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符蓉
图| 作者提供
图1 节目剧照
2021 年11 月18 日至19 日,由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在南宁剧场举行。来自全区8 个文艺单位的15 个节目参加展演。这是广西杂技魔术界的盛事,代表了当今广西业界的艺术水准。
近年来,广西杂技魔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呈现出蓬勃生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创作视角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讲述故事、表情达意、塑造人物、表现戏剧矛盾等方面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性与艺术性比翼齐飞。笔者观看展演后感到:
本次展演中的《英雄远征》《魅影诱惑—吊环》《较量—桌技》《宁死不屈—皮吊》《秀发与钢枪》5 个节目是红色题材作品。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承载红色文化,颂扬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英雄远征》运用美轮美奂的高空绸吊技巧,表现一对客家恋人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保家卫国出征远行、英勇抗战,毅然舍小家为国家的大无畏精神,结合充满激情的舞蹈和细致入微的杂技元素,将客家儿女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观众。《魅影诱惑—吊环》通过吊环高空挂脖、滑下、单手散脱等高难技巧来演绎国民党反动派女特务魅惑、试探我军侦查员的情境,技与戏巧妙融合。《较量—桌技》以四方桌及长凳为主要道具,通过顶功、翻跳、对手顶等技巧表现我军剿匪的惊险时刻,巧妙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使各种高难技巧完全融入剧情。《宁死不屈—皮吊》通过高空皮吊大闸、五周缠腰滚下等高空平衡动作,生动塑造了我军侦查员耿浩被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秀发与钢枪》通过女子集体造型,运用三节人头单把、四人托起双层掐脖顶等高难技巧,将力与美有机结合,通过柔与刚的鲜明对比,表现国难当头女孩们舍弃秀发扛起钢枪投奔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中的情景。这些作品深挖红色内涵,赓续红色血脉,传递中国精神,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担当。
图2 节目剧照
此次展演节目体现了广西杂技立足本体技艺规律,守正创新,在传承中探索发展,在技巧中巧妙融入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强化作品的地域性,彰显思想与精神内核。广西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服饰、传说、歌谣等,体现人们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观念,是散落在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广西南宁是中国的茉莉花之乡,节目《女子造型—茉莉花开》就是根据这一鲜明的地域文脉特征,配合耳熟能详的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而创作的,广西艺术学校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身穿壮族民族服饰,以精湛的柔术软功技巧向观众传达着茉莉花尽情绽放之美。《庆丰收》立足于广西东部客家民族聚居地博白县乡村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表现了大丰收的欢乐场景。一群身穿客家服饰的小伙子以手技抛接草帽,肩上二节、三节人抛接草帽技巧,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快乐。
展演节目中的《单手倒立跳梯—攀》通过单手倒立侧水平、推起及单手跳十层阶梯等高难度动作,展示演员超常的臂力、肢体平衡力。这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单人节目,多媒体视频背景运用焦点透视、光影明暗、颜色渐变等方法,营造出了一幅极具庄重、淳朴、宁静和谐的西洋油画效果图,观众似乎沉浸在三百多年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浓厚的艺术氛围里,随着肌肉线条极佳的演员把表现力与美的高难度动作徐徐展示,观众仿佛在欣赏一个“会动”的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塑作品《大卫》。雕塑《大卫》刚好与节目所要展现的力与美的哲学理念不谋而合。我们不禁感慨艺术的神奇,美术、雕塑、杂技不同形态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空、地域和文化,在不同的历史维度中表达着人类同样的审美追求。
多媒体艺术的创造性运用,大大拓展了舞台表现时空,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再是简单的舞台背景,而是被赋予了象征意蕴的情景意境,使舞台空间得以向纵深延展,具有了影视空间的丰富性和真实感、代入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不可否认,此次展演中的部分节目仍有不足,技与艺还需进一步打磨提升,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广西杂技守正传承、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广西杂技文化。广西杂技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创新维度探索前行。
图3 节目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