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 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杜仲叶、花、果的有效成分和作用不断被发现与证实,杜仲新型商业综合开发与应用日渐成熟,杜仲已从单一的药用用途迅速扩展到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杜仲橡胶等多个重要领域,并上升到复合型、能源型和生态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资源的高度,在生态保护、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油料食品、绿色养殖等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杜仲产业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通江县如何在新时代中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新型杜仲产业,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系列大力支持杜仲产业发展政策相继出台。近年来,杜仲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系列支持杜仲产业发展政策。林业系统第一个以“皮书”形式连续发布《杜仲产业绿皮书》,显著提升了杜仲产业的影响力;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将杜仲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木本油料树种;2016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 将杜仲列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194号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全面“禁抗”时代,杜仲作为天然抗生素进入了饲料行业“快车道”;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杜仲叶列为药食同源目录在全国各省市试点,开启了杜仲产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支持杜仲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2020年4月,巴中市政府四届第148次常务会将杜仲列为全市主导发展的4种道地药材之一;2018年9月,通江县政府与金鼎控股签订《发展杜仲扶贫产业合作协议》,连续6年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杜仲产业发展,制定《通江县杜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县发改、财政、林业、农业、国土、交通、水利、科技、扶贫等部门给予发展杜仲产业项目资金及政策,县政府先后投资2500余万元开展6个核心示范区土地整形、交通、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余万元在红云崖核心示范区腹地打造民俗文化村,推动产旅融合发展,县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鼓励发展中药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方政策。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杜仲特有品质。通江县自古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历史,是川东北道地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杜仲资源在县域范围内广泛分布,加之通江县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充沛的降雨量、富硒土壤、山区高低海拔落差等,为发展杜仲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江开始大规模种植乔木杜仲,高峰期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主要用途为杜仲皮药用,后由于规模种植未得到有效开发和长期采皮技术相对落后,致使杜仲留存面积逐渐减少。目前,全县老杜仲林面积尚存3万多亩。通过对新发展的叶林模式杜仲连续三年测试,杜仲叶含量重要指标绿原酸含量稳定在1.5-3%,最高含量3.5%,超出行业标准0.085%的40倍,实生苗栽植杜仲叶用模式亩产量稳定在1-1.5吨/亩。
杜仲资源高效利用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杜仲橡胶提取及加工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杜仲良种定向培育取得积极成效,国审“华仲”以及省审“秦仲”“京仲”系列良种杜仲品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份规模化发展。杜仲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取得重大创新并推广应用。其中,以国家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主导的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杜仲雄花园栽培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导的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在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山东、山西、河北、四川、新疆、贵州、重庆等省市规模化推广发展。杜仲已从传统单一药用,发展成为叶、皮、杆、花、籽、干综合利用的树种,开发加工生产杜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橡胶、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国内从事杜仲种植、产品加工的企业已有上千家,开展杜仲研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50余家。
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18年以来,先后在通江县9个乡镇、34个村发展杜仲。按照“政府+公司+专合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产业工人、订单农业、综合经营等多种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建成杜仲种植基地3107亩,其中叶林3013亩,雄花林94亩,共栽植杜仲树苗400余万株。2021年,产杜仲鲜叶80吨,2022年预计产杜仲鲜叶150余吨。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通江县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四川能投金鼎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通江县万鑫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县属国企)、四川博正投资有限公司(民营资本)共同出资组建四川金万博杜仲发展公司,全产业链(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发展杜仲扶贫产业,助力地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通过实施川—浙东西部协作项目,累计发展杜仲6000亩,截止目前,通江县杜仲产业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金万博公司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林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巴中市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星级现代林业产业园”,目前已入围四川省现代林业培育园区。
产品加工销售有力。目前已在通江县工业园区建成4000平方米杜仲加工基地,建成杜仲叶烘干生产线、小试型提取物生产线、茶叶生产线、产品展示大厅、杜仲文化体验馆,即将启动加工厂房二期装修及大中型提取物生产线建设。2021年,通过委托加工并销售杜仲雄花茶、杜仲茯茶、杜仲菊粉等产品,开展杜仲叶、忍冬藤等中药材贸易,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2022年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2000万元。
助农增收效果成效显著。杜仲产业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向产业区支付各类资金1506余万元,其中流转土地费337余万元、务工费900余万元,分红68余万元,已为产业区近600人提供了就业务工岗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21户、1847人稳定增收脱贫,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2020年加工生产期间,提供了238人次在杜仲加工基地就业。
杜仲综合价值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通江县的杜仲销售以杜仲皮为主,造成广大群众误认为杜仲仅可剥皮药用,从而忽略了其叶、花、果实的利用价值,在发展杜仲叶林模式和果林模式方面,群众接受程度还不够,认识不足。
基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从发展杜仲叶林模式三年的实践来看,通江县适宜杜仲生长且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杜仲叶原材料,但目前一些乡镇、村社、农户尚未形成大力发展杜仲产业的共识,种植的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除草、采收等管护环节的难度大且成本高,受暴雨、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风险也比较大。目前依靠公司全部投入建示范基地而尚未形成农户分散自发种植的订单农业模式,同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的执行,杜仲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限,制约了基地规模的持续扩大。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杜仲作为杜仲皮传统单一药用,发展成为叶、皮、花、籽、干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和运用涉及的门类和种类众多,杜仲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目前,杜仲产业专业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不足,难以满足以杜仲运用为核心的现代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定位以及杜仲精深加工的人才需求。
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通江县的杜仲开发利用以杜仲雄花茶、杜仲茯茶、杜仲菊粉为主,精、深加工不够,多为向外地销售杜仲叶原材料,在本土没有实现价值链的有效延伸和转化,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抓良种培育,促提质增效。大范围推广杜仲良种,不断总结提炼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关键技术,加强技术培训,让广大林农正确掌握杜仲良种应用、新模式栽培管理技术,引进叶用杜仲良种对现有实生叶林模式杜仲进行嫁接改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解决发展杜仲土地紧缺问题,促进林农致富,激发产业活力。
抓产业服务,推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杜仲产业相关政策,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和加强杜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及政策支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以贷款贴息为杠杆,撬动银行资本支持杜仲产业发展,与相关担保公司合作,推动银行为企业融资,解决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积极推进试点政策性中药材杜仲保险,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户风险,培育通江杜仲特色中药材品种。
抓园区建设,助提档升级。重点围绕杜仲市级四星级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成果,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启动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地方标准建设,启动杜仲茶生产工艺行业标准建设,完成杜仲提取物生产线可研和设备定制投产运营,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多种平台,对通江县杜仲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让全社会重新认识通江杜仲,关注杜仲产业,助推园区提档升级,积极争创杜仲省级现代林业园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助推通江县新型杜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