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与成本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

2022-03-16 04:40郑家冉江民星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代养种猪规模化

郑家冉,江民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44)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波澜起伏[1]。2018年之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以散养户为主,规模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均较低[2],同时环境污染较严重,2018年国家出台了多项畜禽养殖环保政策,明确了养殖相关标准规范[3]。加之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持续蔓延,散养户逐步退出市场,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成为趋势[4]。2019年受行业政策、非洲猪瘟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产量下降超过2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虽然国家及时出台补贴政策,猪肉产量下降趋势得以阻断,但整体产量未恢复至2019年之前的水平。在行业政策、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链与猪肉消费市场明显受到影响,生猪养殖成本处于高位,效益下滑[5-8]。如何让企业降本增效,成为当前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考虑到新希望集团是生猪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也是现阶段亟需扭转“成本居高、效益偏低”局面的代表性企业,本文以该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该集团生猪养殖管理和成本控制现状,剖析其在规模化养殖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重点关注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提升方案和成本控制优化策略,以期为新希望集团及其他生猪规模养殖企业的管理优化与成本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1 新希望集团养殖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1.1 生猪养殖管理模式

新希望集团采取了“聚落式”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体化的生猪养殖产业链,上游承担饲料生产供应,中游承担种猪扩繁及仔猪育肥,下游承担屠宰产能匹配,实现了猪产业的上游至下游全覆盖,从而形成了“基地+终端”的新型经营模式。“基地”是指种猪扩繁、自繁自养和规模农户养殖,“终端”是指集团将出栏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传统生猪养殖管理模式“自繁自养”与“企业+农户”的结合体。在理想情况下,集团生猪养殖环节的种猪实现100%育种扩繁,育肥环节50%的产能由自繁自养完成,50%的产能由规模农户完成。

1.2 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1 净资产收益率 由表1可知,2018—2020年新希望集团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74%,略高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平均净利率为5.6%,低于同期行业平均值。同行业代表性龙头企业,如东瑞股份、民和股份和神农集团,平均ROE均超过40%,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新希望集团与上述重点企业存在较大差距。1.2.2 期间费用 由表2可知,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三大期间费用大幅增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增长9.88%、31.68%、27.27%。2020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86%,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6.94%和107.14%。表明近几年新希望集团大幅度提高了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但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

管理费用增加可能与新希望集团的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当前该集团的实际出栏量与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为提高自产出栏水平,提高了管理投入水平。但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的市场形势较为严峻,新希望集团亟需变革管理模式,降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加可能与该集团新实施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有关。新模式下公司投资比例增大,资金运转导致财务费用增加。销售费用下降可能是“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施后,原本由公司负责的宣传、寻找顾客、市场等方面的销售费用,部分由当地家庭农场承担,因而公司降低了自身销售投入。然而,削减销售费用对集团发展未必有利。在当前生猪市场行情处于下行和持续调整的形势下,如果其他集团大幅度提高销售费用,很有可能抢先占领市场。因此,新希望集团应将销售费用保持在适度范围,以预防未知风险。

表1 2018—2020年重点企业经营的杜邦分析

表2 2018—2020年新希望集团的期间费用分析

2 新希望集团规模化养殖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工程建设模式降低了经营效率 基于“聚落式”管理模式,新希望集团采取了“三边工程法”,即边发展、边建设、边进猪。然而,在大规模推进中,3个阶段同步开展既影响了建设进度,又对生猪生长环境造成了干扰,突出的表现是集团在育肥场工程改造过程中,种培场配种成功率下降[9]。一方面,在育肥场工程改造时,外租猪场条件差,给防疫带来压力,影响后备入群率及配种节奏;另一方面,从外租猪场到新猪场的猪群多次调运也影响配种成功率[10]。此外,这种规模化的“边发展边进猪”模式,未对生长速度相适宜的同龄猪群持续统一饲养,导致生猪之间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单猪发育速度与经济价值。

2.1.2 规模化种猪扩繁管理水平待提升 新希望集团三元母猪回交技术小规模试验扩繁效率较高,但实际大规模扩繁时配种效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种猪扩繁的后备猪管理问题突出[11],为加快扩繁进度,管理人员未实施后备猪的规模化免疫驯化,猪群健康度不够;养殖人员对公猪诱情和公猪采精的配套操作不及时,导致精液质量未达到预期。

2.1.3 规模扩张弱化了集团管理能力 自2016年开始,集团的生猪养殖规模急速扩张,2021年上半年生猪销量超446万头,比2019年全年多出91万余头。但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管理能力并未同步提升,导致成本管控不理想[12]。一方面,新希望集团产能扩张,短期增加出栏数量,引进部分低效母猪,仅两季度之后便无法受孕,从而提高了养殖单位成本;另一方面,规模扩张使集团管理工作重心落在猪场新投资、前期猪场工地开发建设上,对生猪养殖分娩、育肥的相关配套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集团生猪养殖环节的专业管理能力。

2.2 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 饲料成本偏高 首先,新希望集团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利用率偏低,且在饲料投喂工具上存在不足,导致饲料废弃率高。其次,集团外购饲料比例偏高,而外购饲料的价格较贵,导致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再次,饲料配方中营养添加剂等的利用率偏低,导致饲料营养转化效率下降[13]。最后,对于饲料成本的计算方法,若采用总饲料成本直接平均分摊至猪仔,可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精准性,导致本场的成本控制方法偏离实际情况。

2.2.2 仔猪来源结构待优化 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集团生猪出栏212万头,其中外购仔猪育肥约127万头,外购仔猪育肥数量占比过半。外购仔猪育肥成本29.7元/kg,自产仔猪成本大概为13.9元/kg,外购猪仔成本远高于自产猪仔成本。因此,外购猪仔比重高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度提高。

2.2.3 PSY偏低 目前集团的种猪绝大部分都是头胎猪,而头胎猪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要低于二胎种猪和三胎种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营效益14]。

2.2.4 育肥场利用率偏低,生猪代养比例较高由于集团前期追求规模扩张,导致猪场工地开发建设进度过快,加之受集团配种受孕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猪场建设与产能不匹配,新建育肥场未能满负荷投入使用,导致投入-产出比提升。同时,目前集团超过一半的生猪由规模农户代养,平均代养费明显高于自养猪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经营成本。

3 生猪规模化养殖与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3.1 规模化养殖优化策略

3.1.1 改进工程建设模式 新希望集团工程建设采取的“三边工程法”影响猪仔育肥速度,易形成恶性竞争。建议树立“先建设、再发展、再进猪”的建设思路,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为仔猪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因猪舍环境改换而引起的应激反应。

3.1.2 加强后备猪群管理 为了加快规模化种猪扩繁进度,新希望集团应重点在提高配种率和后备猪群防疫两方面加强管理。提高配种率方面,一是合理配比公猪饲料钙磷元素,并添加适量锌和硒元素,通过营养调配提升公猪精液质量;二是保证公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通过加强公猪运动提升精液质量;三是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加强信息记录与管理,按公猪年龄合理安排配种次数,及时淘汰老龄及感染疾病的公猪;四是加强作业人员专业培训,制定员工奖惩制度。

后备猪群防疫方面,一是制定猪舍日常消杀工作制度,做好基础防疫工作,避免病毒及细菌滋生;二是建立健全种猪疫苗接种工作制度,按照标准生物防疫流程接种口蹄疫苗、猪瘟苗、伪狂犬苗、蓝耳病灭活苗等,对处于相同注射阶段的种猪进行分群,并安置在规定的场所按顺序接种,提高疫苗接种效率;三是在种猪饲料中添加少量抗应激添加剂,提前让种猪产生抗体或减轻应激反应。

3.1.3 通过业务专业化提升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 一是放缓规模扩张节奏,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经营战略,将集团业务战略转向生猪养殖专业化经营,将出栏效率、成本控制和出栏质量作为业务导向,不断优化提升规模化养殖管理能力;二是坚持长期发展战略,摒弃短期财务目标经营决策思路,对集团组织架构、部门工作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等进行全面改革和调整,建立健全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三是与地方高等学校及职业院校开展专项合作,为提升集团生猪养殖管理能力及智慧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人才储备。

3.2 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3.2.1 优化饲料成本管理 一是规范饲槽管理。饲槽尺寸与猪群体宽相协调,保证猪只正常采食;合理控制饲槽内饲料流量,在饲槽底部设计捡料盘,降低饲料废弃率。二是严控饲料加工。建立育肥全周期饲料加工计划,并采用全自动饲料加工机器,提高饲料加工精细化程度,降低饲料加工的人工成本。三是提高自配饲料比例。充分利用集团自身资源与饲料加工技术,提高企业自配饲料比例,降低外购饲料比例,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四是提高饲料成本计算细化程度。针对各育肥阶段制定标准化的定额饲养成本,分析各月度实际饲料成本超额或节约原因,将超额浪费归于下月财务预算中,并对负责人加以处罚,将节约部分纳入员工激励制度储备金中加以奖励,并对该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3.2.2 提高自产仔猪比例 新希望集团外购仔猪成本近乎自产仔猪成本的2倍,因此亟需减少外购仔猪数量,提高自产仔猪数量。首先,加强种猪优选。加速低效母种猪淘汰,提升母种猪的质量与高效性。加强疾病防控,选择无疾病发生地的种猪,从根源上防止疾病。选取体格好、基因优良的公猪,并尽量保持较低频次交配,提高母猪配种率。其次,做好保胎工作。在配种成功后10~15 d及产前20 d左右,保持猪舍安静,给母猪多饲喂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较多的优质饲料,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温度15~25 ℃、湿度70%~80%),科学防疫,提高母猪顺产率。再次,加强孕期饲养管理。孕期母猪食欲增大,而大量采食易导致死胎,因此需加强孕期母猪饲养管理。建议妊娠早期(配种后21 d内)饲喂量为2 kg/d,妊娠中期(配种后22~60 d)饲喂量为2.5 kg/d,妊娠后期饲喂量为3 kg/d,以整个妊娠期净增重20 kg为宜。

3.2.3 规划胎龄结构,着力加强首胎母猪生育管理水平 一是合理规划胎龄结构。当前新希望集团头胎种猪比例偏高是导致整体PSY指标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建立胎龄规划和成本预算机制,寻找各猪场成本效益平衡点,提高非头胎流量种猪比重。二是加强头胎存量种猪的数据化管理,完善数据化体系建设,跟进头胎母猪配种等信息记录,并反馈分析管理缺陷,缩短空怀天数与断配间隔。

3.2.4 控制规模农户的代养比例及风险,合理规划闲置猪场功能 一是酌情降低代养比例。在自身扩建与产能不匹配的情形下,或代养费用高于自养费用时,应减少代养比例,保证集团内部满负荷生产,降低代养成本。二是加强代养风险管理。集团应定期对代养户开展资金风险评估和规划,提高代养户选择标准与监督水平,定期收集代养户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降低代养户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三是合理规划猪场空间。对于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可考虑种植饲料搭配中成本较高的添加物或有助于净化空气的农作物,在调节猪场环境的同时,降低外购饲料添加剂成本。

猜你喜欢
代养种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代养年猪赚钱新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