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麒丹,丁雪梅,刘 娜,王 辉,张晓丽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264003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旨在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1-2]。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未来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思考改革开放与技术创新及医疗模式更迭带来的冲击,是护理专业任课教师与护生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深入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各种思政元素和教育资源,自然、合理、有效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紧密结合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3]。儿童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专业必修课程。智慧教学作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途径[4],在儿童护理学课程教与学中采用智慧课堂的方式进行思政知识传授,能以专业知识视角汲取思政元素,助力护生提升综合素养。本研究基于“智慧课堂长江雨课堂”平台,以课程思政目标(OBE理念)为导向的,构建并应用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体系,从而促进课程思政与儿童护理学的同向同行,为课程思政育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儿童护理学》是本科护理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于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山东省某医学院校2018级护理学专业的21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24岁。
基于OBE理念,构建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与评价体系,包含设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达到“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能力、塑造人格”的课程改革与思政教学目的,见图1。
图1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1.2.1 设立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学三年级护理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需求以及儿童护理学课程的专业特点,以OBE理念为指导,制定本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护生的“爱国之志、法律之绳、品德之优、仁爱之心、感恩之情、理想之坚、专业之固、能力之强、严谨之风、创新之意”,涵盖5个小目标: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加强品德修养,夯实思想基础;③塑造健康人格,坚持不懈、勇于奉献;④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⑤培养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学术诚信。
1.2.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要求,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修养、人格塑造、专业思想和能力、创新思维”5大主题,在5大课程思政主题下又深入挖掘了39个具体的思政元素。
1.2.3 重构教学内容
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教育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包括课前导学、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实验操作、课后助学课后拓展5个方面。
1.2.4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各章节挖掘的思政元素,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法。
1.2.5 实施思政教学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遵循“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以思醒人、以辩悟人、以动创人”的原则开展课程思政教与学,将挖掘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融入教学全过程,详见图2。
图2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案例
1.2.5.1 课堂理论教学
灵活运用长江雨课堂+BOPPPS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海报展示法、思维导图法、简笔画/流程图法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混合式学习过程,实现“耳听、眼看、笔写、口议、情读、手做、脑思”,并及时给予交互式反馈和嵌入评价,确保达成学习目标。比如在第3章儿童保健中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法导入课堂内容,以护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分析在爱情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从而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开启长江雨课堂弹幕鼓励护生分享观点,既避免了发言时的尴尬,又带动了护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智慧课堂的优势融入课堂当中。
1.2.5.2 临床见习教学
基于床边见习法、简易护理程序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将课程思政中所蕴含的敬畏生命、爱岗敬业、人文关怀等元素与临床见习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提高《儿童护理学》见习教学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关爱生命的职业精神,塑造乐于奉献的人格。例如在高危新生儿护理章节学习中加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见习内容,通过带教护士的言传身教传达慎独的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爱惜和爱护新生儿,体会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父母的感恩。
1.2.5.3 实验操作教学
基于实验用物自我准备与自我管理、教师演示法、同学演示法、情景模拟法、录像法等方式,带教老师将课程思政所蕴含的劳动观念、专业能力、合作意识、评判性思维等元素融于实验操作教学,旨在通过言传身教塑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与科学精神,传达严谨、慎独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例如在学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技能操作的过程中,护生演示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同组护生指出问题,老师给予补充,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1.2.5.4 课前导学、课后拓展
基于简笔画法、模型制作法、参考文献法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所蕴含中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哀伤观念等元素进一步与课前课后拓展内容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化教学体系。例如在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鼓励同学们绘制心脏循环简易图,结合课堂给出病例分析问题,培养同学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
1.3.1 行为观察
每次课后采用自制的行为观察评分表对课堂进行评价,评分表包括班风班貌(1个条目)、课堂表现(2个条目)、班集体责任等(1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优、良、中、差,班风班貌和班集体责任分别赋值2.0分、1.6分、1.2分、0.8分,课堂表现分别赋值3.0分、2.4分、1.8分、1.2分,总分10分。
1.3.2 学业成绩
包括形成性评价(占40%)、操作考试(占10%)和理论考试(占50%)3个部分,各部分总分100分。形成性评价包括见习反思日记、图表绘制(思维导图、简笔画、流程图等8项)和海报展示;操作考试为婴儿抚触操作,包括准备(10%)、评估(10%)、操作流程(65%)、人文关怀与沟通表达(15%);理论考试内容从学院自建题库中随机抽取,包括选择题、简答题与综合病例分析题,其中10%的试题与知识运用能力、临床思维、综合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相关。学业成绩满分100分,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
行为观察得分为(9.19±0.43)分。在各项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提问与回答问题、汇报、整理活动物品等,课堂互动氛围融洽。
学业总成绩为(81.38±11.92)分,优秀及良好率为71.63%,无不及格现象。理论考试得分(74.01±10.90)分,形成性评价得分(90.29±2.92)分,操作考试得分(94.67±2.22)分,95%以上学生着装得体,操作熟练,注意与新生儿沟通交流,动作轻柔、规范,体现护理专业人文之美。
智慧教学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道德情操、培养综合能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不仅构建了和谐友好的教学生态环境,而且形成了良好的正性循环[5]。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从儿童护理学等课程的顶层设计着手,将改革聚焦点由“单门课程”转向多门课程串联的“课程思政链”,充分发挥课程间协同育人的“集群效益”[6]。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方式多元化,隐性课程思政评价策略显性化。构建基于学生和教师体验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智慧化、可视化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效解决传统教学重“成绩”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7],实现对思政效果全面、综合、客观、有效的评价。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注重知识和德育相统一,在评价主体方面,既有生生互评,也有师生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出发,注重教与学的形成性,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考核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基于目标导向构建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含设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在实施中遵循“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以思醒人、以辩悟人、以动创人”的原则,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内涵的专业课堂[8]。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教学模式转化更新不及时。因此,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准确把握专业知识与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理论的内在联系[9]。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等培训会议,不断迭代授课系统与知识架构[10],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有待继续完善。需不断充实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评价时限方面,不能仅限于“单门课程”教学实施期间,而应覆盖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以及毕业后的一定年限,以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动态发展过程[11]。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分配不当、师生沟通不畅等问题,今后教学设计应更严谨、科学,尤其要预留出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同时还应学会提问的艺术,注意引导、及时调整学生的讨论方向和内容。
在智慧教学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到教与学中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硬知识”,还强化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精神等“软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对教师而言,在不断设计、实施、反思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循环中,自身也成为一个有情怀、有视野、有境界、有担当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