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天东 魏 坤
为构建我国木材安全保障体系,培育战略储备林基地,我国于2012年启动国家储备林政策性贷款项目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加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有利于精准提升达州市森林质量,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问题,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建设条件。森林资源:达州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是林业资源大市,现有林地面积占幅员的48.18%。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58%,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位居全省第8位。全市林地面积1199.6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122万亩,森林蓄积量为4606万立方米。全市人工商品林529.2万亩,其中:通川区18.5万亩,达川区65.4万亩(包括高新区、东部经开区),万源市108万亩,宣汉县177万亩,大竹县69.5万亩,渠县34.5万亩,开江县56.3万亩。
主要树种:达州市森林类型以松树、杉木、柏木等针叶树种,青冈、麻栎、刺槐等硬阔树种和桤木、桦木、香椿、喜树、枫杨、杨树等软阔树种为主,面积为960万亩,蓄积4191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85.6%、90.1%。主要树种中中幼林面积达755.6万亩,占主要树种面积78%,单位面积株数多,单位蓄积不高,小径级材居多;成过熟林和大径级森林面积少,仅54万亩,占主要树种面积5%。
松杉柏是我市的传统用材树种,以人工纯林为主,多为中幼林,面积达706.5万亩,其中商品林392.7万亩,占55.58%。松树在全市范围广泛分布,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1.56%;柏树主要分布在我市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杉木主要分布万源市、大竹县、宣汉。银杏、香樟、楠木等珍贵用材树种面积少,全市约5万亩。
项目策划。根据达州森林资源发布和特点,北部万源市属于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主要围绕森林康养开展项目包装。中部地区主要以宣汉南部、达川区、通川区、开江县丘陵区为重点,围绕建设木材家居产业园进行项目包装;以小径级木材开发利用为主,实施马尾松、柏木纯林提升改造,统一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方案,实行统规分贷,并根据马尾松资源分布,建立疫木定点集中处置,就地就近有序开展疫木无害化处置,最终实现木材的综合利用。南部地区以渠县为重点,建立渠江竹产业生态廊道,大竹以铜锣山为重点建设百里竹林廊道,主要围绕构建木竹产业园区、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进行项目包装;根据达州北部、中部、南部地区商品林面积测算,首批可包装的储备林建设项目面积为170万亩,其中:万源市20万亩、宣汉县20万亩、通川区18万亩、达川区30万亩、开江县30万亩、渠县20万亩、大竹县32万亩。
项目进展。为了抢抓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贷款周期长(最长贷款期30年,最长宽限期8年)、利率低(执行央行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以及财政贴息(中央财政按3%的标准给予项目贴息)的政策机遇,破解达州林业发展投入瓶颈难题,达州市国家储备林政策性贷款项目建设于2020年启动,进展情况如下:
1.宣汉县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省林草局已批复实施方案,其国家储备林建设及森林质量提升项目总规模为21.334万亩,项目总投资约为26.12亿元。该项目分成两个建设项目实施,即宣汉县南坝片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宣汉县五马山片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宣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已获银行授信18.6亿元,已放贷额度2.48亿元。
2.开江县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省林草局已批复实施方案,其国家储备林建设及森林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总规模为35.26万亩,项目总投资为24.55亿元,包装开江县明月山国家储备项目和开江县大梁山国家储备林项目。明月山国家储备项目已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授信9.5亿元,已放贷额度0.475亿元。
3.万源市已完成国家储备林实施方案编制和方案批复,项目总投资13.01亿元,建设规模22万亩,获批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授信9.8亿元。
4.通川区已完成国家储备林方案编制并报省林草局,达川区正在开展储备林项目策划包装。
存在问题。1.储备林项目建设缺乏全市总体规划。由于我市森林资源分布和树种结构,国家储备林项目需要市县统筹,特别是南部木竹园区和小径级木材综合利用,需要市县形成合力,实行统规分贷。同时,全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可策划包装的建设任务重、建设时间长、融资投入大,需及时编制全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总体规划,以此为指南和统揽总体推进。
2.项目包装质量不高。由于储备林建设专业性强,一些地方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项目策划包装上打捆交给“设计咨询”单位,当甩手掌柜,建设方案完全按地方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编制,致使项目建设内容脱离实际,没有与乡村振兴、美丽达州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有效结合,项目包装质量不高。同时,没有年度作业(施工)设计,项目难以落地见效。
3.部门合力推进不畅。储备林项目建设涉及发改委、财政、银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林业等多部门,需要合力推动。一些地方储备林项目建设热情高、办法少,部门间表态多、配合难,项目迟迟落不了地,实施进度缓慢。
4.项目融资贷款各地财政担保信誉不高,县级国有平台公司经济实力不强,各个地方政府担保压力大,项目资本金匹配难度大,制约银行授信。
对策建议。强化组织规划保障。国家储备林建设能否得到党政重视、农民支持,是事关项目成败的两大关键因素。建议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今后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抓紧科学编制全市总体规划,把握发展方向,指导各地县开展项目包装入库和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要负责项目具体包装和实施,严把规划方案、作业(施工)设计编制、评审关,及时编制年度作业(施工)设计,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项目持续高效推进,确保投资方向、成效和资金安全。建立由政府牵头,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金融机构、国有平台等多部门会商机制,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前期启动经费和日常工作经费保障。
精心包装项目。全市储备林项目包装,要紧贴政策优势区,深挖融资优势,包装优势储备林项目。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厘清储备林“干什么、哪里干、怎么干、谁来干”等基本问题,切实找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储备林发展和运营模式。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签订责任状,把储备林项目包装,转化为可量化的工作目标、可调度的阶段任务、可落地的工作措施,确保储备林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明确实施主体。坚持储备林项目建设以国有平台公司为实施主体,统筹国有优质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壮大资本金,扩大融资力度。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作为其重要的业务内容,在专业技术、融资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增强竞争力、控制力,促进国有资本主导储备林项目建设,并兜底性承担好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项目运行风险。结合项目包装,做大做强平台公司,开展林木流转收储,与本地银行合作,建立融资担保平台,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储备林项目建设。
实行集约规模化经营。优先在国有林尤其是国有林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尽快改变国有林场改革后“重护林、轻发展”的状况,将储备林项目建设作为国有林场的主责主业率先推进。鼓励发展林场(林区)+合作社(村组)+农户(家庭林场)等模式,建立联村带户的合作机制,带动周边统筹推进储备林项目建设。对于集体商品林,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把分散到户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通过“量化折股”等方式,将分散的集体林地资源变为联合投资股本,参与到国有平台公司主导的储备林项目建设中去,从而实现规模集约经营。鼓励各地与川林集团等国有林业公司合作,开展国家储备林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林地林木收储,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变。
打造建设样板。优先选择人工商品林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块建立样板基地。对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采取结构调整、补植补造、树种更新、林下经济等技术措施,大幅提升林地产出效益。同时,向社会展示通过储备林项目建设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良好效应。通过代表性强的区域,打造一批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园区集群发展。利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推进全市现代林业园区发展。建设以达川区、通川区、大竹县木竹家居产业园区为主导,特色产业园区为补充的现代林业园区集群;建设渠县、大竹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万源市森林康养现代林业园区,大竹县香椿产业园区,开江县油橄榄、银杏现代林业园区,宣汉县中药材、森林生态旅游园区。
做好“四个”结合。要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达州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兼顾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利益,做好“四个”有机结合,发挥林业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提高项目综合成效。一是要与建设美丽达州相结合。在凸显木材产业战略资源培育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县乡城镇结合部、重要节点与主要通道的提升绿化,营造景观林、兼用林(材、景兼用),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二是要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推进油茶、金槐、板栗、核桃、乌桕、林下经济(如竹笋、竹菌、乌天麻等)等产业的发展,加快木材综合利用,加快打造月亮坪、黑宝山等一批森林旅游康养基地,吸纳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三是要与调整项目建设区树种结构、林种结构相结合。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兼用林(材、果兼用),适度扩种经济林,降低松类树种比例,促进森林健康,提高森林抗病虫害和抵御森林火灾能力;四是要与实现“双碳”目标相结合。积极发挥森林在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提高森林固碳增汇能力,积极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夯实基础和创造条件。