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辉 王晓甫
1)河南周口永兴医院泌尿外科 周口 466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14
输尿管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性别、年龄、种族,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尿路异物、梗阻、感染等均可影响结石的形成。疼痛和血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超声、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MRU)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均是有效的检查手段;各种碎石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最主要的措施[1-2]。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是通过超声、X线定位结石,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之裂解、粉碎至细砂后随尿液排出。因其具有无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等优势,目前仍是临床治疗肾和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方式[3-4]。但对于体积、硬度较大的结石,或停留时间长合并息肉、发生嵌顿的输尿管结石均难以粉碎,因此术后常需采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eteroscopy lithotripsy,URL)等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小样本前瞻性研究,以初步探讨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后行 URL术的时机。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2019-07—2021-04于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ESWL失败后行URL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输尿管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5]。(2)经多次ESWL失败或“石街”形成,符合URL术的指征[6]。(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存在ESWL和URL术明显禁忌证[4]的患者。(3)未能成功实施URL术的患者。根据实施URL术的时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2周后行URL术,对照组即时行URL术。
1.2方法ESWL:超声定位结石后,采用深圳惠康公司的V型碎石机碎石,电压控制在12~16 kv。患者取仰或俯卧位,冲击结石2 500~3 000次。1周后复查,若效果不理想,可再次进行碎石。若多次ESWL失败或“石街”形成,观察组于两周后实施URL术,其间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即时给予URL术。硬腰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将输尿管镜(德国WOLF狼牌8703534)经尿道插入膀胱,观察并确认输尿管开口后置入斑马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将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寻找到结石后,运用60 W钬激光碎石。用取石网篮取出较大结石,小结石则自行排出。如在碎石过程中发现输尿管息肉,则用激光将息肉切除。退镜,放置双J管和导尿管。具体手术方法参考文献[7]。术后均进行3个月随访。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1)肾功能指标:URL术前及术后第1天抽取患者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2)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结石清除率[8]:影像学检查无结石残留和积水为完全清除。结石清除>50%为基本清除。结石清除<30%为无清除。清除率=(完全清除+基本清除)例/总例数×100%。(3)采用IPSS[9]国际前列腺评分量表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排尿功能:总分为35分。分越高说明排尿功能越差。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量(Qmax)。(4)并发症:泌尿道感染、黏膜下损伤、假道、尿道狭窄。
2.1基线资料研究周期内共纳入77例患者。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比较
2.2手术前后的肾功能术前2组患者的BUN、sCr、Cys-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BUN、sCr、Cys-C水平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2.3结石清除率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n(%)]
2.4手术前后的排尿功能术前2组患者的IPSS评分和Q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IPSS评分和Qmax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排尿功能比较
2.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输尿管结石好发于男性人群,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活动与否,以及有无损伤、感染和梗阻有关。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可导致肾积水、尿路感染,甚至会引发肾功能受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除了结石<0.6 cm、表面光滑、其下方尿路无梗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排石治疗,纯尿酸及胱氨酸结石可应用药物溶石外,大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需要采取碎石取石术治疗[11]。
ESWL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以来,因其具有无创、无痛、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目前仍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方法[12]。但其碎石效果与结石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是否嵌顿等因素有关,除了有一定的失败率之外,在碎石排出的过程中,若过多的碎石聚集在输尿管内,可引起“石街”而并发感染,故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碎石取石[13]。
URL术是经尿道将输尿管镜插入膀胱,并在导丝的引导下进入输尿管,利用气压弹道、钬激光等方法碎石取石。该方法因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轻,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亦适用于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或ESWL治疗后形成的“石街”[14]。但对ESWL失败后实施URL术的时机临床上尚存在争议。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项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初步探讨了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后行 URL术的时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BUN、sCr、Cys-C水平,以及IPSS评分和Qmax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了ESWL失败后两周再实施URL术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排尿功能,进而提高结石清除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有关研究的结果相符[15]。分析其原因为[16]:ESWL及停留在输尿管内的结石会引发输尿管黏膜水肿和泌尿系感染,不利于URL术的操作和结石的完全排出。ESWL后经过两周的抗生素、保肾药物治疗,以及对症处理,有效缓解了输尿管黏膜水肿和促进了肾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后期进行URL术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有助于结石完全排出,以达到改善排尿功能的目的;而且肾功能和排尿功能的恢复,亦有利于细小结石的排出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ESWL失败后2周行URL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由于ESWL和URL术后患者恢复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而本研究随访时间仅为3个月,所纳入样本量较小,故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