员的培训也没有落到实处,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利益优先原则,对一些存在缺陷的产品也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岗位匹配失调。岗位匹配失调是食品工业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食品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大概分为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品控检验和贮藏运输四个部分,每部分都是相互联系,任何一个岗位若出现人员不匹配问题,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中,奶农为了瞒过相关质检部门的合格检测,在鲜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乳品原料收购相关责任人没有严格地落实食品质量安全法规,漠视食品生产流程及质量管控,最终导致企业的灭亡。因此在这些关键岗位上,就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食品专业人才面试环节,也要根据岗位特性进行适当地修改。如果仅仅拘泥于古板的面试试题和评估试卷,就会导致人才招聘和引进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最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食品工业企业目标的实现源于企业的绩效提高,企业绩效的提高来自于员工绩效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大多数食品工业企业都会在一定时期设置一个绩效考核的环节,比如年终时评估全年员工目标完成情况,进而根据表现给予一定的等级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但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取得成绩的案例并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工业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的是销售或者产量,忽略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道德行为因素评价;二是食品工业企业有着生产、研发、品控、营销等各种不同岗位,考核指标未根据岗位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设置;三是食品工业企业考核指标不够量化,大多数从业人员考核只是以主管人员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一定的客观公正,若不能正确地评价员工的真实业绩,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其他人员心理不平衡,如此反复,企业绩效目标在员工心目中就会发生偏离,最终就会导致企业效能低下。
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薪酬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食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也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8]。为了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业绩成果,食品工业企业会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等要素,设计自身薪酬体系。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薪酬构成主要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不同企业在设计薪酬结构时侧重比不同,大多数食品工业企业考虑薪酬结构时,仅仅从职位、层级、岗位及员工的能力、资历、绩效等因素来设计薪酬体系,忽略了员工社会责任感的推动。因此需要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到食品工业企业发展战略中,贯穿在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全过程,进而促进食品工业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食品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因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就必须将食品工业社会责任渗透于整个食品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进而在人力资源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培养、绩效与薪酬管理中研究如何传递和激发食品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行为和担当,并将社会责任融入到食品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9]。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赞誉,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员工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这就说明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同时优秀员工也离不开领导的栽培和指导。对于食品工业企业来说,提高核心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与该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尽可能配备公司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资源。
食品工业企业管理层级一般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就是企业中拥有最高权限的领导层成员,他们侧重于企业长远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的制定;中层管理者就是拥有指挥权的决策执行者;基层管理者作为底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食品一线的作业计划、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分析检测等工作[10]。不论是哪一层级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政治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掌握管理者必备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所谓概念技能就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事关系、与人沟通、激励下属等方面的能力;技术技能是指掌握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利用专业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应用方面的能力[10]。这三种基本技能不固化于任何管理层级,只是不同层级管理者对这三种技能的要求程度不同。概念技能的重要性由基层向高层逐步增加,技术技能的重要性由基层向高层逐渐递减,人际关系技能的重要性对不同管理层级区分不太明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食品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的性质和使命,将社会责任始终贯穿于所有员工,并针对不同管理者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程度,由基层向高层逐渐增加,进而提升管理层的整体素质。
人才是食品工业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从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尤其要把那些有志于食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企业招聘渠道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11]。外部招聘渠道主要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食品工业企业每年会在毕业季与大中专院校合作组织专场招聘会,此种方式可以吸引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可以为食品工业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队伍。此外,食品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全国求职类网站发布招聘广告,前往大型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多渠道接受来自各地区应聘人员的求职信和简历。为了保证人员招聘的质量,要尽可能多地吸引一定比例的求职者,才能筛选出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员工。内部招聘主要采用内部推荐、内部竞聘、档案查阅等,笔者建议对食品企业的关键核心部门采用内部推荐的方式,这是因为内部员工非常了解企业情况,同时企业对内部员工“知根知底”,这样可以降低社会责任感缺失造成的用人风险。
此外,管理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测试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显性要素,更要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在食品工业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上,坚持“能位匹配”的原则,建议食品工业企业将社会责任感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在关键岗位中,可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真正做到专业技术人员能有证上岗,确保企业的安全健康运转。
针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企业与市场发展变化同步的重要措施。在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始终强化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内部培训、专题培训和进修培训等,同时要在培训中强化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食品安全意识。内部培训可以采用老员工带动新员工的培训方式,专题培训可以围绕产品某一个特定主题,邀请相关食品专家前来授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员工出去进修深造,努力让员工的每一次培训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合理化岗位设置能够让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在设置岗位时,需要遵循因事设岗、人岗匹配的原则,同时做好关键岗位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人员的选取。做好岗前分析,了解不同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尽量避免因“任人唯亲”现象而设置不必要的岗位,减少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食品工业企业需要将每个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针对食品工业企业来说,生产销售是企业获取效益的主要渠道,员工自身利益应与销售业绩挂钩,因此在绩效管理中,针对不同部门特点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12]。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反馈体系。首先要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食品工业企业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目的和总目标,食品工业企业涉及采购、生产、研发、品控、销售、财务等部门,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加入“社会责任贡献度”这一项目,不同层级岗位要分配不同权重,由此来激励员工社会责任感的导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次,根据食品工业企业不同层级的差异性,结合岗位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进而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考评方案,例如管理人员采取以行为、品质为导向的考评方法,营销人员采取以结果、行为、品质为导向的考评方法。再次,绩效考核方式尽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行为化的参与,待考核结果出来之后,管理层要与员工进行反馈沟通,帮助员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绩效目标和计划。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单纯地通过绩效考核来改进和提升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很难发挥其效果,这就需要将评估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奖罚、晋升或者降级的依据,并以此来激励员工不断地提升和增进工作绩效。
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体系。食品企业不仅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多元化激励制度,而且要牢固树立产品质量责任意识,重奖质量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营造一种质量至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在绩效考核中注入社会责任感考核因素,并将此项考核结果在薪酬结构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食品企业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食品需求,更要严格地把控食品质量安全关。这不是一个人的“奋战”,而是需要所有食品工业企业从业者共同努力迎接挑战,坚守食品安全的防线,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个人的意志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食品企业设计一套科学的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薪酬激励体系,在适当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引入基于社会责任感的中长期激励,例如股权激励计划、利润分享类等[13],它会促使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员工利益保持一致,为企业留住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
实行严格的健康管理制度。食品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对食品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了解,会导致在食品原料经加工到成品的整个产业链环节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因此,食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监督,内部人员特别是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才能上岗,同时每年要进行至少一次的身体健康检查,并且建立专人健康档案。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食品行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食品工业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食品生产企业只有真正地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认真地履行自身社会责任,踏实地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用诚意吸引人才、保住人才、提升人才,才能保障食品工业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