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妍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东北地区实际,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时代东北振兴必先振兴东北“四大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内核的东北“四大精神”,曾激励和鼓舞广大东北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担当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党员、干部。”千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东北恰恰是这样一方充满激情的热土。东北“四大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担当奉献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东北“四大精神”缘起于深重民族灾难的伟大抗争,发展于新中国建设的宏伟浪潮,受东北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蕴藏丰厚战略资源等多重影响,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质与地域特点。白山黑水的优秀儿女们在松辽大地上怀揣爱国情、报国志,无畏困难、英勇奋斗、拼搏奉献,先后涌现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以此为内核汇聚成极具地域特色与鲜明特征的东北“四大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的野蛮侵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长期对日斗争并逐步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面临极为严酷的斗争条件,穷凶极恶、手段残忍的日伪军,对抗联将士不断进行“讨伐”和“围剿”,造成抗联将士的巨大伤亡;冬季酷寒、补给匮乏的自然条件,使抗联将士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都难以维系,“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一滴鲜血一粒米”是抗联部队的真实写照;雪上加霜的是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没有中央指挥、没有援军相助,孤悬敌后。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仍然坚持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其残酷性、艰苦性、悲壮性不言而喻。以杨靖宇、周保中、陈翰章、赵一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同敌人浴血奋战,铸就了以“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不畏艱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东北抗联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粮食严重短缺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做出了开发北大荒的战略决策,拓荒者们在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百万拓荒者先后扎根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不计得失、不计回报,喊出“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宣言,数十年如一日在这里艰辛耕耘。北大荒自然条件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冬季漫长,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没有大型生产设备、缺少生活设施配套,交通不畅、食物短缺,拓荒者们克服种种考验、战胜重重困难,凝练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下,拓荒者们用火热的青春、炙热的汗水、滚烫的生命书写出北大荒的创业奇迹,在茫茫垦区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石油短缺、工业发展受限的困境,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冲破阻碍、自力更生,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大庆油田的发现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没有经验、缺乏技术的石油工人为尽早摆脱“中国贫油”的帽子,几万人克服重重困难,在松辽大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面对冬季寒冷漫长恶劣的自然条件、简易住宿三餐难保艰苦的生活条件、缺乏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条件,石油工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优的奉献精神为主体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人格化、形象化的生动体现,王进喜是千千万万大庆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激情、“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求实作风、“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品格是铁人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鼓舞下,至1963年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1166万吨,实现了我国石油的基本自给,在为国家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更增长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扛起了中华精神家园的大旗,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纵观东北大地诞生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虽然其孕育背景、产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以共同的地域为基础、深切的人民情怀为积淀、强烈的家国信仰为纽带,孕育并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担当奉献为主要内核的东北“四大精神”。岁月流转征途漫漫,虽历经数十载,东北“四大精神”仍以其深刻、厚重的价值意蕴散发着强大的精神光芒。
艰苦奋斗是东北“四大精神”中最显著的精神标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都面临着极为严苛的艰苦自然环境、艰苦生活条件、艰苦斗争实践等。以东北抗联为例,其艰苦程度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曾评价东北抗联:“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奋战在东北的广大优秀儿女,没有被磨难与困苦压倒,而是激发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斗志,将艰苦奋斗的精神熔铸在自己的血液中,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利条件下寻找出路、开辟新路、杀出血路;扎根在东北的建设者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激发出自己顽强坚韧的性格品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夜以继日的耕耘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将一个个不可能最终变成了现实。综上所述,艰苦奋斗正是东北“四大精神”中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正是艰苦奋斗的品质凝聚起东北人民负重前行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东北地区一个又一个辉煌。
开拓进取是东北“四大精神”中最突出的精神品格。开拓进取是东北人民始终坚守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品格,也是东北地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开拓进取尤其体现在迎战未知领域或面对巨大挑战之时。东北抗联将士、北大荒建设者、大庆石油工人,无一不是在缺乏经验支撑、没有先例参考、缺少后勤保障的艰苦条件下,以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为指引,最终战胜困难。例如,东北地方党组织根据《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掀起了东北地区的抗日热潮;东北抗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率先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并创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些背后正是东北抗联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北大荒建设者和大庆石油工人,同样以敢为天下先的信念,饱含浓烈的创业激情,攻坚克难,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开创了农业拓荒与工业自主建设大油田的成功典范。开拓进取精神闪烁着革命理想主义的光辉,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敢于超越的集中体现。正是得益于开拓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才使松辽平原在建国后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工业奇迹,迅速提升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东北地区也因此拥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担当奉献是东北“四大精神”中最深沉的行为品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品质,也是东北“四大精神”中最深沉的行为品性。东北是日本侵略者最先占领、民族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以“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奋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杨靖宇将军在被敌军围困、被劝投降,自己危在旦夕之际,说出“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豪情壮语,这就是敢于承担民族国家责任、不惜奉献最宝贵生命的东北“四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北大荒的建设者同样秉持担当奉献精神,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无私无畏投身农场建设;大庆石油工人是最讲担当奉献也是最具担当奉献精神的,他们以石油工人的豪迈,主动作为、扛住压力,为国家石油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东北人民在这片热土的奋斗史,每一页都写满了“担当”与“奉献”,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东北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担当奉献、为理想信仰担当奉献、为推进国家发展担当奉献、为人民福祉担当奉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要使命,面向新时代实现东北“四大精神”的创新发展,符合时代呼唤、顺应时代需要。东北“四大精神”是东北人民的精神归宿与价值认同,是东北再次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振兴意味着从衰落中崛起,衰落意味着曾经有过辉煌。衰落一振兴一辉煌一衰落一振兴,勾画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深入挖掘东北“四大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真正发挥其对东北振兴保驾护航的助力作用。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艰苦奋斗精神曾挺起整个东北的脊梁,但东北人民的小农意识、官本位意识与计划经济意识仍然长期留存。其中重守业轻创业、缺乏创新意识、居功自傲的惰性,更是阻碍了东北的振兴与发展。为何东北会从抛洒热血的革命热土、挥洒汗水的创业前沿走向守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需要振兴的老工业基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精神懈怠。计划经济条件下,东北重工业、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其员工地位高、待遇好、有保障,使一部分东北人逐渐形成了趋向体制、固守体制、遵从体制的思维定式,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内的规范、制度、领导模式逐渐固化,导致部分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吹嘘自大。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做一个决定、立一个目标、逞一时激情很容易,难就难在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精神是克服惰性的有效良方,是提振东北人民进取意识的冲锋号角。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苦”,做好长期与困难作斗争的准备,以北大荒人大无畏的创业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指引,苦中作乐、以苦为乐,针对部分信心动摇、不思进取、意志薄弱者,更要拿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气魄;要有继续奋斗的决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殷切希望,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誓不罷休,形成奋进昂扬的团队氛围。其次要有恒心有毅力,东北振兴不会一蹴而就,要有“老黄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精神,不忘初心,自觉抵御各种诱惑,不断修正自身行为,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突破传统,重塑自信。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更是维持计划经济时间最长的地区,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固化守旧,习惯于小富即安,慢慢放弃了创业精神、拼搏精神。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时,一些人仍然固守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对于经济发展走向缺乏预判,思维观念转变滞后,改革步伐缓慢,进而阻碍市场化转型。开拓进取精神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观念,一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开拓理念,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开拓进取精神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发扬新时代的开拓进取精神,首先要明确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是自我革命和社会实践创新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东北地区若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成果,用科技创新的成果解决东北振兴与发展的困境;要放开手脚,摒弃依赖自然资源、依赖传统体制、依赖外部支持的思维定势,突破看重社会地位、不敢承担风险、不愿主动求变的思维藩篱,强化放下包袱再出发、放下荣誉再启程的观念。其次要继续深化改革东北既有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体系,如粮食生产加工、整车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进一步深耕细作、深挖潜力,焕发老产业的新春天,同时重点打造新兴战略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以项目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激发东北地区发展的新动能;结合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春中韩自贸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提升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与对外竞争力。
继续发扬担当奉献的行为品性,正视困境,积极作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今日东北之困源于缺乏体制创新、源于产业增长乏力、源于营商环境不佳、源于人才流失严重等。发现问题不难,难在不躲避、不敷衍,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越是在家乡遇到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吾辈挺身而出。担当奉献精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一种为国家献身、对人民负责的付出精神,在东北发展遇到困境的今天,更需要“听党话、跟党走”、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担当奉献精神。发扬新时代的担当奉献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加强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东北振兴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要深植人民情怀,时刻牢记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担当奉献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科技创新要时刻把握其方向性和目的性,为人民谋幸福而解放,为人民增福祉而创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补齐民生短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增强东北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向同行。其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发展目标,以尊重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重要保障,以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为后盾支撑,增强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引领振兴东北的行动自觉,引领全体东北民众扛起再次创业的大旗。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乘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东北振兴政策措施的东风,抓住窗口期,把握机遇期,将发展潜能变为发展动能,担当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
②《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纪实》,新华社,2018年9月30日。
责编/韩拓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